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情节 发表于 2008-12-8 17:22:00

让创业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们处于一个飞速变革的年代,变革之快令我们无暇思考;我们毫不掩饰我们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我们匆匆忙忙穿行于钢筋混凝土构架的都市;我们工作工作、学习、创业,夜幕深沉时才回到自己冷清的巢,却又在夜深人静时突然醒来,盯着黑压压的天花板,愣愣地想:我是谁?我到底在干什么?——然后在杂乱无章的思绪中沉沉睡去。
  早上,我们依然精神振奋,我们依然充满活力,我们一切依旧,夜深人静那一瞬间的软弱在清晨已经悄然沉入心底,因为:——在这个喧嚣的年代,我们无权感伤。
  你也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寻找自己的未来吗?也在感受工作之惑、创业之痛吗?也许下面的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
  多年来,创业作为一个恒久不衰的话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虽然创业的含义已经变化了许多,创业的内容也变化了许多。
  坦率地说,南方的观念比北方要开放得多,无论就时间上还是层次上。一方面,江浙福建两广地区地理位置靠近沿海,又历来有经商的传统;另一方面,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南方又籍得天时之利,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南通、宁波、温州、上海、连云港、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和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几乎全分布在南方沿海,强大的政策支持与明显的资源倾斜让南方得以飞速发展。然而,南方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北方却依然是一派安定祥和的气象,原有的体制依然按部就班地运转,人们依然在这旧有的体制中悠然自得的活着——也许,对于北方人来说,第一批创业者就产生在这新旧时代交替的数年间。
  有时,看到一些媒体关于温州、潮州等地的民营企业的起步的报道,实在让人震撼不已。里面说:起步初期,那里一样困难,问一问现在小有规模的私营企业家,有几个不是亲朋好友拿着自家的房产证做抵押,破釜沉舟地筹措到启动资金的?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当时并不需要冒这样大的风险,当时创业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勇气,而已。
  举个例子:不知诸位对八几年的火车还有印象没有?那时,我还在内地的一个中等城市里读书。记得当时火车不象现在这么挤,但人还是满多的,而且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的饭店餐馆很少,旅客吃饭基本都是铁路部门自己供应,饭菜巨难吃!而且价格就当时物价水平来说,巨贵!皮厚到一口咬不到馅的包子、只放盐和菜叶的煮面条……实在难以下咽。大约是八八年,一位老兄(我很佩服,当时大概都四十岁了)辞掉自己的正式工作,和老婆做盒饭往火车站送,当时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指指点点,我很佩服这老兄能坚持下来;幸好当时没有城管、保安什么的,铁路饭店职工看到他也仅仅是不屑一顾而已。没人和他抢生意,饭卖得很好——一年后,他就开了自己的饭店,雇人往那里送饭。后来挣了多少钱不知道,不过现在那里最大最豪华的酒楼,就是他的。
  当人人都禁锢在一个僵化的体系里不能(不愿)出来时,你先出来,你就成功了一半;后入者的困难就多得多。现在,多少人想开饭店开餐馆?又多少人能成功?如同上海发行老八股时,先知先觉者大都赚得盆满钵盈,现在的股市里,深度套牢的又有多少?
  创业是一个很微妙的概念,有时同是一件事情,不同的时间就有不同的提法。十五年前,你开一家餐馆,那叫创业;十五年后,你开一家餐馆,那却大半叫作谋生。道理很简单,先入者在这十五年间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这种示范效应引来了更多的跟风者,于是你不但要努力弥补这十五年的时间成本,还要面对无数和自己一样的竞争者,当然失败的几率就大得多。
  许多人抱怨自己没有赶上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机会无时无刻不在,只看你能否抓祝在你看来平平淡淡的时段,也许几年后就会发现,有一批人就是在这几年间成长起来的。三年前的2001年,陈天桥和大家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白领,用于创建盛大网络的50万启动资金也是多方筹借来的,而2003年,盛大的市值已经达到了40亿。相信这里2001年有50万资金的人不是少数,当时的你在做什么呢?是在抱怨没有机会,还是在拿着50万的资金付首付买房买车?
  网络游戏早已有之,MUD风靡网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只是从来人没有想到,为游戏加上一个图形化界面竟会有如此神效。陈天桥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他成功了。
  一个人一生只需要抓住一次机会,就足够了。上帝是吝啬的,一些人终其一生都不曾得到过上帝之手的垂青;也许有的人与机会擦肩而过却浑然不知;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曾经浪费过机会,伴随你的一定是无穷无尽的后悔与懊恼。不要抱怨命运,抱怨你自己;因为你中了六合彩,但是你却亲手将彩票撕碎。
  顶尖的人创造机会,优秀的人抓住机会,普通的人坐等机会。
  你在创造机会还是准备抓住机会还是在坐等机会?
  许多人在网上问一个很愚蠢的问题:我有XX万,应该做什么?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就已经放弃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权利,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人如何会成功。原因很简单,投资机会现在已经是比资金更为稀缺的资源,只有能在纷繁芫杂的生活中准确地把握投资机会的人,才有成功的资质和潜力;第一关你都过不了,后面的事情就毋庸多言了。
  也许不该这么苛刻——毕竟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社会的安定仍然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工作的中坚力量。而当这一部分最安定的分子也面临着投资与创业的诱惑时,折射出的却是难言的尴尬。
  这一尴尬的直接表现便是工作阅历、生活经历不同,所带来的投资思维方式的不同。许多人踏踏实实工作,最终的结果是对某一职业技能越来越精通,但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工作后辛勤工作,努力得到老板的首肯,初步适应社会并站稳脚跟后,在家人的敦促下结婚成家,开始按揭购房买车,负担骤然加大,只好益发努力研究专业技能战战兢兢惟恐失去工作;等有了孩子,感叹于自己抱负未酬,开始望子成龙,将自己一辈子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等孩子有了工作,按揭也还清了,手里有了积蓄,想自己找点什么做做时,却发现自己过去那么长时间会的只是自己的职业技能而已,已经丧失了全局把握的能力;前思后想,瞻前顾后,最终钱还是被存在银行里。
  你想过吗?辞掉你现在的工作,不依赖你自己的专业技能,你能靠什么谋生?
  现在的经济宏观面与上述现象一一吻合:银行沉淀了巨额资金,居民存款达10万亿;政府为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屡屡降低存款利率并开征利息税;但居民缺乏稳妥的投资渠道,宁可将资金近乎无偿地存在银行里,也不愿意投入生产。可以看到,国债发行往往大受欢迎,无数人在股市中割肉出局后寻找新的增值途径,现在发行的各种基金中,最受欢迎的是保本增值基金(满足了居民对资金“保证不亏,可能赚钱”的安全性诉求),开放式基金虽然收益较高,但却面临强大的赎回压力,老百姓以“逃顶”的侥幸心理套现逃离基金。
  不能责备这种心理,因为普通居民确实有太多的理由将钱攥在手里:房车按揭,孩子上学、大病统筹、养老……但也正是这么多的理由,才形成了不良循环,使得社会上无法形成有效的投资机制和投资渠道。
  我在过去几个月的融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对象是这种:确实对投资有着很大的兴趣,但是对风险有着近于偏执的要求,还有人要求我提供质押!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兴趣实在是“叶公好龙”。其他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创业者又是遥不可及,熟人拆借范围有限规模也有限;银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从来扮演的都是冬天送冰夏天送火这样嫌贫爱富的角色;风险投资遥不可及;IPO离中小企业又太远;数来数去,中小企业只有苦熬的份儿了,只能盼望哪天天上能掉下个馅饼来,所以有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之痛。
  你现在是什么情况?是在兢兢业业工作还是在完成了积累想寻找投资渠道?上面所描述的心态,和你相符吗?

  原文出处:让创业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

马语者 发表于 2008-12-8 19:00:00

回复:让创业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

不回不行了,因为楼猪太有才了。

英特曼戴娟 发表于 2008-12-13 12:25:00

回复:让创业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

辞掉你现在的工作,不依赖你自己的专业技能,你能靠什么谋生?
——这句话很实际!
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思考呀,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呵呵!:~

轻寒如风 发表于 2008-12-15 15:36:00

回复: 让创业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

其他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创业者又是遥不可及,熟人拆借范围有限规模也有限;银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从来扮演的都是冬天送冰夏天送火这样嫌贫爱富的角色;风险投资遥不可及;IPO离中小企业又太远;数来数去,中小企业只有苦熬的份儿了,只能盼望哪天天上能掉下个馅饼来,所以有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之痛。


说得对太对了,连我这等想做个小本生意的都觉得找钱太难啊,感觉都撑不下去了。

乐心居 发表于 2008-12-16 16:26:00

回复:让创业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

只想,却没胆做,性格也不适合。也是这也是借口,因为已习惯于安稳的工作,按步上下班的日子了。

mrmayou 发表于 2008-12-25 16:54:00

回复:让创业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

令人深思。。。。
工作n年了。。。心里发痒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创业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