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的培养人才
新加坡的管理,是杰出华人管理的独特模式。新加坡的管理非常务实,把东西方的,美国或日本的管理融合在一起,更适合我们。因为他们以华人为主体,更适合我们的国情。美国人的追求精神很强,但有时候也是说的多,做的少。日本人的管理是比较精明的,但是多少有些刻板。相对来说,新加坡的管理模式更加富有成效,也比较讲求规范,体现了华人的高超智慧。
除了在国内组织管理骨干培训之外,我们还按计划分期分批把他们送到新加坡进行短期集训,迄今我们已向新加坡派送了三批管理人才,近100名。
主要是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学院等大学和专家组织有关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等专业现代管理培训及其实务考察。他们培训结束返回时,我们在公司的高层领导通常都亲自去机场迎接,分送鲜花,合景留念。 我们派往培训的大多是中基层管理骨干,平时工作较忙,学习的机会不多,即使有些培训,都带有传统的色彩,收效不大。新加坡一些专门研究华人工厂的教授,包括客座教授,有很强的实践经验,站得较高,讲授得深入,也很生动。
他们的培训,时间不长,收益颇大。他们采用的教材是持续更新的,聘用的教员都是专门精选的,很多都是海外回来的博士和教授。采取的培训方式也是交互式,学习的座位安排都是圆形围绕,教员与学员之间很亲近,交通很便利。选用的案例很典型,还有机会安排到附近的跨国公司参观考察。新加坡的基本国策之一,就是超前开发人力资源,因此,经济发展取得相当成功,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培训课程有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还有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前者比较凝固的档案管理,后者是比较积极的动态管理,在观念更新上给我们很多启发,还有一些现场管理的专业课程,跟当地的企业界进行了交流之后,进一步懂得什么管理效果更好,又有一个形象的感性认识。
通过这种培训,给公司带来了很多新面貌。 参加培训的人员回来后要认真总结,与其他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人事部门还要跟踪培训效果,建立培训档案,以利改进和提高培训工作水平。
我们的理念是,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还延伸到对人才培训的竞争。大学毕业出来的人才,其实际水平都差不多,就看哪个用人单位使用得好。培训得好,人才就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不错
可以借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