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19770513 发表于 2009-5-20 09:54:00

员工采访实录六(以人为本)

<P>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企业倡导“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但说是一套,做又是另外一套,遇到金融危机这种关键时刻,第一个被精简的不是机器设备,反而正是“第一生产力”(员工)。今天我要通过一个真实的员工采访的故事,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为什么要“以人为本”。</P>
<P>X是上个月我从直接竞争对手公司挖来的。当时我们正在招聘一名电焊工,因为是车间第一名焊工,所以要求不但要熟读图纸和精通气体保护焊,了解无损探伤(焊接检验的方法),最好是曾经操作过自动焊机。我们在招聘网络上发布的广告虽然每天能收到很多简历,但是很少能看到符合要求的简历。最后,还是通过在前程无忧(51job)上搜索简历的方式找到了X。</P>
<P>X是安徽人,在上海的竞争对手公司工作了5年,我看到他简历上的期望工作地点是上海,而我们公司的地址在江苏省T市,但我没有放弃,仍然给他打了电话。在电话里我了解到,因为他在上海工作了很多年,对这座城市已经很熟悉了,而且上海的机会比较多,所以还没想过到其他省市发展。我说了下面这段话,让他改变了想法。我告诉他:你的岁数已经不小了,对于你这个年纪的人,跳槽不光要考虑薪资待遇,更要考虑稳定性和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上海的综合保险不包含养老,在上海缴纳的公积金也不能提取用来贷款买房,而在我们T市可以为你建立养老保险和公积金帐户,帮你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呢?我觉得我的工作方式越来越像猎头了,呵呵。</P>
<P>为了争取X过来面试,我和他在电话里聊了半小时,包括介绍我们公司和近期的发展、这个职位的具体工作、基本的福利待遇、在公司周边住宿的条件等等。通过这次电话交谈,我对X的能力还是有把握的。而且,考虑到候选人向公司告假不容易,所以,只有通过电话初试的候选人我才会约请他参加正式面试,不但节省了候选人的时间,而且节省了面试官的时间。我看过很多所谓的电话面试技巧,都是很简单地问候选人几个问题,然后就下结论邀请面试还是say sorry,5分钟结束战斗。我自己也曾经遭遇过这种“突然”面试,作为候选人来讲,感觉很不爽,招聘单位开始就没有把自己当人才看,我怎么能去那里上班呢?</P>
<P>之前在论坛发贴的时候,有网友说我对技工的招聘要求太高,工人只要知道“干活”就行了。下面你们所看到的可能会改变某些网友的想法。</P>
<P>X上班之前,车间只有一台自动焊机,他来了之后一个月,项目准备启动,车间又引进了3台自动焊机,我想了解一下他的工作情况,便下车间找到他聊。在聊到那几台进口的自动焊机的时候,X告诉我4台焊机的布局有问题。那几台自动焊机不但是全进口的,而且请了国外的工程师来安装,怎么会布局有问题呢?我有兴趣听他说下去。X说,根据他在之前工作过的企业的经验,4台焊机的布局应该是两两相对,这样,当一名焊工临时走开的时候,另一名焊工可以同时照顾他的岗位,而我们现在却是前对后的布局;X还说,焊机的选购也有问题,我们的焊机全部是单头的,每次只能焊接一个工件,相对于1个工件距离太宽,太浪费了,完全可以买再宽一点的双头的,同时可以焊接两个工件,效率能提高1倍。现在焊机全部安装就位,再调整已经来不及了。</P>
<P>我听后很惊讶,一是想不到1个焊工能对生产线布局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且有理有据;二是感叹由于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缺乏经验,在采购和安装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细节,造成成本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因为没有完全做到“以人为本”,我们付出了代价。</P>
<P>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找错人,我会选择适当的时机和管理层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虽然我们在生产线布局上出现了问题,但只要这些优秀的人才还在,只要我们的管理者吸取教训,在工作中能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我们真的有能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P>
<P>(待续)</P>

遥远的救世主* 发表于 2009-5-20 10:54:00

回复:员工采访实录六(以人为本)

学习了                    

0556cn 发表于 2009-5-20 14:28:00

回复:员工采访实录六(以人为本)

真实案例,学习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员工采访实录六(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