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点进水,呵呵 4
8、各年度离职员工数量2003年度离职员工20人,占三年总数的13.5%,其中:
硕士以上:3人
本科学历:10人
大专学历:6人
大专以下:1人
2004年度离职员工79人,占三年总数的53%,其中:
硕士以上:2人
本科学历:17人
大专学历:49人
大专以下:11人
2005年度离职员工29人,占三年总数的20%,其中:
硕士以上:5人
本科学历:15人
大专学历:9人
大专以下:0人
2006年度离职员工20人,占三年总数的13.5%,其中:
硕士以上:6人
本科学历:9人
大专学历:4人
大专以下:1人
简要分析说明8:
2004年离职的员工比较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关掉了公司的一个重要项目。投资决策对员工离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005年和2006年高学历员工离职数较多,从招聘和使用角度说,问题都比较大。或是招的不合适,或是用的不合理。
9、三年中在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离职员工情况
这部分员工总数:21人,其中:
男员工12人,女员工9人
人均在司工作时间:三年
公司辞退的人数:3人(含退休2人)
员工辞职的人数:18人
汽车专业人数:6人,占这部分人的29%
非汽车专业人数:15人,占这部分人的71%
经理以上职位的:5人,占这部分人的24%
经理以下职位的:16人,占这部分人的76%
主要做业务工作的7人,占这部分人的33.3%
主要做管理、职能、服务工作的14人,占这部分人的66.6%
2003年辞职的人数:0人
2004年辞职的人数:13人
2005年辞职的人数:4人
2006年辞职的人数:4人
简要分析说明9:
在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对工作比较熟悉了,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了,已经成为公司的财富,这些人的离职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损失。从统计中可以看出,这部分人大多数是主动辞职的,也就是说他们对公司的某方面是不满意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0、离职员工工资情况
月均工资情况:
硕士以上:14965元
本科学历:3833元
大专学历:1939元
大专以下:1341元
月工资总额584264元,其中:
硕士以上:16人,月总额239443元
本科学历:51人,月总额195516元
大专学历:68人,月总额131872元
大专以下:13人,月总额17433元
三年工资总额共计2279000元,其中:
硕士以上:1053550元
本科学历:606100元
大专学历:567050元
大专以下:52300元
上述统计中不包括工作一年以上离职员工的工资。
简要分析说明10:
离职员工的成本是非常大的,这里只是统计了基本工资成本,有些人不包括奖金、绩效。其他还有: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公司福利、交通费、通讯费、办公费、差旅费等;另外成本中还有:招聘费(按行业标准参考计算1000元%人)、猎头费、培训费、离职费用等等。如果综合计算起来,最少在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在乘以2-3。
附件:《离职员工情况综合统计表》
是有点进水,呵呵 5
二、离职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员工离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如果对每个人的离职原因都进行探究,是比较困难的。本文只对某些典型的离职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肯定地说分析是不全面的,谨供各级领导和有关同事参考。
员工离职方式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员工主动辞职(劳动合同到期员工不续签合同)、公司辞退员工(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合同)、员工正常退休、员工病退、机构撤销员工资遣等等。本文为说明方便只将离职员工分为两类:员工主动辞职和公司辞退员工。
1、员工主动辞职的原因
根据上面的统计,员工辞职的比例是43%,差不多占了离职员工的一半。也就是说,应为种种原因,有一半的员工从三到五个月(平均)的短暂时间里,就从认可我们公司,走到了不认可我们公司的尽头。公司对他们来说,从最初的吸引和认可,到失望和放弃;从满怀激情到灰心丧气,其中的原因应该引起重视。据不完全的了解,员工辞职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公司的变化过多,工作超常规,员工的额外工作量增大,员工不适应;
第二、来公司前对职位发展的期望值过高,与来公司后的现实不符,失望;
第三、对工资待遇的增长不满意,有时是对公司内部横向比较不满意;
第四、对有关领导和同事办事的方式方法不满意,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失望;
第五、对自己在公司的发展不看好,认为没有发展前途,故辞职;
2、公司辞退员工的主要原因
公司三年来共辞退员工85人,占总数的57%,其中包括因机构撤销而终止合同的28人。实际上公司辞退的员工有57人,占总数的38%。从总体上说,公司辞退员工主要原因是对员工的表现不满意,大体划分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司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不满意,员工没有积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第二、公司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不满意,员工没有体现出招聘时公司认可的水平;
第三、公司对员工的职场操守不满意,员工违反了公司的原则和规矩;
第四、公司对员工的学习能力不满意,没有与公司的发展与时俱进,任务完成的不好;
第五、员工在学历或工作履历登记上不诚实,违反了职场的基本原则。
是有点进水了,呵呵 6
三、从离职现象说招聘工作的改进员工离职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招聘方面、培训方面、企业文化方面、公司管理方面、领导人工作风格特点、公司人文氛围、公司工资待遇、公司职场发展等等方面。就某一个离职员工来说,他(她)离职的原因可能是普遍性原因,也可能是特殊性原因。总之,在员工的选、招、用、育、管哪个环节上出现了解决得不好,出现了不可调节的问题,都会出现员工离职。本文只是从招聘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员工离职现象,也就是说从员工离职现象来探讨如何改进员工招聘工作。
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一,是受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影响很大的一项工作。我司的人力招聘工作,三年来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公司业务的发展,但在很多地方,仍然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改进。
首先,从逻辑关系上讲,公司发展战略决定了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决定了员工招聘规划和计划。从直线上说,就是有什么样的公司战略,就有什么样的招聘计划。公司战略调整,招聘计划就要调整,公司战略规划的调整,对公司招聘工作的影响肯定是巨大的。
其次,招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新员工招聘,特别是人数较多的批量招聘,应该有时间制定比较详细的招聘计划,尽可能避免急就章式的仓促招聘。购买商品还要货比三家、精挑细选,何况人的情况要比商品复杂的多,只靠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的面试就能挑选到合适的人选,失误的几率肯定是非常大的。在不是非常急迫的时候,招聘新员工要系统地做,要尽可能使每个环节都认识一致,慎重招聘,避免冲动和盲目。
再次,招聘部本身也要继续学习和研究员工招聘的基本工作,提高基本能力,把基本功做扎实。比如招聘计划的指定(在各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招聘环节的完善和创新,搜选候选人的数量要合理,候选人的资质标准制定要准确和适中,面试过程的设计,笔试考题的更新,包括覆盖面、难度要合理,复试的考核点要有针对性,岗前培训的安排和设计,实习期的指导、考察和考核要重视,等等。
另外,从三年来的实践看,我司招聘员工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不考虑选用没有专业背景的人选,没有专业背景的人,我司目前的条件还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将他们培养成行家里手,没有行业背景的人离职率要远远高于有行业背景的人。从我司的业务特点上说,招聘工作不适于短期内大批量的招聘,成功率不高,我司适于“常年开大门”,有合适的一个就招一个的招聘方式,特别是在招聘销售业务、销售管理人员的时候。
最后,应该郑重说明,本文重点讨论的是离职现象对公司造成的损失,但并不等于说,公司的招聘新员工,增加公司的人力资源,以推动公司的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是错的。相反,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补充新鲜血液,离不开招聘新员工,公司招聘新员工是公司永远的重要工作。而且,由于题目所限,离职的这部分员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本文并没有涉及。没涉及不等于没有,绝大多数的离职员工都为公司创造了价值,有的还很大,只是说那是另外题目探讨的问题了。
愿我们把招聘工作做的越来越好,员工的工作越来越好,公司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2006年6月1日星期四
是有点进水了,呵呵 7
这么长的东东,算是贴上了,感谢大家的关注。滚一年、摇一年,缘分啊!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两难
这真的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招募当然是要以质量为首要,同时要兼顾效率。但是有时候特殊的人才并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找到。就要和主管说清楚目前的进度和市场上的行情。当然面试的时候主管要参与,这样才能知道有些人面试的时候合适,实际上并没有说的好听。必要的时候要对他的经历作资历调查。RE:【2006年12月招聘版有奖讨论话题】:招聘应该追求效率第
分析得在理也翔实,但太多文字了。这么多字给老板看,不是把他累死了?为什么不用图表?为什么不能更简洁?后面的改善对策太空了,能不能更具操作性?用户“yuli2002a”于2007-1-11 14:12:29编辑过此帖。
RE:【2006年12月招聘版有奖讨论话题】:招聘应该追求效率第
除了司龄,年龄应该也做个统计RE:【2006年12月招聘版有奖讨论话题】:招聘应该追求效率第
真难为你这么长的东西,分析地很全面,但是点太多了,对每一个因素都以同样方式罗列,看不出关键指标,也难以把握主要原因.RE:【2006年12月招聘版有奖讨论话题】:招聘应该追求效率第
我觉得抛出这个问题不是很明智。本来就是上牙和下牙,没有孰好孰不好之分。
要看企业发展战略。
员工质量不好可以在培训。
等等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