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HR该解雇这些低绩效员工吗?
公司内有一批绩效表现差强人意的员工,部门经理认为处于刚好能够接受的水平,需要得到改善。高管则认为这些员工糟糕的绩效说明他们的能力有问题,建议HR有步骤地解雇这些绩效差的员工。部门经理却不同意,HR该怎么办?7个月前,营销总监看了由人力资源部整理的市场部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对其中几个连续三个月绩效表现都不佳的员工非常不满,对人力资源经理王明梅说:“绩效如此差,是否考虑换掉呢?现在高层对市场部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如此之高,换几个绩效高的人,肯定会减轻市场经理的压力。”营销总监建议市场经理孙为昌协助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有步骤、阶段性地完成这个“人员非正常替换”的工作。
没想到,这一非正常替换工作在中层管理人员之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该解雇这些员工吗?
“从一开始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工作。”王明梅说,“作为部门经理,孙为昌对自己的上司的这个建议从内心是不太赞同的,但却没有提出更多的反对建议或思路,而是直接告诉HR,要HR提供协助。这足以说明他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缺乏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自己还非常矛盾,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王明梅先与孙为昌进行了一次坦诚的沟通。结果不出王明梅所料,“孙为昌的态度非常矛盾,一方面他认为这些员工的绩效表现较差,自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员工糟糕的绩效反映了部门经理的能力问题;另一方面他并不认同营销总监将这些低绩效员工都解聘的建议,理由是绩效差并不能说明他们能力差,公司现在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本来就不突出,再说你不能保证招聘的新员工就一定能够优于他们。”
王明梅发现,自己除了要解决这些低绩效员工的解雇问题之外,现在增加了一项:解决组织内的分歧!“能够看得出孙为昌对解雇这些员工的不赞成的态度,但他更多的是迫于部门绩效和上司的压力而做出妥协,而且也说不出留住这些员工的理由。”
该解雇这些员工吗?王明梅觉得非常为难。
我错在哪里?
王明梅调阅了这几个低绩效员工的记录,“确切地说,他们在入职之初就不属于能力突出、表现优异的员工,很大程度是缘于当时公司人手短缺,急需人员补充上来去做事而进来的。绩效表现连续几个月表现不佳固然有公司方面的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与个人能力还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王明梅自己这样总结。“正是自己较早就做了这样主观性很强的结论,导致自己后来非常被动。”
得出这个结论的王明梅,坚定了解雇这些员工的决心。
王明梅给孙为昌提出了几个建议:一是根据连续几个月的绩效表现与员工沟通,暗示他们公司已经对他们失去信心的想法;二是拖到合同到期前半年即告诉他们公司不准备与他们续约;三是将这些员工调岗不调薪,将他们调离市场部,给个闲职或苦差,让他们自己离开。
但孙为昌对HR的建议模棱两可,“显然,他认为现在还没到必须解雇这些下属的时候,但营销总监的态度却非常明确,直截了当建议采取第一种方式。”王明梅说,“作为这些低绩效员工的直接上司,孙为昌应该是最有话语权的,但他一直没有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只提到了一点,就是这些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较长时间了,对公司的忠诚度较高,也适应了公司的企业文化。”
是任由直线经理做出决定?还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行事?王明梅感到非常为难,考虑再三,她把这个球踢回给了营销总监。王明梅说,“我自己明白,没有直线经理的支持,去解雇这些员工的做法非常危险。”
在营销总监的催促和压力下,孙为昌最后勉强同意了解雇这些员工的决定。招聘与解聘工作同时进行。新人入职后,孙为昌即抱怨说,这些新人仍然需要他这个直线上司来指导,大大加重了他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另一方面这些新人的忠诚度、对公司文化的适应度和以前的员工存在较大差距。
不到三个月,新入职的员工即逐一离开了公司,“这一次却是孙为昌自己主动解聘的,理由是能力不见得比之前的员工出众,忠诚度、敬业度却很低。人力资源部不得不得不重新开始招聘,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更换了二批人员,给HR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王明梅对此非常失落,“事实上,后来招聘到的新人并不一定就比之前的员工差,只不过由于孙为昌的感觉上并没有认同和接纳这些员工。总觉得他们还不如之前的下属强。”
更让王明梅感到失望的是,市场部经理孙为昌据此对HR的工作颇有微辞,认为HR的工作低效导致了市场部的工作一直没有上去。
对此,王明梅感到非常委屈和无奈:我错了吗?HR错在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