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的名堂
开会,是每家企业一年当中虽说不多,但也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想必每个企业人都参加过不少大大小小大同小异的会议。指望开会,能把效益开出来,恐怕是不大现实的。但一次会议开的怎样,效果如何,却不仅能对企业起到推动作用,还能折射出企业一些内在的东西。记者年前参加了由集团副总陈平在武汉主持召开的宝安药业2000年年会,获益匪浅,这才引发了以上的感触。赴会
按照集团的财务规定,坐飞机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次从深圳去武汉开会的共有11人,总部7人,大佛药业2人,宝华公司2人,却无一例外都坐了火车。这其中包括陈平副总和生物医药部以及大佛药业均已年逾六旬的老李和蔡总。倒不是说他们能坐飞机不坐,偏要去坐火车就如何高风亮节,严以律己。其实从深圳到武汉的特快列车下午5点开车,次日凌晨七点多即到,夕发朝至,快且不说,也就是睡一夜的功夫,未必就遭多大罪。但再怎么说,坐火车也没有坐飞机快捷、舒服,却是谁也否认不了的。去时,大佛的贾总因火车的“哐当哐当”声,夜不成眠;回来时,腿脚已有点不便的蔡总和老李宁肯坐硬卧的下铺,也不愿爬软卧的上铺,已足以说明。更何况坐火车比坐飞机票价还要便宜一大半,这应该是人人都会算的一笔帐。这趟武汉之行,往返一趟省了不下六七千元。钱虽不多,但这种精打细算还是值得提倡的。不过,我还得声明,我不是反对坐飞机。为了节省时间,该坐的飞机还得坐。毕竟,企业效益不是靠省这几个子能省出来的。
议程
两天的会期不长,议程却排得满满当当。第一天上午,九家生物医药企业各自介绍了2000年生产经营情况,存在主要问题,2001年工作重点、经营目标及措施;下午集团生物药医部总结了2000年工作,强调了2001年工作重点;陈平副总总结了整个集团药业2000年工作情况,部署了2001年的工作。第二天上午,马应龙集团介绍了包括组织构架、资金流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在内的营销管理情况;医药部通报了集团药业实施GMP、CSP进展情况及下步打算;下午,分组讨论。一个组讨论GMP、CSP改造实施和新产品开发;一个组讨论集团药业2000年——2003年发展纲要。从我们不厌其烦地列举出上述会议议程不难看出,组织者对这次年会的准备可谓充分,有总结,有打算,有展望。与会者的重视程度也绝非一般,每个发言者都准备了书面提纲。尽管准备充分,尽管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也不休息,大家就在会议室的椅子上小憩片刻、再接着开会。但由于内容过多,留给第二天下午讨论的时间弥显珍贵。各位老总争相发言,以至于到了为赶火车不得不动身的时间,大佛的蔡总还意犹未尽,言没发完。大伙笑言,只好等来年再继续谈吧!
交流
会开得好坏,最关键的是要看主持者和与会者有没有交流的“真料”。这次武汉年会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陈平副总在每家企业发言之后的点评。其对企业了如指掌的熟悉程度,对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头头是道的分析及真知灼见的思路,都不能不令人折服。这不仅需要敏捷的反应和清晰的思路,更需要平时的积累和勤者的学习。记者注意到,在每家企业老总发言之时,陈平都在自己的本子上写着什么,那应该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对这家企业经营状况的点评提纲。发言一完,他就接着话题,面对面的谈自己的见解。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九家企业;不是老生常谈,而是针对性极强。虽不敢说对每家企业的点评都是对症下药,但跟企业的实际联系都十分紧密,各位老总的频频点头应该不是故作姿态。当然,会议也不是一个人的意志,一个人的声音。在谈起整合武汉马应龙和吉林马应龙的销售网络时,吉马的邹总就以通化金马为例,谈了自己的忧虑。陈平听取了大家意见后,继续发言指出,整合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但不这样做,各自为战的局面就还要继续。因此,这是痛苦的也是必然的选择,它将有助于整个宝安药业的资源共享。
我不是说,陈平的这种点评就一定比其他的老总高明,而是说这种交流的方式非常值得肯定和推广,它好就好在不是逢场作戏,八股语言,而是当面鼓、对面锣,直截了当。相信在这种点评式的交流中,对双方都会有所启示和借鉴,连我这个旁听者都有真切感受,更别说他们了。
从武汉回来,我总在想,这会开到这份上,算是开出名堂了。宝安药业这几年的业绩一直不俗,仅从开会也能略见一斑。当然,会议之后,还得落实。否则,再好的会也是白开。不过,落实的结果也早就有业绩为证了。
看帖顶帖这是必须滴!强烈支持楼主!
{:5_14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