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帆 发表于 2009-3-16 11:09:00

成为“闷蛋”的忧虑

<P>很久没有联系的同学一旦得知我在报社工作,就说,果然!</P>
<P>果然什么?我说。</P>
<P>跟我想的一样。她说。</P>
<P>你想什么了?</P>
<P>以前你就喜欢写文章,所以现在一定也在做写文章的工作。</P>
<P>——这有关系吗?我想,毕竟以前并不是那么喜欢写文章,只不过当时只对语文和英语两个科目比较有信心,成绩也不错,却没想到有同学会把“成绩好”跟“喜欢”等同起来。</P>
<P>说起来这其实更像一个策略选择。这是因为,作为学生,单从学习效率来看,一个比较稳妥的策略就是尽快确定自己在哪个科目有更大把握拿到好分数,然后尽心学习该科目。</P>
<P>工作以后更是这样,哪个工作更擅长,最好就做什么工作。至于怎样看待兴趣和工作的关系,是不是应该把兴趣变成工作,却是另一个问题。</P>
<P>比如,有同事说她不喜欢在下班后谈工作,但她其实很敬业,做得很出色。因此我有点想不通,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把喜欢的工作生硬地挡在业余时间之外。</P>
<P>她说她认为自己在工作以外应该有其他兴趣,不然就会变成一个闷蛋。</P>
<P>“难道你以为谁都会对你的工作感兴趣吗?”她反问。</P>
<P>我吓了一跳。虽然不至于以为别人会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说来惭愧,工作中结识的同行朋友似乎更积极主动,借着采访机会把足迹留在天南海北各个神奇去处,而我自己却只在大城市之间飞来飞去,做完采访就回来,因此难得找到工作以外的有趣题目。</P>
<P>没想到这是变成“闷蛋”的前兆。</P>
<P>另一次对话加深了我的担忧。周末跟朋友去爬山,路上她说,“从大连回广州,透过飞机舷窗看到一片一片很像田的东西……”</P>
<P>“油田?”我忙不迭地说,因为她刚从东北考察石油工业回来,而且我们能够认识就是源于一个相关采访。</P>
<P>她却很沮丧,说,“你的脑子里除了工作还有没有别的东西?”</P>
<P>再听她说下去,才知道她想问那是不是“沧海桑田”的田,她以为我是文科生,应该知道答案。</P>
<P>而我却把话题拉回到她的工作上去,隔了何止十万八千里,怪不得她这样沮丧。</P>
<P>事实上,自己如此担心就要变成“闷蛋”,以至于采访在香港海港城开画展的日本画家吉田翔时,听说他从小喜欢绘画,就顺带问他:“为什么选择绘画作为工作,绘画现在首先是你的兴趣还是你的工作?有人说一旦把兴趣变成工作,兴趣就会变得不那么有趣,因此很难继续称为兴趣,你同意吗,为什么?”</P>
<P>画家说,“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除了画画,我没有想过其他。现在我以画画作为工作,绝大部分是出于兴趣,但毫无疑问,假如没有把兴趣变成工作,大概也不会有机会在香港开画展。此外,我对自己的审美角度、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都很有信心,再配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作,这跟纯粹为兴趣而画画很不一样。因兴趣而画画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去画自己喜欢的画,而因工作而画画就要从早到晚夜以继日不停地画,创作时间也会受到约束,于是精神和身体都要受到考验。因此,若要以绘画作为工作,一定要有承受这些考验的准备,当然,首先必须喜欢绘画。”</P>
<P>显然,我们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至少要尽力,但若要把兴趣变成工作,又不想失去对兴趣抱有的热情,就得同时具备其他条件。这听上去像是在乏味的自律与自由的激情之间寻找平衡点,难度不小。算了,我还是继续学习身边的朋友,从记者这个本来就要接触很多新鲜事物的工作当中开发新的兴趣,这样应该容易一些。</P>

立顿绿茶 发表于 2009-5-13 16:02:00

回复:成为“闷蛋”的忧虑

闷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为“闷蛋”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