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j 发表于 2006-8-15 11:46:00

王致和臭豆腐

提起“王致和”臭豆腐,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臭”字名扬万里,传遍了全中国。
  “王致和”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以腐乳为代表产品的老字号经营史,也是一部以品牌为代表的民族食品企业的创业和发展史。“方寸集美味,点滴汇真情”。王致和臭豆腐臭中有奇香,这“香”是一种产生蛋白酶的霉菌分解了蛋白质,从而形成了极丰富的氨基酸使味道变得非常鲜美;而臭味主要是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了硫化氢气体所造成的。另外,因腌制时用的是黄浆水、凉水、盐水等,使成型豆腐块经后期发酵后呈豆青色。
  这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由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王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忽然想起家乡用豆腐作腐乳的方法。从未做过腐乳的王致和灵机一动,寻得一个坛子,将剩下的豆腐切成小块,一层层地码好,用盐腌起来,此后他一心攻读,渐渐忘了此事。
  到秋风送爽时节,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便送给邻里品尝,众人称赞不已。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致和”臭豆腐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王致和屡试不中,只得弃学经商,按过去试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来。此物价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饭,适合收入低的劳动人民食用,所以渐渐打开销路,生意日渐兴隆。后经辗转筹措,在前门外延寿街中间路西购置了一所铺面房,开了“王致和南酱园”,自产自销,批零兼营。据其购置房屋的契约所载,时为康熙十七年冬。自王致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臭豆腐以后,又经多次改进,逐渐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更好,名声更高。至清朝末年,许多太监也竞相食用,甚至将臭豆腐列为“御膳”小菜之一,没想到慈嬉甚是喜欢,但因臭豆腐的名称听起来不雅,于是便赐一名叫“青方”。王致和南酱园门前的三块立匾绘制了彩色龙头,象征着“大内上用”。臭豆腐一经“上用”,顿时身价百倍,生意蒸蒸日上。
  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的三百多年间,王致和虽经历了几代人,却始终保留着“王致和”这个老字号,保持着王致和臭豆腐的传统风味。
   

企业大学网—海南
http://www.hn.study365.cn/images/logo22.gif

caoshanhu 发表于 2006-8-15 22:04:00

RE:王致和臭豆腐

希望这个品牌能继续保持下去,不要渐渐变了味,中国太多的名牌最后都落得个产品无人问津的下场,个中缘由不用说了吧

xuansong2005 发表于 2006-8-17 17:56:00

RE:王致和臭豆腐

民族产业需要经久而弥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致和臭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