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mst 发表于 2007-5-24 20:12:00

转帖:《辨别谎言》



看过几本讲肢体语言的书,但对书中所声称的“XX动作”表示“XX态度”,“XX行为”表示在“说谎”等等,总是心存怀疑:这些说法是否真的受到科学验证?如果肢体语言如此有效,它为什么没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用者会有很大的优势,得到扩散。)Ekman的书能很好解答。
作为一名著名的研究脸部表情的学者,Ekman的书要比一般的大众读物严谨得多。他介绍了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辨别谎言,对辨别谎言做过哪些科学的研究,哪些方法是得到验证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虽然这本书没能给出简单的明确地辨别谎言的方法,但它使我们对如何辨别谎言有更清醒的认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可以从很多方法帮助我们做判断,但并不是绝对准确的,我们要非常警惕自己是否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Ekman对辨别谎言过程中所可能涉及的道德问题的讨论,也很有启发性。
说谎的特征: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故意误导。记忆错误/自我欺骗下提供的错误信息不算说谎:没有故意。表演不算说谎:观众知道是假的。客套话严格意义上也不能算说谎:对方通常并不当真。说谎本身并无道德判断,军事/外交上的谎言、善意的谎言,动机、结果可能都是有益的。
说谎的两种主要形式:隐藏(以误导为目的的隐藏真相)、作假(以误导为目的地显示错误信息)。其他的形式:误指(承认某种情绪但给出错误的导致这种情绪的原因)、真话假说(以夸张、可笑的形式讲真话,使对方以为是开玩笑而受误导)、半隐藏(承认部分真相,使对方忽略还被隐藏的真相)、误导式回避(以误导的方式说真话,使对方理解为相反的意思:你朋友问你觉得他长得像阿花的女朋友长得怎么样,你以欣赏的口气说:“没话讲。”
发现谎话的两个途径:泄漏(不小心漏出真相)、谎言信号(行为显示其说谎,但不一定知道真相实际是如何)。并不是所有谎言都会有这些泄漏点,所以并不是所有谎言都能被发现。
谎言会被发现的原因在于:(1)编得不好:不能令人信服,自己不能圆满,忘记自己的谎言。(但对细节每次描述都完全一样又会让人觉得准备太充分,所以最高明的说谎者会每次都有些小不同。)(2)对说谎时所感受到的情绪说谎很难:情绪的表达往往不受主观控制(小的情绪表现自己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要以其他情绪掩盖真实情绪也很难(要对情绪说谎除非:给出假的产生这一情绪的原因;斯坦尼拉夫斯基表现技巧)。产生情绪的因素包括:所说谎的事情;说谎这件事本身。
说谎所能产生的情绪:(1)害怕被发现:被发现后的影响越大,对自己说谎能力越没信心,对被说谎人发现谎言能力越相信,情绪越强烈。(测谎仪专家在正式测试前,往往会做一些如猜牌之类的测试,使被测相信测试仪永远不会错。这样同时也可使没说谎的人因害怕被误判而引起的紧张。)(2)对说谎产生的罪恶感:道德意识低,或认为自己说谎合理的人,未必有这种情绪。(3)愚弄快感:成功地说谎会使说谎者产生快感(尤其是当:被说谎人据称难以被愚弄;谎言本身很难成功;有知道真相并欣赏说谎能力的旁观者)。
谎言的信号:(1)泄漏真相:说漏嘴(不小心说出真相),手势泄漏(做出与语言信息不符,显示真实感情的手势),情感爆发(突然的情绪暴发,滔滔不绝)。(2)表现谨慎:绕圈子,停顿,语言错误,手势减少,可能显示说话者对所说的内容很谨慎,在组织怎么说。但这也是任何消极情绪的信号。手势减少也可能反映缺乏兴趣。(3)特定情绪:音调升高,声音变响,语速变快,会在恐惧/愤怒/激动(也许)时发生。声音相反的变化,显示悲伤/罪恶感(也许)。(4)强烈的情绪:呼吸/出汗的变化,吞咽增加,很干的嘴,显示强烈的情绪,需要进一步发现具体是什么情绪。
脸部信号:微表情(micros可能仅维持几分之一秒,没受过训练的人可能无法察觉),受压制的表情,可靠脸部肌肉(不受意识控制)透露的感情,眨眼,瞳空放大,脸红,脸白,不对称,表情时间不对,表情部位不对,假笑。不一定说明说谎,但可以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
识别谎言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明确判断的基础,使自己可以识别错误,并了解在哪些情况下无法判断;(2)记住可能犯的两类错误:相信谎言、不相信真话(影响错误数量的因素包括:错误率和说谎者基数),充分考虑犯错的话会有什么影响(肯定会犯错);(3)无谎言信号不代表没说谎(有些说谎者不泄漏信号);有信号不代表说谎(有的人本身有这些特征),了解对方平时的特征,以其行为变化为依据;(4)避免偏见(疑人盗爷),避免在强烈感情下判断(奥赛罗),不要因为事情难以解释而认为对方是说谎;(5)始终注意诚实的人可能因为害怕被不相信而表现出谎言信号的可能性(除非对方没有理由感到担心);(6)注意很多信号可以同时体现不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可能说谎和说实话的人都感受到;(7)考虑对方是否意识到自己被怀疑,以及因此可能产生的行为变化;(8)如果你有只有对方说谎时才会有的信息(如犯罪现场信息),且你能盘问对方,可用“犯罪信息测试”(将只有罪犯能知道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一起问对方,只有罪犯才会对犯罪信息有反应);(9)永远不要单纯以行为信号做最终判断;(10)根据谎言、你、说谎者的特点判断正确识别谎言的可能性。
测谎仪是一个测量身体变化(心跳/出汗/温度)的仪器,它并不能测“谎言”,只能测“情感”的变化。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测对其能力的相信程度:说谎者越相信测谎仪的能力,越容易紧张;诚实者越相信,越不会担心被误判。否则,测试仪就可能会犯相信谎言(说谎者相信自己能骗过而在于不紧张)、不相信真话(因担心误判而紧张)。对测谎仪有效性的严格学术研究很少。
整体而言,人们识别谎言的能力很差。绝大多数人,包括警察、FBI、心理治疗师,并不能比随机概率更好地识别出一组录像中,谁在说谎。表现突出的人群:(1)“特勤组”(secret service总统保镖),一个原因可能他们要经常观察人群中人们表情的变化,所以对非语言信息更敏感。(2)自愿参加识别谎言能力培训来自各政府机构的学员。(3)自愿参加该培训的心理治疗师。(4)自愿参加培训且被认为是出色询问者的警察。这些人群中所有人的识别率都在随机概率以上,1/3的人识别率在80%以上。(作者在做这些测试时,原担心他们因怕出丑而不愿做。实际证明这些“实践者”比教授“学者”,更积极,更不怕出丑。)
我们识别能力低的原因可能有:(1)我们祖先生活在很紧密的环境中,缺乏私密性,说谎很容易被发现难成功,识别谎言主要靠“结果”,因此进化未让我们具备很强的说谎/识别的能力。(2)我们的父母教我们“不能”识别他们的谎言,所以我们从小没有学到识别谎言的能力(尽管我们从小就在练习说谎的能力)。(3)我们更倾向于不要去发现说谎者,因为相互信任的环境比充满环境的环境,整体而言更有价值(尽管会有受骗的成本)。有研究迹象显示,非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受虐儿童识别谎言的能力强于其他孩子。(4)真相有时可能更令人痛苦,我们宁可相信谎言。(5)社交性谎言(“你真好”)会有利于社会交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辨别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