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访谈:大学生培养及大学和企业的对接!
<P>话题:大学生培养模式、大学与企业的对接</P><P>时间:2009年7月16日晚 20:00</P>
<P>嘉 <WBR> 宾:武汉-超越自我</P>
<P>主持人:杭州-水皮</P>
<P> <WBR></P>
<P>主持人(杭州-水皮):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很荣幸的邀请了超越自我老师作为嘉宾,和大家分享高校大学生培养模式和学校与企业对接的话题,请大家掌声欢迎。访谈期间请大家不要插话,有问题可私下告诉本人,本人代为提问。</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并请大家多多指正。</P>
<P> <WBR></P>
<P>主持人(杭州-水皮):访谈现在开始。</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我于89年高中毕业进入国企,工作14年,其中经过自考与在职研究生学习,通过面试进入高校工作,在国企与高校中,均经过不同岗位,目前任职教务处,主管实践教学,含大家知道的实习,OVER。</P>
<P> <WBR></P>
<P>主持人 (杭州-水皮): 谢谢超越老师的自我介绍,我想用今天中午我的一个约大学生面试的例子开始今天的问题。</P>
<P>前几天叫一个女孩子来公司面试,过了约定时间1个小时还没到,电话问之,说找不到地方,遂又详细说了一遍,并将附件建筑说明,其实我们公司自己有一幢大楼,离十字路口也就100米,半小时后,还未到,电话问其情况,说还是找不到,我和招聘主管说,叫她不要来了,已经证明不符合公司要求。再看其简历:浙江省优秀毕业生。</P>
<P>以上这个例子,应该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感想,请问超越老师,您怎么看现在高校的运作模式和对大学生的培养模式?OVER</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 呵呵,这个例子很好,也说明了学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P>
<P> <WBR></P>
<P>一般的学生培养,是按要求进行培养,人才培养计划一般会包括国防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和专业教育,前两项占到40%以上。皮大师提出的问题,正好提到了圈养与放养的节点,是很好的案例。如同职场是生活是一部分一样,对社会的理解,也应是教育的一部分。现在的高校已意识到这一问题,正在解决,具体的解决途径,一是通过社会实践,一是通过实践教学,OVER。</P>
<P> <WBR></P>
<P>主持人(杭州-水皮):是的,从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了解到,高校现在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这一块工作有所加强,同时,我也听一些高校的老师说现在学校有专门为毕业班的学生开就业辅导课,请问您一般有哪些课程,学生的反馈如何? OVER</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呵呵,这点从我个人来理解只是治标。从就业指导课的研究来说,针对的是群体,而非个体,这就导致了就业指导课会流于形式,不被学生认可。在我心里,真正的就业指导课,应是灵动的,针对个体的,有个数据可以参考,在美国,每3000人就有一名职业指导师,在国内远远不能达到,从这点上来说,人力资源管理者,任重道远,OVER</P>
<P> <WBR></P>
<P>主持人(杭州-水皮):确实,现在的很多企业,由于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的缺乏,希望学校就能把学生培养好,提供成品给他们,而另一方面学校的培养学生的方式和内容并非完全为企业量身定制,还有一方面,学生或学生的家长认为学校有义务使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甚至政府也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学校,请问超越老师,您认为学校该如何平衡这几方面的矛盾。</P>
<P>同时现在的学校做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在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 OVER</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呵呵,这个问题,有点探底,这个问题可以结合我国的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来谈。现在的教育为什么会让民间资本进入,这和教育投入,以及最优秀的人没有进入教育领域有关。</P>
<P>我们通常说一门学科是科学,在于这门学科可以量化,这个可以比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而不能量化的,一般会被称为伪科学。而教育重要的是人财物的投入,不足,就很难量化,这是教育之痛。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的就业管理,是应对型管理,也就是说,有什么要求,就会怎么去做,这样是否形而上学,不得而知,但可以断定的是,还停在事务工作的阶段。</P>
<P>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能做的,就是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怎么调动,从思想上武装学生(宏观层面的就业指导课,大学生就业土攘建设等),从行动上指导(大学生村官,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等),从管理上制约与服务(例如户籍管理,档案管理,报道证管理,失业管理等)。</P>
<P>以上是我能见到的措施,但是因为是宏观管理,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OVER</P>
<P> <WBR></P>
<P>主持人(杭州-水皮):是的,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问题,究其本质是举国体制和社会系统的问题,并非某个学校或老师就能解决之,最近我看到报纸上说湖南省明年开始率先取消高考文理分科,这不知道算不算一个积极的方向的改善?您怎么认为? OVER</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人口减少谈起。我国提出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口号。而实际是,中国人口太多,人力资源大国准确的来说,应该叫劳动力大国,或是廉价劳动力大国。</P>
<P>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人力资源的提升在于教育的普及与大众化。而国力未达到,这样就出现了,资本进入教育的局面。</P>
<P>大家都知道,资本是逐利性的,所以资本与教育的博益中,我们看到了教育市场化。而我们的未来是在年轻人的身上的,所以新一轮的教育变革正在开始,白猫黑猫的理论大家应该都了解,所以人口减少后的,知识分子的培养应该精英化的议题重回桌面。</P>
<P>关于这个问题,不敢断言,只敢说,向前看就行,毕竟大家都是需要复合型人才的,OVER</P>
<P> <WBR></P>
<P>主持人(杭州-水皮):好吧,宏观的和探底的话题就到这里,还是让上面的人去思考吧。我们接下去谈些实际的问题。</P>
<P>不管如何,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一个严峻的事实,这个可能有市场供大于求的原因,也有大学生的技术、素质、能力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原因,请问超越老师,您站在学校的角度,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们如果想要顺利就业,并在切立足发展,需要提升那些方面的能力,也可给在群上的各位企业HR管理人员参考,看分析的结果是否一致。OVER</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在我眼里,合格的大学生,不存在就业的问题。</P>
<P>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对专业狂热,才能成为专才。学校的问题在于40%的意识形态课程占居了太多上课时间,但是这是养成人品的基础条件,而学生应该怎样在课余了解社会需求,就需要引导。</P>
<P>西方的教育是基于人性本恶为基点开展的,而东方的教育是基于人性本善开展的。</P>
<P>进入大学之后,或是进入社会,更应加强创新意识的教育,因为变通是成才的首要条件,只有知道变通,才会对专业专注,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是个人观点,不同意者,可以尽情拍砖,呵呵</P>
<P> <WBR></P>
<P>主持人 (杭州-水皮):除了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要会变通,还有其他吗?OVER</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对于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我的观点是,首先要还原生活,只有将大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正确面对专业与就业,OVER</P>
<P> <WBR></P>
<P>主持人 (杭州-水皮):将大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这个说法很值得思考,希望大学生们都能理解。</P>
<P>我个人作为过来人也有一些感受,在学校里有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事,比如和同学倒球票,做义务劳动,还有一些社团活动,例如组织一些赛事等等,现在回头想想,真的是锻炼了不少的能力,获得很多的体验</P>
<P>好吧,作为企业来说,也希望能招聘到很好的学生,尤其是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社会生存能力强的人。</P>
<P>超越老师,您看在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企业可以协助学校做些什么?学校和企业可以进行哪些合作的方式,和我们这些企业人士提提您的建议和要求吧。OVER</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其实在企业和高校间是有一堵墙的。因为高校的教育计划是服从宏观的,而企业的成长是基于微观。我在学校的这段时间,感受很深。</P>
<P>做为企业与学校,重要的是做好对接,是基于平等的对接</P>
<P> <WBR></P>
<P>主持人 (杭州-水皮):恩,如何对接?</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现在出现了很多校企合作的模式,例如:合作做开发研究,建立实验实训合作实习基地。合作提升学历教育(注继续教育),双师培养,定单式教育等</P>
<P> <WBR></P>
<P>主持人 (杭州-水皮): 双师培养?您详细说说</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让企业的人进高校,让学校的人进企业,有的是政府搭台,校企唱戏,有的是合作。当然还有很多可以去尝试的,就不好一一说了。OVER</P>
<P> <WBR></P>
<P>主持人 (杭州-水皮): 您说的双师教育的模式是否和企业定向培养和联合培养的模式类似?OVER</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不是一件事。一个是基于发展的需要,一个是基于工作任务的需要。</P>
<P>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OVER</P>
<P> <WBR></P>
<P>主持人(杭州-水皮):了解了,呵呵。我07年的时候校园招聘,去东南大学,那个电子系主任对我们比较冷淡,因为公司的来头不够大,他们经常接待华为、中兴这样的大企业,去年再去就好一些了,因为07年我招了几个他的学生,呵呵。而我们去南昌工程学院这样的二流学校,热情似火,系主任和书记还请我们吃饭,差点把我灌倒。</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 呵呵,这是知识分子的常态,没法改变。这点和学校的培养层面有关系。</P>
<P> <WBR></P>
<P>主持人 (杭州-水皮):这也是反映了市场的规律,天子的女儿不愁嫁,平民百姓的女儿推销有点难,呵呵。</P>
<P> <WBR></P>
<P>嘉宾(武汉-超越自我): 大学可以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这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有关系。</P>
<P> <WBR></P>
<P>主持人 (杭州-水皮):今晚常规的访谈就到这里结束,谢谢超越老师。</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