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帆 发表于 2009-2-20 08:47:00

珠三角裁员与减薪调查

<STRONG><FONT face=Arial>75%的珠三角企业今年无裁员计划</FONT></STRONG>
<P><FONT face=Arial>  去年裁员减薪的巨浪并没有延续到今年。日前,根据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2009年中国市场一季度监测报告》显示,75%的中国企业表示不会降薪,而且其中还有50%的企业明确表示仅会调低今年薪资增长率至7.4%。锦田顾问(中国)公司日前发布的《珠三角2008裁员与降薪调查报告》(以下简称“锦田报告”)中也显示,75%的珠三角企业暂无今年进行裁员的计划,相反,40%的企业表示今年有加薪的计划。</FONT></P>
<P><FONT face=Arial>  <STRONG>薪资增长率低至7.4%</STRONG></FONT></P>
<P><FONT face=Arial>  报告覆盖了汽车、高科技、化工、消费品、机械及电子、医药和医疗器械、能源、保险、房地产等行业30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调研的企业中,75%的企业表示不会采取降薪,2%的企业表示会采取降薪。但是,50%的公司表明将会调低2009年的薪资增长率,调低薪资增长率是目前被最多企业所采取的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FONT></P>
<P><FONT face=Arial>  资料显示,薪资增长日趋保守,过去几年薪资增长率逐年攀升的现象已经改变。由于金融危机对在华企业影响较大,42%的企业在2008年四季度未能完成既定业务指标,35%的企业没有完成2008年全年的业务指标。各类公司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就不断在调低薪资增长率。美世顾问李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的薪资增长率在一路下降,从2008年9月公布的9.9%,跌到2008年11月公布的8.4%,再跌落到本次调研的7.4%,其中广东2009年预测薪资增长率平均值7.6%,略高于全国水平0.2%.</FONT></P>
<P><FONT face=Arial>  <STRONG>近半企业将招聘新员工</STRONG></FONT></P>
<P><FONT face=Arial>  报告还显示,有148家公司表示他们将在2009年一季度招聘新员工,占所有参加调研公司总数的49%。在参与调研的广东企业中,31%的企业表示2009年一季度有招聘计划。从不同行业上看,能源行业对人才依然求贤若渴,2009年一季度仍有大规模的招聘计划。同时,消费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依然旺盛。从区域上看,上海较北京、广东及二线城市有较高的人才需求。而且,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仍有63%的企业在2008年四季度开展了校园招聘,而招聘的主要部门包括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工程和销售部门,而其人力资源或行政部门完全没有校园招聘计划。</FONT></P>
<P><FONT face=Arial>  李彤认为,经历2008年糟糕的裁员情况后,2009年裁员情况会比较少。此外,从2008年全年的情况来看,员工的整体自愿离职率比2007年有所下降,为14.5%,而非自愿离职率已经上升到5.7%.美世报告认为:“经济危机下,员工对跳槽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他们大多选择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便在危机过后,获得更好的个人职业发展”。</FONT></P>
<P><FONT face=Arial> <STRONG> 去年珠三角仅13%企业降薪</STRONG></FONT></P>
<P><FONT face=Arial>  锦田报告称,只有13%的被调查企业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公司曾经进行过降薪。进行降薪的企业中,把降薪幅度控制在10%以内的企业占60%.</FONT></P>
<P><FONT face=Arial>  调查中显示,有25%的受调查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总监表示“2009年将有裁员的计划”,另外75%的企业表示目前暂无今年进行裁员的计划。调查也显示,有40%的企业表示2009年有加薪的计划。在表示有加薪计划的企业中,82%的企业加薪幅度将在10%以内。</FONT></P>
<P><FONT face=Arial>  对于这一现象,白领世界董事长吕基富分析:按照往年,员工每年的加薪幅度5%-10%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核心部门的员工一般都会在10%以上。尽管这次调查的是行业的优秀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之中小企业是大很多的。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的自保、谨慎、观望的心态比较明显,考虑不加薪或加薪幅度不高的企业占主体。</FONT></P>
<P><FONT face=Arial>  <STRONG>调查机构《2009年中国市场一季度监测报告》:</STRONG></FONT></P>
<P><FONT face=Arial>  本次调研总共有308家公司参加,其中消费品行业公司占总数20%,其次是高科技行业(19%)和机械以及电子行业(17%),参加调研的6成公司是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共有37家中国本地企业提交了调研数据,占总数的12%.</FONT></P>
<P><FONT face=Arial>  <STRONG>锦田《珠三角2008裁员与降薪调查报告》:</STRONG></FONT></P>
<P><FONT face=Arial>  本次调查共向珠三角地区的216家企业发放了问卷,历时3个月时间(2008年10月至12月底)。从企业规模来看,员工规模在200人以上的企业比例为71%,其中员工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比例为45%.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以大型外资企业为主,例如杜邦、美泰、霍尼威尔、博世、伟创力、资生堂等企业,外资企业约占50%左右。其余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都是知名民营企业和大中型国企,例如锦绣香江、万科、美林基业和广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华南路桥集团、广州无线电集团、吉利集团、中粮集团、联想、海航集团等本土知名企业。</FONT></P>
<P><FONT face=Arial> <STRONG> 冯仑:裁员不是救命稻草 需转变观念</STRONG></FONT></P>
<P><FONT face=Arial>  08年万通地产在各个指标上都达到历史上最好的水平,行业排名也达到历史上的最好水平。有趣的是,这些好评恰好是在经济低位运行的时候,而不是在繁荣的时候,为什么?人们在繁荣和发晕的时候,我们在谈反周期,在</FONT><FONT face=Arial>谈美国模式。大家表示观望和质疑。</FONT></P>
<P><FONT face=Arial>  今天当市场出现波动的时候,早先做的反周期的安排和模式的变革就恰好能非常理性的对抗周期,同时超越周期。比如现在经济适用房、双限房、廉租房开始挤到一堆了,这是过渡保障。在住宅方面的政策别说是消费者,连我们从业者自己都快搞不清楚了。</FONT></P>
<P><FONT face=Arial>  于是,我们选择逃离这部分,进入到完全的市场竞争部分,商业不动产和高端住宅市场:</FONT></P>
<P><FONT face=Arial>  第一、远离政府贴近市场。我们的客户会给我们很多投票,用钱来支持我们;</FONT></P>
<P><FONT face=Arial>  第二、商业模式的创新,强化美国模式,包括住宅、商业不动产;</FONT></P>
<P><FONT face=Arial>  第三、公司业务流程和价值取向创新。比如万通地产最近反复提到绿色公司的战略,在产品的标准、流程以及价值取向上我们要创新,就是彻底地贯彻我们绿色公司的战略;最后、在组织管理上也要创新。比如说在这个波动中有人老跟我说,要不要裁员?我说不用。如果我们能够在资产投资上不犯错误,就能够保证员工在公司发挥更大作用,而且长期和公司共同发展。应该裁资产而不是裁员。</FONT></P>
<P><FONT face=Arial>  与其裁掉低效的员工不如裁低效的资产。因为低效的资产使人无所作为,表现为员工的低效,实际上资产低效。</FONT></P>
<P><FONT face=Arial>  公司要反复检讨内部哪些资产效率还不够高,要不断地在这方面创新,而不是简单地裁员;另一方面应该反方向思考,由于不断坚持了前面的创新,我们需要增加很多人,而不是减少人。</FONT></P>
<P><FONT face=Arial>  我们要用犬牙交错的方式来解决人员的增减问题,而不是一刀切用减人来降低成本。所谓犬牙交错交错的方法就是有增有减。我今天创新了美国模式,这件事要增加人我就增加人,明天减掉一些低效资产需要减掉一点人我就考虑减少。一刀切我不主张这样。</FONT></P>
<P><FONT face=Arial>  应对周期是生存式的应对、赶超式的应对、变革式的应对、创新式的应对、竞争的应对。总之,是一个主动的应对方法。绝不是简单地用裁员方法来应对。</FONT></P>
<P><FONT face=Arial>  一些公司表现为员工多,但其实是因为前面你做错了决策,导致公司低效运营,人才过剩。如果公司管理很好。比如我去海外有些公司,人家不谈裁员,而谈变革创新,怎么赚钱,整个公司今年都在赚钱。只有那些快破产倒闭的公司才裁人。</FONT></P>
<P><FONT face=Arial>  万通地产现在是历史上各个方面最好的一年,为什么要简单地学别人不负责任的动作,而且如果领导老埋怨人多,实际上我觉得是因为企业领导太多,而不是员工多。任何时候领导不犯错误,员工就不会跟着倒霉。</FONT></P>
<P><FONT face=Arial>  在面对危机时更重要的是从领导层有危机意识、周期意识,通过创新和变革里解决问题。其次才是考虑到整个资产的效率,再其次检查和资产相匹配的人的效率。全世界没有一个公司通过裁人把自己救活的。</FONT></P>
<P><FONT face=Arial>  只有裁自己的头脑才能够救活自己的公司。如果你不把脑子里的旧观念、不合时宜的决策裁掉,不把公司的低效资产裁掉,裁人一点用处没有。从整个行业来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领导人,应该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想人的事情,裁脑袋(观念)、裁资产最后调整人。</FONT></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珠三角裁员与减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