[转载] “房子+车子”激励失效后……
前些天和一位做经销商朋友老王聊天时,他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他手下有几个中层业务人员是公司的骨干,拿的工资也比较高,每人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最低在3000元以上,这些业务骨干在当地也算是中等收入者了,他们现在也买了房,有的还买了车。按说,生活稳定了,业务员的干劲会更足,恰恰相反的是,业务员的积极性不但没高,反而降低了,请假旷工现象不断。为此他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这就体现了很多企业在员工激励问题上存在的误区。
误区:生活太稳定,干劲才不会足
分析老王公司的情况,可能首先需要指出这种类型公司普遍存在的一个认知误区:
国内一些草莽出身的老板,总是用江湖义气来做生意,生意这样做也许可以,但是组织管理却不可以这样。从管理学角度来讲,对于任何人而言,超过需求之外的意外收获容易变成毒药。
对一个极度饥饿的人来说,给他第一碗饭吃是救命,他会很主动地完成你交给他的事儿;第二碗饭是满足,他需要看看情况才考虑如何为你完成任务;等到你继续给他第三碗饭时,这个“听话的饿汉”已经今非昔比了,他已经不再是个饿汉,这一碗饭的边际价值已经降低到最小。他此时的需求可能是“暖”,而“暖”了之后,需求则转为“思淫欲”之类的了。
RE:[转载] “房子+车子”激励失效后……
问题一: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员工积极起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给他多少,而在于你给他什么?这个才是老板和员工“博弈”的关键。否则,你给他多少,你都不具备跟他讨价还价的砝码。
“双因素”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类不同的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那些只能消除工作中不满情绪,不能从根本上激励员工的因素叫保健因素;反之叫作激励因素。
常见的保健因素有:组织政策、管理监督方式、工作条件、人际关系、报酬、地位、职业稳定、个人生活需要等;常见的激励因素有:成就、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任务、晋升、成长、责任感等。
很清晰的,老王给员工的都是保健因素,不是激励因素,员工懈怠也就可以理解——他不缺乏这些东西,可是你总是用这些东西去激励他,就好比给老虎吃了过多的饲料。
现在老王的公司重现生机的关键是:如何让这些骨干有需求且用努力工作来换取。
这样,我们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
RE:[转载] “房子+车子”激励失效后……
问题二:那对这些业务员,什么样的需求才能激发干劲?按照管理学经典理论——马斯洛提出的需求五模式理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的实现和满足具有顺序性,即由低到高逐级实现。人的激励状态取决于其主导需要是否满足,主导需要是指在各种需要中占统治地位的需要。
不同的人,各层次需要的强烈程度不一样,这些骨干显然不是“贫困者”的类型,但是也不属于另外两类中的任何一种,他们的需要并非生理和安全。而是被接纳、被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
当然,这三点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
从这个角度分析,可以将这个塔型结构因素结合老王公司的现状分析如下:
第一层面:基本生活需求——车、房、3000元的工资等,已经满足;
第二层面:安全需求——需要公司的长久发展和建立共同愿景;
第三层面:被接纳的需求——良好的公司文化,使员工有被接纳和融入的感觉,而不是沉浸于骨干之间的勾心斗角,这种内耗必然导致组织的效率低下;
第四层面:被尊重的需求——良好的管理机制。包括职位评估和人力激励;
第五层面:个人价值实现——充分的发挥平台。老王应该掌握关键资源并坐镇中军,让将士去战场厮杀。
RE:[转载] “房子+车子”激励失效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