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在这个时代,我们是一群表现欲很强的群体,因为压力,我们需要倾诉;因为权力,我们需要宣讲;因为快乐,我们需要分享。所以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了急于表达自己愿望的各色人。
但大家都需要倾诉,就一定要有倾听者,所以我们经常发现,两个人在聊天,他聊他的,他说他的,有些事情根本就毫不搭界,但讲完以后都很开心,其实到最后大家都不知道对方讲些什么,这就是我们的世界。
我们喜欢说些什么?
我们喜欢听些什么?
这两个问题有点怪。但却很有意思,我们来做个实验,你记录一下你一天说出的话,连续几天做记录的效果可能会更明显,你会惊奇的发现我们总喜欢说一些抱怨的话,什么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你在向别人传递你的唠叨,然后你记录一下你几天听到什么话后会比较开心,结果将显示:赞美的话或恭维的话。这样我们就能很明显地看到,我们喜欢向别人说唠叨话,又喜欢听到别人的恭维话,举个例子,当你在向你的下属倒苦水,说自己的职业生涯很辛苦时,如果下属说一句:难怪领导的经验这么丰富,原来经历了这么多,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你心里就会很高兴,因为得到别人的恭维总比听到别人的讽刺要来得舒服些。这两者看似矛盾,实际是统一的,因为听和讲是两种行为,当我们处于某种地位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讲和听,但位置越高以后,听的时候就少了,整天都是讲,而下属们就只能恭顺的听。
人是很喜欢表达自己的,所以我们经常喜欢打断别人的话来阐述自己喜欢的话题。我有一个同事,我发现我跟他的沟通经常会出现一边倒,一个问题我说两句话,他就会说十句话,并且经常性的打断我的话,甚至有时通过提高音量来使我明白他在讲什么,在有些时候我不得不这样说才能获得开口机会:XXX,能不能让我说一句?像这样的沟通我有时尽可能的保持沉默,当一个倾听者,到最后那个人终于说得有点累了,竟问我为什么不说?因为我相信,沉默有时比口若悬河更实用。
要做一个倾听者并不容易,因为我们更喜欢倾诉。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升职的喜悦、婚姻的甜蜜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倾诉的话题。做了领导了,我们要表达我们的理念,我们要让下属知道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嘴巴更是停不下来,下属做错事了,我们为了加强教育更是愿意花几个小时的时间与他谈人生、谈理想。我们一直都认为我们没错,如果我们有一天花了一点时间去听别人倾诉,回来我们一定会觉得自己很伟大,能够忍受别人这么长时间的唠叨,但是当我们在给别人传达所谓的理念时,我们却认为倾听者应该感到荣幸,因为我帮助了他。其实这些的这些都是假象。因为事实只有一个,我们更乐于倾诉而不愿意倾听。
经常看到一个哲理性的小故事,说上帝给了人们一张嘴巴两个耳朵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说得太经典了,我相信99%的人都会奉为至理名言,但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我经常看到上下级在谈话,总是上级指手划脚的,而下级站在那里洗耳恭听,但最后这类谈话总会重复,因为下级的问题总是重复出现,这时我们就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已经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还这样?!这种谈话其实一点价值也没有,因为作为上司,你根本就不知道你的下属在想什么,你没有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你只想把你的理念你的理解灌输出去,但却不去收集反馈,这种单线行为能起到多少作用呢?当我们看到一位员工做错一件事时,我们不容他们解释就是一顿臭骂,然后讲大道理,到最后就是要求其不要再犯,完全不理会员工犯错的原因,其实我们是在对这名员工进行不满的倾诉,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自己好受了,留给员工的还是那个未被关注的问题。
员工并不愿意跟领导倾诉。有时不是我们想听员工就会跟你说的,因为他们要考虑跟你说以后的后果,这时你就不要以为他们真的没话说而开始你自己的长篇训话,而要耐心地把利害关系向他阐述,让他放下抵触的心理防卫,这样才能对所出现的问题有真正的认识,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如果你整天都在骂人或训话,而问题还是不断出现,我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可以停止一下了,试试多听少说的效果吧,当你了解到别人的需求时你会更深刻了解问题存在的原因,当你对别人多一份理解时,很多原先看起来反复发生的问题可能就不再是问题。从管理的角度看,听比说更有效。
回复:倾听
很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因感到自己待遇不公而愤愤不平的员工找你评理,你只需认真地听他倾诉,当他倾诉完时,心情就会平静许多,甚至不需你作出什么决定来解决此事。这只是倾听的一大好处,善于倾听还有其他两大好外:其一,让别人感觉得到你很谦虚;其二,你会了解更多的事情。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最动听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友善的倾听者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如果管理者能够成为下属的倾听者,他就能满足每一位下属的需要。
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应该立即去培养。培养的方法很简单,你只要牢记一条:当他人停止谈话前,决不开口,
回复:倾听
是的,于管理来说,沟通是最关键的,沟而不通的例子太多了。不仅要做到“完整地说”,还要做到“完整的听”。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每一天都要和我们身边的人通过语言、行为(动作语言)进行交流,彼此沟通,彼此了解。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沟通,学会倾听!我们在培训中常用到的这样的一个故事-------《小金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倾听”的完美的案例: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能够搞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思想,才会有充足的时间思考自己的回答和用词的把握,这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回复: 倾听
要作到能顺畅沟通,倾听是前提.回复:倾听
有人的地方就有沟通,有沟通一定就有交流。至于怎样沟通怎样交流。它的方式有两种一 积极性的沟通方式,
基本性 谅解性 提示性 直言性 询问性 、、、、直截了当地说出看法和意见并且说话的态度是诚恳的积极的,话语很亲切自然一点都不强势。是我们在沟通和交流中最常用的一中方式
二 侵略性的沟通方式
强势性 责备性 审问性 批评性 、、、、居高临下的方式,以自私自我自大的心态去沟通,话语刻薄强势。是我们很少用甚至不用的一种沟通方式。
沟通的目的 表达一种情感或者流通一种信息
而我们在管理中沟通的目的是在传达一种信息,并且要分享,最终达成一定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的员工甚至管理员根本不懂得沟通最多算是单向交流吧,他们只是把信息发给对方至于对方是否接到或者接到的是否完整他根本管。这不叫沟通,也谈不上分享,更不用谈达成结果。在管理生涯中最不可取的。
“沟通从心开始
从心开始沟通
打开我们的心扉
倾听最真的声音
多一份真诚,就多一份理解
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宽容”
这是对沟通最经典的描述。现在我谈的是沟通,下一次回复就谈谈倾听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