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致使万名高中生放弃高考
据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的统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学校。记者近日在重庆江津、渝北、涪陵等区县采访时发现,导致农村学生弃考的原因,值得关注。
弃考:就业寒冬的连锁反应
在重庆部分区县采访时记者获悉,当前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是农村学生弃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大量通过高考的农村学生进入高职、大专院校读书。在就业寒冬中,研究生挤占本科生就业岗位,本科生挤占高职专科生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倒逼高职专科生岗位的现象,使得缺少社会关系和创业资金的农村高职、大专毕业生难以求职就业。
这一现象,刺激着即将参加高考的农村学生。重庆市涪陵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不少农村学生自认考不进名牌大学,读高职或高专可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不如早打工,早挣钱。
涪陵区一名弃考考生告诉记者,有的职业院校每学年收费8000元,相当于父母一年的收入。假如自己把钱用了,弟弟读书怎么办?当记者吿诉她进入大学可申请助学贷款时,她反问说:“如果毕业就不了业,拿什么还?”
在采访中,不少学生家长跟记者算起“教育账”:培养一名大学生,一般要14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教育投入至少5万元。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起薪按照2000元计算,除去生活费,每月存款500元,至少8年才能将教育投入“挣回”。即使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收回成本也要5年。而教育投入最多的是大学阶段,孩子考不上好大学,真不如早点就业。
素质教育缺失让农村考生无奈
一身黑色运动服,离子烫后的直发乌黑垂顺,弃考的罗燕已经打扮漂亮,做好外出打工的准备。但当记者提起高考,她还是忍不住难过:“我不服气,不相信我的成绩这么差。”
清明节期间,重庆有自主招生资格的职业院校组织了春季考试,罗燕和一些同学参加考试但落榜了。试卷中很多常识性的问题,罗燕闻所未闻。比如,“两个人之间交谈,根据距离判断两者关系”一题,考查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常识,罗燕不知如何回答。再比如,“食品包装袋上的标识代表什么意思”一题,也难住了罗燕。因家境贫寒,很少出门的罗燕连标识都没见过。这次考试让罗燕丧失了参加高考的信心。
“罗燕落榜,和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缺位有关。”罗燕的老师告诉记者,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有“三少”——课外读物少,供学生上网获得信息的电脑少,经验丰富有特长的教师少。罗燕读小学时,语文和数学课还是同一位老师教授的。像罗燕这样的孩子要在综合素质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比城里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很努力地学习,但成绩就是难提高。”重庆一所农村中学高三学生林琳告诉记者,她和罗燕一样想放弃高考,但被老师劝止了。
林琳的老师告诉记者,林琳初中和小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较差,是她高三成绩难提高的主要原因。林琳小学在重庆桐桷村村小读书,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课。初中时,林琳的英语成绩无法和那些在小学就系统学习英语的同学相比,这让她失去学习的兴趣。升入高中后,林琳的英语成绩更差。
林琳的理想是当医生,但在农村中学她几乎没有亲手做化学、物理实验的机会,理化知识匮乏影响了理科成绩,她不得不选学文科。
农村教育应被更多关注
一名从事农村教育10多年的高中老师告诉记者,罗燕和林琳的成绩低,并不是厌学或贪玩造成的。受农村教学资源贫乏的影响,她们未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课外知识;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她们也不能通过家教补习、名校名师点拨掌握学习技巧。从一开始,她们和城里的孩子就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却必须面对同一张高考试卷,自然升入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院校的难度更大。
记者采访的一些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农村学生弃考暴露了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普遍素质教育缺失、教学资源匮乏,造成农村学生学习成绩难提高,综合素质难完善的现状。
重庆一所农村中学校长告诉记者,该校200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60%以上处于三本线以下,多数学生成绩只达到高职和大专分数线。这名校长说,虽然高考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加分看似公平,但农村学校和家长无力培养孩子的特长,学生也无法以加分的途径提高高考成绩。
“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忽视城乡教育差距,给农村教育更多的关心。”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