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遭遇困境的孩子在一起时的“五要十不要 ”
当你与遭遇困境的孩子们在一起时,这些可以参考五要
* 如果需要和可能的话,大量躯体接触:对孩子,此阶段,在休克、急性反应期,在重大事件中,在几秒钟后或几小时内数月内,毫不犹豫地躯体接触。但如果孩子有拒绝,不要勉强;
* 先用日常生活的招呼语言,建立信任的关系,开启谈论的可能性; 简单、通俗的、甚至可以重复的非常正常的方式,“你冷不冷啊,你中午吃什么了”;
* 礼物:巧克力,画笔和纸;补充营养的;建立信任过,才能给出关怀;
* 如果有时间,也允许的,给孩子表达的方式: 特殊渠道的沟通,绘画、以讲童话故事的方式;
* 告别时要说:如果你以后需要我的帮助,还是可以来找我,难过的时候我都在。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电话或者地址。
十不要
* 不要欺骗。如孩子父母已经双亡,还是骗他;
* 不要承诺他做不到的事。如不要说类似“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之类的话;
* 不要强迫他回忆或说话。如,不要说“没有关系,你说啊”;
* 不要粗暴地“干预”他的情绪,如“不要哭了”、“要勇敢”、“哭吧!”等等,他有自己发出情绪的方式;
* 不要表现出他很可怜,需要被同情的样子;
* 不要试图取代他的父母,不说“没关系,我们都爱你”,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背叛了自己父母;
* 不要过度的给予,有可能造成依赖、迁怒或感觉被施舍,会把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
* 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不要以为只有自己能帮助他,让他先找到康复的方法,启动每个人自我疗伤的能力;
* 不要造成他们的内疚。幸存者综合征的常见困惑是:为什么我的同学都死了。不要说“你已经很幸运啦!”“你已经比别人好多了!”这种话。
* 不要对他所经历过事情充满好奇,即使我们很爱这个孩子,我们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因为那样会造成“二度伤害”。
这些话为什么不能说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幸存者的体验是撕心裂肺的,你这种轻飘飘的话会令他讨厌;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幸存者常常宁愿死去,他很可能会抱怨自己为什么不和亲人一起遭受苦难,一起死去;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这是旁观者的话,是站在你的角度上评论幸存者的处境;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死去的亲人是无可替代的,幸存者会渴望与他们同甘共苦;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实际上,死亡是最大的痛苦;
“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这只是看法,而不是感受,而且是你的看法,不是幸存者的看法;
“你会走出来的”——没有站在幸存者的角度去看问题;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问题已经发生了,而且还不可逆转;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任何感觉都是真切的,不能被否认的,也是否认不了的;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说这种话,是在帮助当事人主动遗忘悲剧,而这恰恰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源头;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或许他也想,但他暂时做不到,而原来的生活轨道也的确不可能再回去了。
我们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抚慰受难的心灵。在灾难发生一周后,作为心理救助者,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走过去,握着对方的手,看着对方的眼睛,无言地陪伴。面对受难的乡亲,我们不是拯救者,我们只是共同的亲历者,是不愿意退缩的陪伴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