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案例:本科毕业三年没有工作
————找工作首先要找准位置柳杨(化名)是我市某高校2002届毕业生,毕业至今仍没找到工作。
2002年春天,柳杨第一次参加了企业招聘会,当时得到了一家企业的复试通知,可了解到该企业给新员工的月薪只有1000元时,柳杨就没有再参加面试。在随后的几次应聘中,不是没被企业看中,就是嫌企业待遇不好,好不容易进了一家食品企业,又嫌累而在试用期就离开了。
后来的几年内,柳杨没有干过正式的工作,只是和朋友一起做过几个月的保险,又因为受不了客户的各种“嘴脸”而退出。
柳杨的表姐告诉记者,柳杨直到现在也不着急,整天像没事人似的待在家里,吃、住、穿都用父母的,好像很心安理得。最近还向她母亲提出要自己到外边租房子住,说要理理思路,找点事干,“谁知道是真是假,她好像是不懂得人情冷暖,更不懂得感恩,我舅妈都愁死了。”柳杨的表姐说,自己是当教师的,有时也说说她,可效果不大。
●从底层做起踏踏实实
杨春旭是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分院2004届大专毕业生,毕业后在大连一家外资建材公司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他已经是车间的系长(车间主管)了,工资待遇也比刚转正时增加了一倍多。
2004年5月,杨春旭应聘到一家外资建材企业,由于该企业刚刚成立不久,需要派部分员工出去培训,杨春旭幸运地被送到韩国学习了3个月的技术和生产管理。回国后,他和一起到韩国学习的十几个人都被安排在车间工作,但此时单位领导却在暗地里观察这些员工的表现,想从他们当中发掘有潜质的人,担当基层的管理工作。刚走进企业,技术上没有什么优势,学历又是大专,这让杨春旭没敢有太多的想法(比如工资待遇等),只是一门心思想要多学点东西提高自己。在生产线上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他还利用间歇时间细心观察和学习其他人负责的生产环节。刚开始学习开叉车时,总是掌握不好要领,搬运的货物不能准确地摆放在指定地点,杨春旭就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到车间里,一遍一遍地重复练习用叉车装卸货物的动作,几周之后便可自如驾驶叉车了。
公司实行的是8小时工作制,可杨春旭几乎每天都会晚走一两个小时,有时工程师在车间研究技术问题,他就在一旁边看边学习;没有工程师的时候,他也会在车间里走上几个来回,把各个生产环节在脑子里过一遍,总结一下当天的收获。杨春旭的表现让领导们看在眼里,几个月后,他便被任命为车间的代理组长。杨春旭并不觉得“我干一天活,就是赚公司一天钱”,而是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领导分配的任务,一定要做到最好,扫卫生也要当作清扫自己家一样认真负责。正是因为杨春旭的这种责任心和塌实肯干的敬业精神,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担任了组长、班长,现在已经是车间的系长,成为同批去韩国培训的员工中的佼佼者。
●中专生一年后当上厂长
吕浩是河北农村长大的孩子,初中毕业前夕,他有足够的实力考取当地的普通高中,但考虑到家里的实际经济条件,吕浩毅然决定上一所中专,好学些技术,早点工作贴补家里。
吕浩并不知道哪所中专好,在翻看全国中专类学校的招生简章时,他唯一关注的就是学费,吕浩说:“当时看到大连电子学校的学费是2200元,基本算是最低的,我没加考虑就报了。”吕浩在电子学校学了4年的家用电器,在校期间,他专业知识扎实,成绩突出,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2002年11月下旬,海尔集团到电子学校招聘,这是当年第一个进入该校招聘的企业,吕浩当时就想马上应聘上岗,早点工作赚钱,没有过多地考虑企业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如其所愿,吕浩一下子就被大连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录用。
刚开始,吕浩干的工作就是在空调流水线上搬放空调底盘,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但需要认真仔细。这样简单、重复而又单调的工作持续了两三个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制造部部长下车间视察,提出车间卫生环境比较差,吕浩直言不讳地指出车间没有垃圾袋和垃圾桶,并提出一些关于公司管理方面的建议,制造部部长当即对这位年轻人的直率性格和创新思维留下深刻印象。经过领导班子研究,不久后,吕浩成了车间的班长。2003年9月,他又当上了生产线的线长(相当于车间主任),虽然当上了“官儿”,可吕浩始终觉得自己是一名中专生,学历比别人没有任何优势,惟一能靠的就是自己的“实干”,“干”并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再是单单为了赚钱了,而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
大连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很多员工都是从青岛总公司调过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有一定的困难,吕浩靠着自己的直爽的性格和认真的态度和“手下”的老员工和新员工打成一片,偶尔有老职工刁难他,在工作中“耍滑”,他会亲自上其所在的生产线上干一阵子,用实际行动起到表率作用,从而解决问题。2005年2月,由于当时的预装车间情况比较棘手,公司把吕浩调去任车间主任,3个月后,上一级部品厂厂长调回青岛总部,吕浩被任命为部品厂厂长。吕浩说:“自己能一直这么往前走,是因为十分清楚,自己的学历不高,只有靠在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不能给自己留任何后路。”2004年底,吕浩被评为集团先进个人、创新经营能手、合理化建议明星等称号。
采访后记
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走向社会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学历学生面临的压力大,低学历的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记者发现,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还不如高职、甚至中专学生,究其原因,并不是学历水平不够。根本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不愿到基层或待遇低的地方工作;另一方面,有的大学生没有过硬的技能。
辽师心理学教授评价,大学生不要以为自己就是社会上的精英,就应该赚比学历低的人多的钱,应该衡量一下自己是否有真本事或者是不可替代的。而中专生之所以容易就业,是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肯到基层工作。正是因为有这份“自知之明”,中专生在企业里也大多踏踏实实,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频频跳槽。事实证明,很多从基层做起的大专生甚至中专生经过几年的努力,也会走到中层管理岗位,也能有不错的待遇,也能出人头地。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步登天。未找到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实力,家长也应帮助孩子摆正心态。
RE:[转载] 案例:本科毕业三年没有工作
我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在一个连锁业做“万能工”,也是从基层坐起。待遇对我同样不重要,我看中的是这里的成长机会。但我知道,我一定会成功。RE:[转载] 案例:本科毕业三年没有工作
RE:[转载] 案例:本科毕业三年没有工作
支持!底层不意味着低层!
有志气从基层坐起,自己多吸收点“养分”,技术学到手,到哪都好走!
加油~~~
RE:[转载] 案例:本科毕业三年没有工作
RE:[转载] 案例:本科毕业三年没有工作
做基层也要看哈公司的实力背景和行业前景不是任何公司都值得你奉献青春的
就向找朋友一样,你想着和别人在一起一辈子
别人可没这个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