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中“针对性”问题
经常被企业“折磨”,也就有了经验。本来说好了参加培训的是三十人,最后来的一定是五十人,本来培训的学员是经理,可最后来的有经理,还有业务员,也有副总,甚至老总要亲自到场指点指点。作为一个培训讲师,我就累了!真不知道要对谁讲,本来面对经理讲到要对上司服从,“在公司决策前要贡献自己的想法,在公司决策后,要执行决定,服从上司”。这个在管理的原理上就是“统一指挥”原则。本来是没有错,可老板在下面就错了。有的学员会想,是不是这个讲师拿了老板的钱,所以在上面号召大家要服从?有的就回头看看老板的脸色,是不是有什么意思。还有的就在下面小声议论,把课程内容和老板最近的某项决策联系起来,影响了课程的正常进行。本来讲师收费是没有错的,要服从上司也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现场来的学员太杂了,让讲师很难就一些主题展开,有了顾忌,培训的效果就不好了。
更可气的是一次培训时,讲渠道管理的,说到切换经销商的几种方法,而台下就坐着几个经销商!讲师怎么讲?很难!
培训学员混杂是企业不专业的表现,老板是好心,总想让一个培训越多人参加越好,而忽略了培训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混杂的培训效果一定不好。
学员一定要和内容匹配,否则没有办法上好课程,这是每个做培训的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很难做到。学员到底要什么,培训经理很难把握。这就需要企业把培训不是看得那么神秘,而是看成人力资源的一个部分。针对各个岗位,做出每年的培训计划,按照计划,把培训外包给相关专业公司,可以部分解决针对性的问题。
具体在选择讲师时,也要把准确的培训需求传达给讲师,如果讲师上课的时候,才发现,来的是企业的高层,而课程内容是给基层的操作性的课程,那他在培训时就只好说:“我们这个课程是针对基层的,现在给你们上这个课程,是要加强大家对基层工作的指导性,便于运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基层的工作。”讲师也只能说到这里了,如果不说,上课的时候,人可能就走了大半。
培训的针对性,可以用孔子的话来总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本文来源:杭州人才网
回复:培训中“针对性”问题
支持楼主,支持原创!回复:培训中“针对性”问题
培训当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让讲师有口难言。这里面,有讲师自己的问题,也有企业的问题。讲师要问问,我准备好了吗?即使人员是有筛选的,能讲好么?讲好的标准是什么?不是学员课堂上兴高采烈,课下无所适从,讲好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试问:中国,有几个讲师可以做到?当然,培训不是万能灵药。回复:培训中“针对性”问题
培训的针对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过作为培训经理,必须对培训的整个环节做好把握,与上下各层级做好沟通,确保培训有的放矢,不能临时抱佛脚!
回复:培训中“针对性”问题
有道理,一定要分开培训,每个岗位都有每个岗位的性质,怎么能一锅烩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