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下关于个人简历中的水分和背景调查
看了大家说了一些关于大话王和背景调查的事情,忍不住也说一说近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案例1:甲的简历非常优秀,两家大型公司的专业部门经理,两家公司的声誉在行业内知名,这种公司出来的人确实不错。经过人事和专业部门的面试,觉得这个人确实还可以,专业技术扎实,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学习高,在这个专业领域应该说能拿到的学历和证书全拿到了,而且是最高级别的。于是乎这个人被人事和专业部门推荐给老板见一下,可以的话就录用了,担任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在专业部门负责人的极力推荐下,这个人被录取了。
这样的级别肯定要做背景调查。人事开始对这个人做背景调查,应该说背景调查做的时候还算顺利,第一操作方法得当,不仅调查做了,还和证明人成了朋友;第二毕竟一个行业的圈子不是很大,很多人都是以前的同事,但背景调查结果出来以后差强人意。
第一这个人在这两个公司还没有做到专业部门经理这个级别,第二这个人性格有些倔强,人际关系不是很好。也就是说他的简历中存在很大虚假成分。至少这个人不诚信。可是已经入职了,怎么办。
这里边就出现了两个棘手的问题
第一就是背景调查的时间问题,这个时间问题既包括平时所说的入职前,试用期中,和劳动争议期间,同时还涉及到一个问题,一个公司管理人员很多都需要老板面试,当然不会像唐骏那样所有的人都见,但是管理职位老板也需要见啊。可推荐给老板的人需要背景调查啊,也就是复试通过的一个人需要背景调查,当然这个人能不能被录取还要看老板那里。可是这些已经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第二个就是取证的问题,就像上述这个例子,我们明知道简历有水分,这个人有虚假情况,可是能怎么办,没有办法取证啊。跟以往的公司的人呢能了解一些信息,可是要想取证,真的太难了。:Q
回复:讨论一下关于个人简历中的水分和背景调查
即使入职了,别忘了还有试用期回复:讨论一下关于个人简历中的水分和背景调查
简历中的水分问题应该通过面试、笔试、测评等手段进行排查背景调查:若HR有否决权的话,在确定录用前进行;若没有则在初试通过,复试之前为进行。
背景调查的取证问题:若HR得到管理层的信任的话,是否取证可视具体情况来定,比较取证会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应聘者还在职的情况之下,操作不当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
回复:讨论一下关于个人简历中的水分和背景调查
1、任何时候,背景调查只作为参考。作为招聘流程中“流行”的一个环节,老板要求、实际需要要做背景调查,可以理解。
通过背景调查完全肯定或者否定一个人,是不明智的。
2、人无完人,简历也很少完全真实的简历。
现在招聘将“诚信”看得太重了。其实人没这毛病,就有那毛病,只是HR和单位是否能看到。
简历上有水和诚信关系不大,这是人之常情。太老实了,用人单位同样受不了。
3、实际能力大于评测、评估。
HR的评测也好,评估也好是一方面,员工的实际能力是另外一方面。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还要看员工的实际能力。
与其在招聘中挣扎,不如用心做好试用期评估。
回复:讨论一下关于个人简历中的水分和背景调查
4F讲的比较务实,也合常理。新员工试用评估、试用跟进与引导都很重要。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回复:讨论一下关于个人简历中的水分和背景调查
试用期评估的确非常重要,而且要随时跟进,不要到最后几天才来做决定用还是不用这个人。回复:讨论一下关于个人简历中的水分和背景调查
这种水分,本公司不能接受。回复:讨论一下关于个人简历中的水分和背景调查
基本同意4楼的观点但是‘水分‘的比重过大,或是在关键点、根本性问题、原则性问题方面有水分则应该多考虑考虑了:D
回复:讨论一下关于个人简历中的水分和背景调查
我也同意四楼的我想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试用的的法律规定也能帮助企业,保护好企业的利益,对那些不适合的员工我们只要拿出证据来,就可以合法的让其离开。所以试用期的考核我们要费点力气啦!
回复: 讨论一下关于个人简历中的水分和背景调查
原帖由 <B>tomato zhang</B> 于 2009-6-3 17:46:00 发表<BR>我也同意四楼的<BR><BR>我想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试用的的法律规定也能帮助企业,保护好企业的利益,对那些不适合的员工我们只要拿出证据来,就可以合法的让其离开。所以试用期的考核我们要费点力气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