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企业靠“文化”
我从香港北上到中国内地发展事业,经常听到企业界流传这么一句话,“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所谓“一流企业”就是指那些追求变革创新、管理与时并进、谋求永续发展、为股东和社会不断创造价值的企业。这类企业所追求的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文明的有机统一。
换言之,“一流企业”所追求的企业文化就是规范文化,即规范的制度、规范的道德、规范的行为。违背制度规范,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违背道德规范,就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规范是衡量企业行为、使命和愿景的准则,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有些企业,找几个文人,琢磨几个词,然后往企业的墙上一挂,或者往报纸上一发表,就美其名曰为“企业文化”。
我认为,这充其量是企业一时的“口号”,不能等同于文化。
深入研究企业,你可以发现,企业也是一个生命体,企业的命运正如人的生命一样,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正如皇帝和平民最终结局都相同一样,所不同的是生生不息的生命过程。但企业的生命和人的生命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企业生命可以延续数百年,即所谓长盛不衰的“百年老店”。
我认为,但凡长盛不衰的企业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容。
松下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是佛教信徒,他把佛教思想贯穿于企业经营之中,并用佛教思想来规范企业的制度、道德和行为准则,使企业获得极大成功。
他说:“当有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至5—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
随着企业经营的扩大,必须靠一种精神力量来统治、管理一个企业,这就是企业文化。
我非常推崇老子的《道德经》,联系到企业管理,有一点是我一直当座右铭来记取的:强调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现在企业的最大的弊病是,从上到下的各级领导,看重有形的太多,无形的太少,哪一位上级领导来检查都是看利润多少?生产多少?没有谁注重企业的文化,而且许多企业也没有文化。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在老子《道德经》中,无形就是灵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根源是道,用现代意义的话说是规律。
RE:一流企业靠“文化”
估计楼主应该是“翻过筋斗的人”,所以才对企业文化这么重视。基本同意并支持楼主的本意。其实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而并不是看他是否贴在墙上。贴在墙上有企业文化,没贴也有。只不过有些企业还没有“翻过筋斗”,还没有从相对落后的企业文化,进化到相对先进的企业文化而已。“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肚子还没填饱的企业,小富即安的企业,都在为形而之下的器而忙碌,想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也难啊,还得假以时日。
希望看到楼主更多的好文章。用户“liziji”于2006-12-8 19:30:27编辑过此帖。
RE:一流企业靠“文化”
顶一下,因为有感于本公司目前强力推行的所谓企业文化。公司属于有十几年发展历程的民营企业,有一大批忠诚的元老级员工,十分敬业,让我们这些个新人很是佩服,也是因为学不来。这些人全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文化层次普遍不高,但也正是这些人在支撑着公司,组成了公司的中、基层领导班子。
近期公司也找了个咨询公司,对企业经过调研,也总结出了公司的企业文化,现而今正在推行这个。
其实也可以想一下结果,公司大多数都是在为生计奔波最基层的员工,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在这些的员工中间谈精神,谈文化,我对这种做法不敢苟同。公司不是没有精神,没有文化,只是这种文化还没有到提升、提炼的阶段,现在总感觉公司是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推行文化应该在公司所有员工都先解决了温饱问题,大多数员工能有一种富足的生活状态,薪酬不再是吸引员工的唯一因素的时候。文化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东西,不是随便哪个咨询公司用书上的一套硬加给我们的,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但还需要时间来提炼,净化,上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