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招聘会有什么技巧?如何识别企业? 转
一、参加招聘会有什么技巧:在招聘会上,经常有一种现象,有的人花几元门票一次就能找到工作;而有的人带着厚厚的一沓简历表东奔西走,频繁地步入各种招聘会,花了数百元也难尽如人意,为寻找一份工作而苦苦期盼;更有一些人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被一些招聘者的花招所欺骗,白扔了所谓的“抵押金”、“培养费”等,生了气、受了害。
当然,同是参加招聘会,结局的反差如此之大,一方面是由于求职者的自身条件可能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也与一些求职缺乏必要的准备和没有基本的应聘知识有关。因此,本文介绍参加招聘会的14个注意事项,以帮助求职者能提高应聘成功率,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1、会前要明确自身条件,不要眼高手低,更不能自卑。事先打印出简历,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及求职意向清楚表达。在简历中把自己的联系方式注明,使用人单位能及时与你取得联系。
2、保证良好的精神面貌。年轻的毕业生应该朝气蓬勃、充满自信,要相信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能胜任要从事的工作。
3、进入人才市场不宜太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时间安排一般非常紧凑,及早进入,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收集信息,了解行情,掌握到会单位的情况。
4、交谈不必太早。进入人才市场后,最好是先尽快地浏览一遍,对到场单位情况做个初步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求职意向,确定几个重点,安排好主次,再去交谈。
5、参会时不要带过多的证件原件。因为参会人多,用人单位没时间当时验证,而主要是初次面试和看其简历。
6、充分利用大会的会刊。从上面查找自己的专业和感兴趣的公司,然后直接去其所在场馆,这样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和体力,提高应聘效率。
7、善咨询、问明白。应仔细询问招聘单位的详细情况,包括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所有制性质、法人、招聘的内容和目的、用工形式、工作时间、月薪支付等等,既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去发现招聘单位及招聘人员有无破绽,了解其真实情况。
8、听议论、听反响。在求职时,应注意听招聘者向其他求职者的介绍是否与你了解到的情况一致,听一听其他求职者的议论,再听取一下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品一品招聘单位的口碑,如果各方面情况都适合你,且这家单位的口碑良好,则可以决定报名,接受用人单位其他形式的挑选。
9、多小心、防受骗。近年来,一些骗子利用招聘大会行骗的事时有发生,其手法往往并不高明,但总能得手,主要是不少应聘者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
10、不要让家长陪同。在人才市场,不能让家长在身边出谋划策,否则,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缺乏独立性”的不良印象。
11、重视举止形象。毕业生要掌握必要的礼仪和谈话技巧,并要适当地“包装”自己。面谈时,避免先谈待遇,如果能就单位的情况谈些有深度的看法或建议,是最好不过的。
12、留下必需的资料。如果单位不能当场签约,还要继续面试或考核,就要留下自荐书、简历等材料。留下资料后,不要坐等,而应积极地与单位联系,以争取主动。
13、会后两三天内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不能被动等待。因为用人单位会收到很多简历,可能将你漏掉。及时电话联系,一方面表示你对公司的尊重,二是表达出你迫切加入公司的愿望,给用人单位又一次深刻认识。
14、签约一定要慎重。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一种就业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签约不可随便。签约时应基本了解单位的大致情况。
二、招聘会上如何识别企业:
宣传材料
宣传材料最容易体现公司形象,有实力的公司都比较注意这一点。宣传材料包括宣传展板,宣传幻灯,宣传影视片及散发的招聘材料等。仔细阅读这些宣传材料,可以使你比较详尽地了解该招聘单位的情况。当然,由于是宣传材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夸张的成份。如果你对其中某些内容比较感兴趣,可以向招聘单位进行详细询问。
企业性质
虽然现在很多毕业生已经不太将企业的性质与自己的择业挂钩,但了解一下企业的性质还是有好处的。企业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科研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等。科研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各项福利比较齐全,但薪资水平稍低;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薪资水平较高,但福利可能不完善。了解企业的性质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询问待遇问题。对于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还要问清楚是否有应届毕业生接收指标(即:能否解决户口和档案问题)。
另外,有些单位是以总部的名义来招聘的。实际上,具体工作地点并不是在总部,可能只是某个下属单位。这一点,毕业生在应聘时一定要搞清楚。
综合实力
有些招聘单位的宣传材料过于简单,你就必须通过询问来了解公司的综合实力。首先是技术实力和发展方向,这对应聘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员工数和产值,人均产值往往可以体现出一个公司的实力。这些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企业,它的人数不会很多,但人均产值往往很高。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再询问一下公司人员构成,比如各学历的比率,技术人员的比率等等。这些对你进行初步决策都会有帮助。
人事政策
企业的人事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决定着你的发展前途。在应聘企业前,要了解你应聘的岗位职责,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招聘单位的负责人没有办法清楚地告诉你该岗位的岗位职责,你应该慎重。虽然你可能进了你喜欢的公司,但却处在对你而言没有前途的职位上,对你本人的发展也不利。
如果沟通较顺利,你应该询问该岗位的薪金待遇和试用期。正规的公司,都有详细的标准,一般不会因为你个人的情况而升降。如果招聘单位只是告诉你:“我们的薪资很灵活,根据你的能力而定。”却不能进出公司的薪酬体系,你要慎重。如果招聘人员自己都不知道你能拿多少钱,很难想象把自己的前途放在他们的手中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