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海外鏖兵》(危机并购冷思考--资本市场专家解析中国企业跨
《海外鏖兵——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案例与行动指南》目录
专家荐言
序 中国企业跨越深海,在弱势中成就辉煌
前言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得与失
导言 知与行——国际化经营有没有线路图
上部 国际化经营案例解析
第1篇 超前一步还是三步
商场如战场,一不小心,要么落后被淘汰了,要么成为先烈。只有踩稳节奏,才能成为先驱。且看联想与TCL一路走来的历程。我们又会从中得到什么呢?
第一章 从“借船出海的渔夫”到“国际油轮船长” /3
1. 联想国际化历程 /3
2. 左冲右突的尝试 /4
3. 如履薄冰的并购整合 /5
4. 航海日志:整合驶入深水区 /7
第二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9
1. TCL国际化经营历程 /9
2. 雏鹰折翅 /11
3. 鹰已重生了吗 /12
4. 旭日东升靠什么 /14
第2篇 代号“土狼”在行动
通信装备制造业给了中国一个难得的追赶抢先的机会,华为、中兴、大唐这些“土狼”们在与“洋狼”共舞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本土高科技企业跨出国门,经营海外市场有很好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第三章 土狼基因与战术剖解 /17
1. 从两匹中国“土狼”说起 /17
2. 狼与狼的不同——华为的勇猛VS中兴的稳健 /19
3. “土狼”成功基因 /21
4. “土狼”成群才能有效突围国际市场 /22
第四章 距峰顶最后1000米的踯躅 /24
1. 华为是这样炼成的 /24
2. 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之辩 /27
3. 跟随战略的终点 /32
第五章 3G何处是通途 /36
1. 中国3G发展全记录 /36
2. 3G决斗场上的壮士 /38
3.在利益博弈中沉浮的“大饼” /39
4.创新是歧路还是正道 /40
5.能否像高通那样占据价值链高端 /42
回复:《海外鏖兵》(危机并购冷思考--资本市场专家解析中国企业跨
不顾业务!不管成本!要HR干什么?回复:《海外鏖兵》(危机并购冷思考--资本市场专家解析中国企业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资本海外破冰行动充满了魄力,这是中国实现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然而企业并购并不能仅仅关注经济方面的因素,合适的并购目标加有利的并购协议只是一切的开始,并购之后的企业文化的整合才是企业所面临的最为困难的任务,因为文化的整合涉及到对人的行为、行为规则甚至价值观的改变。与此同时,并购方除了面临企业层面的文化差异及冲突,还面临更高层次,即国家文化的差异及冲突,因此要关注所并购企业所在国家的政治文化因素。想要消除这些文化隔阂带来的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BR>本书通过一则则生动的案例,对并购的过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可读性强。同时加入简洁睿智的点评,恰似鏖兵后的小憩,让人若有所思。该书所包含的事例及经验较为全面,并以此向读者展现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及现实意义。中国企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之一,凭借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愿中国的企业一路走好!回复:《海外鏖兵》(危机并购冷思考--资本市场专家解析中国企业跨
中国企业跨越深海,在弱势中成就辉煌唐杰 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副市长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快速增长后,世界突然发现,在全球配置资源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国将在不久后成长为吸引外资和资本输出的双重大国。进入深海、拥抱海洋的中国企业将不用再携带着制成品去开拓出口市场,而会以不断提升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力作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标志,这也将是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基本条件。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需要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入手,也要深入研究企业微观行为,更要关注企业跨国经营的操作细节。
中国企业不缺乏勇气,尽管面对重重困难,有如华为、中兴、海尔、TCL、联想等领军企业依旧在国际企业群体中闯出了一片天地,成就了今日的辉煌。先行者的经验教训是最宝贵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将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整理、概括提升,使其成为能够被我国企业共享和借鉴的范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企业必须找出如何在产业链条上升级的路径和方法,而且必须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考虑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当然,中国拥有全球增长最快的范围广且规模巨大的市场,立足国内,最大程度形成成本与市场优势也直接构成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时间并不长,我国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发达经济体内企业在近百年之间经历过的市场与技术竞争过程。目前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主要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发展过程迥然不同的是,中国企业要从市场与技术弱势起步,在不具备垄断优势的条件下,通过全球配置资源的过程来获取竞争优势。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优势跨国企业海外投资行为的现象,需要有新理论依据。
郑磊的这本书,是他近5年来持续思考和分析的阶段性成果,是一本基于实践案例研究,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著作。尽管书中的理论框架结构可能略显粗糙,还有待完善,但对读者理解现实中发生着的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现象仍有助益。
在本书将要付梓之际,郑磊提出,作为中间研究过程的合作者,我能够为本书作序。作为合作者,我愿意将本书提交给读者来评判本书所提出的有关市场弱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模型框架结构是否有价值。
回复:《海外鏖兵》(危机并购冷思考--资本市场专家解析中国企业跨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得与失
企业能否形成竞争优势是跨国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应该以经济全球化为契机,努力让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并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将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出现像GE那样的大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市场中“走出去”,御敌于国境之外,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理想。政府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这个口号,经过20世纪9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上既取得了经验也收获了教训。中国企业现阶段的跨国经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共性,也有特殊性。
跨国经营表现为母国和东道国经营政策、东道国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共同作用。比较优势在跨国经营的初期阶段有助力作用,但企业能否形成竞争优势是跨国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 跨国经营的外因与内因
跨国经营活动表现为进出口贸易、绿地投资和并购,以及许可证贸易等多种形式。制造企业跨国经营必然涉及到产品、资本、技术的跨国界转移,各国政府支持和欢迎这种经营活动,是跨国经营的基本前提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在跨国经营时所受到的限制和成本在逐步减少,在区域自由加工和贸易协定之下,物理界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母国和东道国政府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某些行业和市场区域的禁入,但企业总能找到两国政府共同支持的行业,或者是某些不受限制的经营方式,开展跨国经营。
改革开放后,中国向全世界张开了臂膀,尽管对于老外是否占了中国的便宜还有争论,但没有异议的是,外商投资企业确实教会了中国企业很多国际化管理和经营的知识,中国企业是跟着洋老师与国际接轨的。而如今,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毕业了,或者雏鹰试飞,踏上了走出去的征程。
从国内看,中国巨额外汇储蓄,不能只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来收取微薄的利息。如果堆放在央行,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也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失去作用,为此,政府也将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作为未来十年的主要经济目标。从外部环境上看,外来投资能够给被投资的东道国带来经济增长,各国对于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兴趣日趋浓厚,渐成潮流。中国企业遇到了较好的向外发展机会。东风已起,中国企业还在等待什么?
回复:《海外鏖兵》(危机并购冷思考--资本市场专家解析中国企业跨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争权威理论声称,各国根据自己在某些行业的特长,专心发展产品,可以取得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这对于各国都是最优选择。这种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主要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但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象的解释力有限。如果我们奉之为圭臬,那么中国企业就应该只将资本投入服装、玩具、农产品、装配等行业,我们也许永远只能悲惨地用一亿条裤子去换一架飞机,中国就只能甘做穷国。
中国企业普遍具有廉价而充裕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产品成本低于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但是国内企业缺乏品牌和渠道优势,产品技术含量一般。光靠低价优势有时并不能敲开国际市场大门。国内企业更多则是利用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充当国外品牌厂商的加工厂,赚取低廉的加工费。严格地讲,多数中国企业只是被结合进全球生产链条的低端环节,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独立地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如何将产品成本优势转变成商品竞争优势。
不同行业的企业利用比较优势的结果不太一样。在技术发展较成熟而创新机会较少的行业,如家电、个人电脑,企业已经获得了规模生产效益,技术和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销售额和利润率仍未达到国际领先企业水平。差强人意的利润限制了研发投入,品牌和渠道上的弱势使得总体竞争优势不明显。
在一些新兴和快速发展的行业,如通讯设备,国内领先企业近年来抓住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契机,同时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几乎可与国际竞争对手同步推出新产品,形成较强的竞争力,获得较理想的收益。尽管研发经费比国外企业低,但得益于高素质、低成本的研发人员,费用实际利用率却不低于对手。这些企业正在借助比较优势形成一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竞争优势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低层次的竞争优势是一种“低成本竞争优势”,而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则是一种“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 与低成本竞争优势相比,成功的差异型竞争优势通常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因而代表更高的生产率水平,而且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更有可能长期保持下去。这是资深战略管理理论家麦克尔•波特为业界熟知的观点。实际上,中国外向型经济目前所取得的成功,正是这两种战略的混合体。
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来源,通常是较低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或者用较低的成本能够取得生产技术方法以及发展规模经济。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企业的“混合型”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在质量和技术方面提供与国外竞争对手类似产品时,中国企业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从这个公式里很容易得出原因解释:和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不是因为本身技术先进、附加值高,而是由于成本只有竞争对手的几分之一,最终表现为在中低档次产品上,中国产品性价比往往是对手的几倍,确保了价格战的战略空间。
然而,由低成本带来的竞争优势具有两大致命缺陷:一是壁垒低,容易被模仿,很难持久保持;二是无法形成高收益,用以向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升级。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竞争力之殇。
回复:《海外鏖兵》(危机并购冷思考--资本市场专家解析中国企业跨
三、 利用比较优势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在具备了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下,仍需寻找将比较优势上升为竞争优势的路径。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原料资源,而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发达的市场、先进的技术、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力资本以及良好的研究条件等。双方都有相互获取对方比较优势资源的需要,而这些基本要素流动的成本往往很高,有些甚至难以移动。对于企业而言,获取的最好方式无疑是“走出去”。
目前,中外企业的对外投资实践都体现了向外拓展资源的趋势。发达国家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和资本等比较优势资源。除了继续加强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同时也注意到了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资源。先是将制造工序转移出去,以获取其不具备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之后,又开始在发展中国家的高级人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研发中心,以吸纳低成本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强化其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有选择、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在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优势。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尽管拥有成本方面的突出优势,但在综合竞争优势方面差距甚远。而且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扩张速度如此之快,差距还将越拉越大!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局面,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应对?
兵法有云: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中国企业只有采用同样进取的精神,高效率地开拓国际市场,才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尽可能地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并在对方忽视或某些势均力敌的领域与对手展开博弈,取得相对优势均衡。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战略突击方向是在充分利用本国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资源、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同时,通过跨国经营,结合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资源,创造基于低成本竞争优势的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以达到提升整体优势的目的。或者,在能承受的风险范围内,放弃部分低成本竞争优势带来的收益,作为长期投资,换取长期利润最大化目标。
无论采取什么途径,企业成功的根本取决于企业在何种程度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并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将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回复:《海外鏖兵》(危机并购冷思考--资本市场专家解析中国企业跨
四、 跨国经营方式取决于竞争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将竞争优势转化为持续和更有效率地向市场提供产品以及服务的能力。尽管不同行业里的企业在这方面差异很大,但仍然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如果企业能不断提升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和低成本竞争优势,就能持续地比对手更有效率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随着国外企业大量涌入,将技术研发中心搬到中国,以争抢和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资源,不仅使国内企业提升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空间正在被挤压、缩小,更大的困难在于中国企业如何提升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
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产品的技术和服务满足客户需要的能力、良好的品牌黏性、市场渠道等。中国企业多数采用以高性价比的产品定位于国际中低端市场。在这样的缝隙市场里,国际一流厂商关注度和竞争力不强,给缺少知名度和市场渠道的中国企业留下了一个生存空间。
通过在海外设立贸易公司、售后服务和信息收集点以及小型研发机构,有助于企业把握国际市场上的产品技术与消费变化趋势,更准确地寻找和定位适于生存的市场。也可以通过与国外企业建立互利的战略合作联盟,提高产品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多数企业以这种方式进行海外市场渗透。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和渠道劣势,如果仅仅依靠自身成长来克服是不现实的,因为这必然会遭遇资金缺乏和时间过长这两大问题。解决的途径一般采用并购国外有一定影响力和渠道资源的、生产同类产品的品牌企业。有些资本运作经验丰富的企业甚至以低廉的价格同时获得了部分优质资产和专利技术,这种情况在西方国家逐步淘汰和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行业中,仍有不少。
回复: 《海外鏖兵》(危机并购冷思考--资本市场专家解析中国企业
<P> </P><DL>
<DD><FONT face=宋体>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000000><FONT face="宋体 ">中国企业跨越深海,在弱势中成就辉煌</FONT></FONT></STRONG></P></FONT>
<DD><FONT face=宋体>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000000><FONT face="宋体 ">唐杰</FONT></FONT></STRONG></P>中国经济经历了</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30</FONT><FONT face="宋体 ">年的快速增长后,世界突然发现,在全球配置资源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国将在不久后成长为吸引外资和资本输出的双重大国。进入深海、拥抱海洋的中国企业将不用再携带着制成品去开拓出口市场,而会以不断提升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力作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标志,这也将是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基本条件。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需要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入手,也要深入研究企业微观行为,更要关注企业跨国经营的操作细节。</FONT><BR><FONT color=#000000><FONT face="宋体 ">中国企业不缺乏勇气,尽管面对重重困难,有如华为、中兴、海尔、</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TCL</FONT><FONT face="宋体 ">、联想等领军企业依旧在国际企业群体中闯出了一片天地,成就了今日的辉煌。先行者的经验教训是最宝贵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将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整理、概括提升,使其成为能够被我国企业共享和借鉴的范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企业必须找出如何在产业链条上升级的路径和方法,而且必须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考虑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当然,中国拥有全球增长最快的范围广且规模巨大的市场,立足国内,最大程度形成成本与市场优势也直接构成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color=#000000>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时间并不长,我国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发达经济体内企业在近百年之间经历过的市场与技术竞争过程。目前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主要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发展过程迥然不同的是,中国企业要从市场与技术弱势起步,在不具备垄断优势的条件下,通过全球配置资源的过程来获取竞争优势。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优势跨国企业海外投资行为的现象,需要有新理论依据。</FONT></FONT><BR><FONT color=#000000><FONT face="宋体 ">郑磊的这本书,是他近</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5</FONT><FONT face="宋体 ">年来持续思考和分析的阶段性成果,是一本基于实践案例研究,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著作。尽管书中的理论框架结构可能略显粗糙,还有待完善,但对读者理解现实中发生着的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现象仍有助益。</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color=#000000>在本书将要付梓之际,郑磊提出,作为中间研究过程的合作者,我能够为本书作序。作为合作者,我愿意将本书提交给读者来评判本书所提出的有关市场弱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模型框架结构是否有价值。</FONT></FONT><BR><FONT face="宋体 "><FONT color=#000000>是为序。</FONT></FONT></DD></DL>
回复:《海外鏖兵》(危机并购冷思考--资本市场专家解析中国企业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其标本意义非常重大。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时所遇到的一切挑战与迎战,使其具有多重意义。众多的矛盾,使新兴市场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而这些复杂的情况,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所不能洞察,更不能驾驭的。对于我们中国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化,郑磊先生的著作,不仅给予了一种“术”的传承与启示,更揭示了其背后的特殊时世,并指明了大道,为中国企业融入世界潮流,接受普世价值,完成现代化全面改造,提供了诸多的启示。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 罗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