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侯爵 发表于 2007-10-16 17:15:00

国企,你为什么这样步履蹒跚

我认为,一个企业的生命,不在于他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也不在于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而在于这个企业赚取了多少利润,为自己摄取了多少财富。这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存在和壮大的前提条件。
问题是我们国有企业没有这样的认同,在大部分国有企业中,亏损是正常现象,而且创造出许多专用名词如“政策性亏损”等等。似乎国有企业就是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他的社会意义远远大于其经济意义。他的社会责任远远高于其自身存在的意义,以至于很多时候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近乎于有一种悲壮的经营思路:我为社会创造出多少财富,我们的企业承担了多少社会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咬牙坚持过来了!这种近乎自我陶醉、“高尚”的情操升华后的结果是——国有企业更近乎于国家行政机构,臃肿的机构,拖沓的效率,麻木的经营手法和急功近利官员政绩思想造成了我们国企的现状。
国有企业困境我们都知道,这种困境的形成我大胆的分析了一下:首先,在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经营者是书记,党领导一切,一切为政治服务,所以经营利润等等放在一边理所当然。而后,改革开放了,企业的经营者回归本源,但我们的经营者的思想没有回归,原有的理念依旧在国有企业经营者脑海中深深扎根。转眼20年过去了,按理说随着老一代经营者的逐渐淡去,新的企业经营者应该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展翅翱游,可问题是,20年过去了,国有企业依旧是我心依旧。为什么?
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一支军队是有自己的气质的,而给予这支军队气质的往往是其最初的领导者。。。”我认为这句话很是中肯。同样,一个企业也是有其气质存在的(所谓的“企业文化”不属其中),他的形成是由企业的最初经营者赋予的,在最初的经营者的按照他的理念做出了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搭建了中层管理平台。而这种气质的延续靠的不是权力的高端,靠的是不显山露水的中层管理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我国国有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生命平均在10-20年,而中层管理者往往有30年以上的管理生命,这就造成后来的经营者如果不在原有的中层管理平台中大换血的话,唯一的结果就是被同化,继续延续企业的原有气质。
在国企,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有5年,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层队伍的不合时宜,这种不合时宜的感觉让人窒息而又无能为力。举例来说,如果企业要选拔中层,考虑的首要要素不是其经营理念,不是其赢利手段,而是其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在最初的工作中我并没有感觉其中存在什么问题,毕竟从理论上来说,一个能协调各方面工作开展的领导者是最有能力的领导者,可以开展最有效率的工作。可随着工作的开展,问题就接连不断。协调成了扯皮开会,沟通出了兄弟哥们,大家一团和气,一同混日子。
为什么?很简单,气质的延续。可以说,一个真正具有组织协调能力是领导者是一个顶级领导者,这种具有领导气质的人百里挑一。同样,具有一个组织协调能力并且意志坚定,能无私奉献的人万中无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我认为这样的人在我们国企中可能大量存在,所以创造出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辉煌。所以,在那个时代,是一代“人”创造了新中国的辉煌。而现在,信息高度发达,物资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情况下,我认为,这种“人”已经微乎其微了。
现代的企业需要的不是“人”。
在现代企业中,随着经营管理的逐渐成熟,严格按现有流程办事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这种流程包括了人力资源中所有涉及的要素:培训、组织、考核、绩效等等,需要“人”的协调吗?如果需要协调说明你的责权不清晰,只有在高管的带领下进行解决。在这里,我们的企业管理者才需要组织、协调、沟通。组织协调沟通是高管的责权范围,中层们的手够不着。
涉及到是人性化管理还是制度化管理的问题。。。。现代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人才,而不是协调沟通的居委会大妈。
一个好的物流师可以为企业减少20%的开支,而你要强求他的沟通能力,强调他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提拔他做中层管理者,我想这就是舍本逐末吧。在国外,就算他指着鼻子骂老板是混蛋,我想他老板也会乐于提拔他吧。
铺大了,收不住手。。。。

西溪梵音 发表于 2007-10-22 08:54:00

RE:国企,你为什么这样步履蹒跚

现代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人才,而不是协调沟通的居委会大妈。

匆匆 发表于 2007-10-24 10:26:00

RE:国企,你为什么这样步履蹒跚

国企其实人才济济,只是缺少激活人才发挥的机制。
“国有企业更近乎于国家行政机构,臃肿的机构,拖沓的效率,麻木的经营手法和急功近利官员政绩思想造成了我们国企的现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企,你为什么这样步履蹒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