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哥 发表于 2008-7-2 10:14:00

成本不是这样控制的--为100元拒绝一个合适的应聘者

公司最近新增的职位比较多,技术类的职位占所有职位的2/3,面临的招聘形势越来越严峻,今年的市场已经不是往年的市场了,原有的一套薪酬标准明显显得有点滞后。公司的职位薪酬标准就这么多,市场人才供需明显不平衡,可利用渠道比较有限,预算费用紧逼赤字,部门声声催紧;去年2年经验3500的工程师,今年变成4500以上,剩下要求3500的被用人部门认为三类人才;不愿意培训新人,总想一来马上上手,一些职位近乎“寡位”的资格要求,让我们是在找神,不是找人;本来职位是专员,但是其工作职责是近乎manager的level,我在想很多职位的名称真是害死人,specialist在你的公司究竟是叫专员还是专家?…………
无奈之下,象下棋的棋局,我不进攻你,但是我死防守你。划分职位招聘紧急等级,期限内没有到位的职位自动调整为非紧急职位,把招聘成本分摊到每个职位划分到每个部门;对于超人职位,紧抓面试比,深挖不合格原因,一直让部门解释不停,把每次解释的记录汇总上报,和初始要求对照,阐述寡位招聘不到的原因。找人不是找布料做衣服,想找量身定做的人,至少靠500年的缘分。不自己总结原因,而把找不到的原因全盘推脱到hr,是做人不厚道的表现,也属于没有做合格管理者的sense。
比如:一个比较基层的CQE(客户质量工程师),用人部门说非得有服务过Dell客户的经验,做过HP的都不行。然而做过dell客户的不少,而你的工资是别人的1/3,fluent English是必须,实际上在工作中你又用不上几句,你就这样浪费人才,你就把一个优秀的人才往垃圾职位上推。有的时候你甚至愿意花5000RMB去找一个人做本应3000RBM可以满足的职位。机械专业不一定哈工大就是最好的,武汉理工也不错,为什么非得那么死板呢?到了招聘期限,部门没有找到优秀的,不是在找合适的。于是急了,在原有的资源中挑了一个不错的,然后联系,结果别人早已另谋高就,原来“明天会更好”这首歌不适合于招聘。于是再挑,终于又找到一个不错的,但是经过部门评估工资比期望中多出100元,经过联系,此人很有意向,但是所要求工资数目不松口,于是,部门放弃了,说成本高了,一年要多1000多呢。为了这100元,就没有想到平常“剥削”别人的剩余价值区区1000多?成本是这样控制来的?于是找了一个能力一般,要求工资也一般的人,用人部门啊,你百般折腾,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哟!
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我是在帮助公司获取人才,帮助用人部门获取资源。陪用人部门在弯路上迂回的痛苦,我想,是该好好思考了。

读来读往 发表于 2008-7-3 21:21:00

回复:成本不是这样控制的--为100元拒绝一个合适的应聘者

呵呵,我们公司是组织副总级集中面试,通过后,直接安排到部门报到,我们所要作的是打个电话告诉某人几点报到就行了。

liziji 发表于 2008-7-4 08:53:00

回复:成本不是这样控制的--为100元拒绝一个合适的应聘者

为什么要省这100元?

    相信楼主说的“节约成本”现象在很多企业都存在,关注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意义。中国老百姓过日子崇尚节俭,但针对不该省时却节省而造成更大的浪费现象,老百姓也有一句自嘲式的幽默说法,叫作“省着省着,窟窿等着”。楼主说的“100元现象”就属于此类现象,在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企业招聘中存在着。有时候老板或部门表面是为了省这100元,其背后也许有更深层更复杂的原因。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权作给楼主所说的现象做个诠释,算是顶贴吧。
    有一个很小的商贸企业,公司员工最多时有30多人,少时有20多人。成立三年业务量逐年增加,业务也比较稳定,前景不错。但这时问题来了,一是三年来股东一直在投入,基本上没有投资回报,股东有意见,有的股东甚至要撤资;二是几个创业的核心员工三年来工资增长不多,有的甚至没增长,出现了要跳槽的迹象。这两个问题对公司来说都是致命的。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老板分别找股东和核心员工谈话,希望股东和员工都向前看,“面包会有的”,同时加大招聘力度,希望通过招聘新人以预防老员工跳槽对公司造成的冲击,为此老板聘用了一个人力行政经理(以下简称HR)加强招聘工作。
    在快速了解公司招聘需求之后,HR马上发现按老板给的薪酬标准招聘不到老板需要的人,并在招聘中多次出现了“100元现象”。对此,HR与老板进行了沟通,婉转地了解到老板非要省这一二百元钱的原因:第一因为股东三年来基本上没有收益,所以再增加成本包括提高员工工资而减少股东收益,股东不同意;第二如果只是招聘一二个人,增加一二百元工资,老板也能解决,但老板担心出现薪酬攀比的连锁反应,那是老板吃不消的。
    这时HR陷入了两难困境:不提高薪酬标准招不来人,按薪酬标准招来的人老板不满意,怎么办?经过认真调查和思考HR决定再找老板深度沟通,说服老板暂停招聘,并建议缩小公司人员规模,用减员的钱提高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的工资,非招不可的岗位人员也要达到或略高于同行业标准,以保证员工质量。
    为此HR做了一些准备。其一是搜集三年来员工进出变化的数据并做成分析报告,证明三年来“流水式招聘”不仅没有给公司创造效益,反而影响了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为花在“流水员工”身上的工资成本,只要拿出一部分来就能将老员工的收入提高一大块;其二是找核心员工聊天,掌握第一线资料,明确员工数量与销售额的合适比例,证明某些岗位并不是非增加人员不可,通过挖潜也会保证目前的销售额逐步增长。通过谈话HR了解到核心员工与公司很有感情,只要适当提高工资核心员工就不会跳槽,而且他们对公司发展包括招聘提出了很多好的主意。
    通过与公司员工的广泛交流,在他们的支持下,HR做了公司三年来的销售统计分析和人力统计分析(重点是招聘分析),HR再次找老板沟通,建议调整招聘政策,暂时取消“储备招聘”,杜绝“流水招聘”,同时根据公司三年来的销售数据和总成本(扣除人力成本)核算,计算出次年的利润预期,然后请老板与股东沟通,确定来年股东投资回报的底线,从而得出老板可支配的用于人力资源方面的总预算。根据这个总预算,参考行业工资行情与核心员工和老员工的工资期望值,确定公司人员规模和招聘计划,进而调整薪酬标准和绩效管理办法。总的目标是在绝对不突破人力资源总预算的前提下,既保证公司的预期利润,也基本满足员工的工资要求,暂时牺牲的是公司的人员规模和人员储备。
    简短地说,HR通过与老板的多次沟通(时间跨度三个月),老板逐渐接受了HR的建议,在经过大量的统计和预算的基础上,调整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其结果是公司招聘到了必须岗位的合适人员,公司人员规模做了必要的瘦身,员工普遍提高了工资标准,工作积极性大为提高,公司营业额和利润稳步增长,股东、老板、员工皆大欢喜。
    尽管此时HR已经离开公司了,但他还是为公司的良好发展而感到高兴,同时也感佩老板的正直、敬业和诚心纳谏,如果没有老板的支持和大量的工作,单凭HR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100元”问题的。

xuhenghua 发表于 2008-7-4 10:41:00

回复:成本不是这样控制的--为100元拒绝一个合适的应聘者

是的,但是这种现象在企业真的很多啊

羊脂貔貅 发表于 2008-7-4 15:19:00

回复:成本不是这样控制的--为100元拒绝一个合适的应聘者

这种现象在企业真的很多啊

happyyq1 发表于 2008-7-7 10:59:00

回复:成本不是这样控制的--为100元拒绝一个合适的应聘者

hr的工作还真的是满复杂的

yuexuan 发表于 2008-7-7 14:08:00

回复:成本不是这样控制的--为100元拒绝一个合适的应聘者

沟通赢得一切!

坏小子000 发表于 2008-7-7 14:45:00

回复:成本不是这样控制的--为100元拒绝一个合适的应聘者

      :< 楼主,你说的太对啦,说到招聘,我就冤枉的不行,人力部没多大权力,老总们还总是想花最少的钱招到最好的人。
    别的部门或直属公司领导经常埋怨:你们人力部效率低,总是给我们招不到合适的人。我那个气啊:看看你们的薪水和对应征者的要求,谁要是来不是瞎了眼了,就是二百五!
   到底有没有天理了啊!
   应聘者也不容易,都是工薪阶层,操心不少,进公司之后才发现只拿那么点钱!!

megan82 发表于 2008-7-11 11:06:00

回复: 成本不是这样控制的--为100元拒绝一个合适的应聘者

楼主说的正是我的心里话啊,然而仅仅是一部分,一定还有许多无奈没有说出来。
我们公司的情况:制造行业,职员和一线员工比例:33:100,在这种情况下还天天追着我要找职员.
改变这种现状,权力支持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能力.能力决定影响力,影响力会赢得权利支持.
很不情愿,但不得不承认,本人能力还不够,,还不善假于他人之力,所以任重而道远.
与所有处于水深火热中的HR同仁 ,共勉!

清水涟漪 发表于 2008-7-11 13:14:00

回复:成本不是这样控制的--为100元拒绝一个合适的应聘者

3楼说得很对,表面上是100元,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层的因素。而且3楼的案例分析也细致入理,LZ可以借鉴一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成本不是这样控制的--为100元拒绝一个合适的应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