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紫竹 发表于 2007-10-25 11:42:00

老外买柿子

老外买柿子


    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下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给160元人民币,折合20美元。

  这位柿农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杆,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下面的一个人就从草丛里把柿子找了出来,捡到一个竹筐里。柿子不断地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下面的人则手脚飞快地把它们不断地捡到竹筐里,同时还不忘高声大嗓地和树上的人拉着家常。在一边的美国人觉得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来。接着又拍了他们贮存柿子的过程。

  美国人付了钱就准备离开,那位收了钱的柿农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不好带,也不需要带,他们买这些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柿子还是请他自己留着。

  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农心里想。于是他很生气地说:“我的柿子很棒呢,质量好得很,你们没理由瞧不起它们。”美国人耸耸肩,摊开双手笑了。他们就让翻译耐心地跟他解释,说他们丝毫没有瞧不起他这些柿子的意思。

  翻译解释了半天,柿农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同意让他们走。但他却在背后摇摇头感叹说:“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地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他们采摘和贮存柿子的纪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更多的钱。

  那位柿农不知道,在那几个美国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他们的那种独特有趣的采摘、贮存柿子的生产生活方式。

  那位柿农不知道,一个柿子在市场上只能卖一次,但如果将柿子制成“信息产品”,一个柿子就可以卖一千次一万次甚至千千万万次。

  那位柿农很地道,很质朴,很可爱,但他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就断定别人是傻瓜,他的可爱也就大打折扣了。

  柿农的蝇头小利比起那几个美国人的利益来说实在不算什么,故事看来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对我们的企业决策者同样有教育意义。在企业的投资构成中,我们的决策者是像文中的柿农一样只看到眼前的比较直接的“小利益”还是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发现更大,但可能比较隐蔽的“大利益”呢?这可是个很大的学问。

  明智的人总会在放弃微小利益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利益。用户“烟雨紫竹”于2007-10-25 11:48:50编辑过此帖。

烟雨紫竹 发表于 2007-10-25 11:43:00

RE:老外买柿子

扁鹊三兄弟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文王连连点头称道:“你说得好极了。”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对企业高级领导来说,最重要的才能莫过于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这种特殊才能将是电脑永远无法取代的。

烟雨紫竹 发表于 2007-10-25 11:45:00

RE:老外买柿子

会议成本分析制


    日本太阳公司为提高开会效率,实行开会分析成本制度。

    每次开会时,总是把一个醒目的会议成本分配表贴在黑板上。

    成本的算法是:会议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会议时间(小时)。公式中平均工资所以乘3,是因为劳动产值高于平均工资;乘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经常性工作,损失要以2保来计算。因此,参加会议的人越多,成本越高。有了成本分析,大家开会态度就会慎重,会议效果也十分明显。

  如何节约时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并节约成本是摆在各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企业,特别是国企,时常会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休止、无意义的会议上。

  我们这里倒不是说企业不开会更好。会议是一个企业统一思想,整顿形象的关键环节,可如果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喊口号上,职工们还有时间去做自己的工作吗?

  会是要开的,一周开一次例会就差不多了。而且在开会时,要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上。如果开一次会只是为了在会议室打一阵子瞌睡,喝两杯茶,这只能说明这次会议只是走了一下形式而己。

  聪明的老板是不愿看到这一群走马观光的下属的。这就要求公司培养高素质的员工,让他们设身处地地为公司着想,珍惜每一分钟,哪怕是开会的那几十分钟。即使没有人发言,只要他在认真地听,已说明他是个认真干事的人了。

  公司有了这样的人,还愁打不下一片好江山吗?

  许多人做事,通常会因为中途的插曲而忘记最原始的目的。

烟雨紫竹 发表于 2007-10-25 18:33:00

RE:老外买柿子

瘦鹅的启示

  [人在失意之时,要像瘦鹅一样忍饿耐饿,锻炼自己的忍耐力,等待机会到来。]

  养鹅曾给台塑董事长王永庆重大的启示。在抗战时期,由于粮食不足,鹅饲料跟著极为缺乏,因此,只得让它们在野外吃野草。一般来说,鹅养了四个月后,就有五、六斤重;可是,当时养的鹅,由于只吃野草,四个月下来,瘦得皮包骨,只有两斤重。

  王永庆买下了许多的瘦鹅,然后用包心菜的粗叶子喂它们(这是当时一般人没有想到的)。两斤重的瘦鹅,经过他两个月用心饲养,重量高达七、八斤,非常的肥大。究其原因,乃是因为瘦鹅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不但胃口奇佳,而且消化力极强,所以,只要有东西吃,它们立刻就肥大起来。

  饲养瘦鹅给王永庆两点启示:

  第一,任何人在失意之时,要像瘦鹅一样忍饿耐饿,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只要饿不死,一旦机会到来,就会偈瘦鹅一样迅速地强壮肥大起来。

  第二,瘦鹅之所以瘦,问题不在鹅,而在养鹅的人饲养方法不当所致。企业经营的道理也是一样,企业经营不善,问题不在员工,而在老板管理方法不当所致。

  大同董事长林挺生曾说:[英国古彦说:(天下没坏学生,只有坏老师。)我相信这句话也可用在企业界:(没有不良的员工,只有不称职的管理者。)]

  美吾发公司董事长李成家也说:[没有打败的士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军;没有不可用的人,只有不会用的主管。]

  国内三位企业家的看法刚好不谋而合,道出了经营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经建会主任委员赵耀东说:[成功的企业凭藉两样东西,一样是良好的制度,另一样是卓越的领导人才。]

烟雨紫竹 发表于 2007-10-25 18:34:00

RE:老外买柿子

一幅画的启示

  [要部属能够达成工作目标,就得容忍部属的错误,

  并竭尽所能去训练他们日渐成长与进步。]

  中兴票券金融公司副总经理齐宁媛,是一位杰出的经理人,她从不打官腔,也不为难部属,对于犯错的部属,也不会疾言历色,总是婉转地规劝,使部属能够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在部属的心目中,她是一位难得的好上司,因为她有容忍部下犯错的雅量,不断地训练部属,而且能够发觉部属的优点与潜能,并予以有效地诱导与激发。

  她这种领导部属的方法,是受了一幅画的影响。

  在她的小孩念小学之时,有一天她去参加学校的母姐会。老师带著她参观孩子们所画的图画,她看到了一幅取名为[妈妈带我去逛街]的图画,上头除了许多条腿之外,什么也不有。

  刘宁媛看了这张画,心中十分纳闷,为什么逛街的画上,只有腿而没有别的东西呢?老师笑著解释说:[小朋友个子小,在逛街时所看到的当然只有许多大人的腿了。]

  这件小事给她很大的启示。如果你要小孩看清街上的情景,就得把他抱到与大人相同的高度;同样的,你要部属能够达成工作目标,就得容忍部属的错误,并竭尽所能去训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渐地进步与成长,否则部属会像那小孩一样,永远只看到别人的腿了。

  一幅小朋友的画,带给齐宁媛重大的启示,并塑造了她领导部属的风格。

  企业家高清愿就说:[我一辈子都在学习,一辈子由学习中领悟,一辈子领悟中创新。]

李艳妮 发表于 2007-10-26 09:35:00

RE:老外买柿子

很有道理.

烟雨紫竹 发表于 2007-10-27 15:59:00

RE:老外买柿子

谢谢支持!

烟雨紫竹 发表于 2007-10-29 13:35:00

RE:老外买柿子

这天,天上掉下了馅饼,沈军买彩票竟然中了三十八万元大奖!

  这一夜,沈军和妻子阿英几乎一宿没合眼,他们兴奋得说了一夜的话。第二天一早,沈军就将奖金兑了出来,除留一千元现金外,其余的全部悄悄存进了银行。回到家,阿英点着沈军的鼻子告诫道:“这事千万别让人知道,人心隔肚皮,要是别人知道我们家有一笔巨款,难保不会出事!”

  沈军说:“你以为我傻呀,这事当然说不得!”

  接下来,夫妻俩就商量着怎样安排这笔钱。零工当然是不会再打了,有了三十多万,谁还去受那份罪?沈军提了很多想法:先买一套大点的房子,住得舒服一点;再买一间商铺,做建材生意;全家的生活也要大大改善……开始阿英觉得丈夫的这些想法都不错,可后来一琢磨,又全都推翻了。阿英十分担心地说:“这样不太张扬了吗?原来我们那么困难,现在突然就阔起来了,能不引起人家怀疑?常言道,不怕贼撬门,就怕贼挂念。我们不能让人察觉出什么来……”

  沈军听了,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他从报上看到过,有人中了大奖,后来却因此丢了性命。晚上,小两口又躺在床上合计了大半宿,最终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钱就让它存在银行里生利息,两人还是像原来一样出去打零工,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别人怀疑。

  三天后的一个晚上,沈军和阿英正在家中看电视,突然听见“笃笃笃”的敲门声,小两口顿时警觉起来,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沈军才起身开门。门开了,只见隔壁邻居大奎站在门口。出于礼貌,沈军对大奎说:“大奎哥,快进屋。”大奎笑了笑说:“好,好。”一边说,一边就进了屋。

  有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沈军两口子心里都觉得大奎今晚串门,肯定有什么事。然而,大奎坐下呷了口茶后,却不说别的,只问小两口打零工的事。

  “沈军,现在好不好找活干呀?”

  沈军刚要张口,阿英已抢在前头回话了:“难找!难找得很哟!”

  大奎“嗯”了一声,把头转向沈军,又问:“你们一月收入多少呀?”

  阿英又抢在丈夫前头说:“唉,也就五六百元,只够喝口稀的。”

  大奎“喔”了一声,端起茶杯又呷了一口茶。过了一会儿,大奎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问:“我记得你们爱买彩票呀,咋样,有收获么?”

  小两口一听,心里顿时一紧,大奎过来原来是为这事呀!他们下意识地用一种警惕的目光看着大奎,这回还是阿英开口回话:“嘿,倒霉透了,买空卖空了这么多年,连个五元尾奖也没捞着几次。唉,没财运,早不买了,不如干零工挣点小钱实在。”

  沈军也赶忙说:“买那东西没用!那奖是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摸不着,买也白丢钱!”

  大奎神秘地笑了一下,说:“就是,就是,大部分人都白丢钱。”顿了一下,大奎又道:“不过,也难说,说不定就中了呢……”

  沈军夫妻俩一下就听出大奎话里有话,心里更紧张了。不过,他们都尽量努力使自己保持平静。片刻,阿英说:“嘿,万一中了奖也是别人的,我们可没那财运!”大奎没说什么,只是笑笑。

  因为话题太敏感,气氛就显得有些局促。还是大奎主动岔开了话题,对沈军说:“沈军,你们打零工,真是太辛苦了,收入又没个保障,其实可以开间铺子做生意呀,人不那么累,收入也好点。”

  沈军夫妻俩立刻意识到大奎转向了旁敲侧击,他们心里提醒自己:决不能露出一点蛛丝马迹!阿英马上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开间铺子,至少也要个三四万块,可我们哪有那个本钱啊?借又借不到。开倒是一直想开,可没法子。”阿英说着,故意瞟了大奎一眼。当初,他们为开铺子也曾找过大奎借钱,可大奎说实在没办法,他和老婆的收入都低,没有多余的钱!阿英一面说,一面观察大奎有何反应。

  大奎呷了口茶,然后意味深长地丢下一句话:“没问题,你们的铺子开得成!”说罢就起身告辞了。

  虽然大奎走了,但沈军夫妻俩心里还是紧张得要命,他们都猜测大奎十有八九是知道他们那笔巨款了。大奎这人可不能小看,他搬运工出身,一拳能打死一只老虎,在社会上还有一帮子朋友。这几年,大奎和他老婆的收入都不高,每月一共只有五百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心里能不馋钱?

  然而,大奎是怎样知道他们中了大奖的呢?

  沈军和阿英坐在沙发上,分析来分析去,最后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到银行存钱时,被大奎暗中发现了;二是那天他们在家中商量如何安排那笔钱时,被大奎偷听到了。两口子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最大,因为他们住的是老房子,木板墙壁,隔音效果一点也不好。

  他们为这样严重的失误后悔不迭,不过,现在责怪谁都于事无补,得赶紧想出一个办法来。如果大奎始终惦记着这笔钱,那他们以后就别想过太平日子了。商量来商量去,两口子最后一致认为只有拿钱封住大奎的嘴,堵住他的心,才是最保险的办法。

  可要封住一个大活人的嘴,堵住一个大活人的心,钱少了自然不行。最后,两人商定,拿五千元出来打理大奎。

  第二天他们很晚才起来,吃过早饭,就决定去银行取钱。就在两人刚要出门时,大奎突然又来了。沈军打开门,只见大奎提着一个包走了进来,大大咧咧地说:“沈军,阿英,你们不是一直想开间铺子做生意吗?我借给你们本钱!”说着,就从包里拿出四沓钱来,又道,“这是四万元,你们拿着吧!”

  沈军夫妻俩大吃了一惊,一动不动地看着大奎。过了好一会儿,沈军才疑惑地问:“大奎哥,你哪来……这么多钱?”

  大奎笑了笑说:“前些日子见你们买彩票,我也忍不住去买了一注闹着玩,没想到我的运气比你们好,竟中了个二等奖,十五万元!昨儿个到你们家,知道你们还没本钱开铺子,我回去和你嫂子一商量,决定借四万元给你们作本钱。这不,今儿个一大早我去银行取钱了。”

  小两口看着大奎放在茶几上的钱,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hr俠客 发表于 2007-10-29 18:06:00

問題似乎不能這么看吧???

你說的這個問題似乎不能這么說吧???
柿農并不覺得別人是傻瓜,而是覺得奇怪!
況且這种感覺也是因為外界的信息不對稱導致的.
這樣的情況應該看到的是兩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兩重不同的管理理念,只要兩者各得其所,就是最好的,不是嗎???
管理不是推崇一种模式,而是尋求經營管理的平衡,動態的平衡,柿农或許不知道美國人到底在干什么,那美國人不是也不知道我們我們柿农傳統而有效的采摘和儲存方法么?
柿农和美國人,如果相互調換來做工作,你能說誰能做好呢???
所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存在的也就是真正的合理的管理!!!
重要的是我們去看,去學,但是不能帶有色眼鏡!!!

烟雨紫竹 发表于 2007-10-31 21:42:00

RE:老外买柿子

故事的本质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每个人对同一个故事有了不同的见解和认识。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会不同,没有对也没有错,只是看是否适合。
所以有些管理向往水性管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老外买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