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ju 发表于 2009-12-11 10:09:00

不回不是中国人:1911年12月11日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诞

<P><IMG src="http://bbs.chinahrd.net/user/byu/img/091211011.jpg" border=0></P>
<P>&nbsp;</P>
<P align=left>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在3岁时随父亲到了北京,上过蒙养院(幼儿园)、女师大附小、师大附小和师大附中。1929年中学毕业后,钱学森为复兴祖国,决心学工科,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BR>  1930年钱学森第一次接触到科学的社会主义,对这一理论发生了莫大的兴趣。他读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布哈林的《唯物论》等。这时钱学森开始接触到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参加过多次小型讨论会,从那里他知道了红军和解放区的存在。<BR>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1939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在美学习研究期间,钱学森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R>  1955年,钱学森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与亲自过问下回到祖国的怀抱。4个月后,他向国务院呈交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人民网资料)</P><BR>
<P>&nbsp;</P><BR>
<P><BR>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两人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蒋英是蒋百里的三女儿。只有一个独生子的钱均夫仗着同蒋百里的特殊关系,直截了当地提出要5岁的蒋英到钱家做他的闺女。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是非常正式的,蒋钱两家请了亲朋好友,办了几桌酒席,将蒋英的名字也改为钱学英。</P><BR>
<P>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非常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去。钱学森妈妈答应放我回去,但得做个交易:你们这个老三,现在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P><BR>
<P>良好的家庭环境,使钱学森和蒋英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蒋英儿时喜爱唱歌,颇有音乐天赋。1935年,蒋英随父亲到欧洲考察。1937年,蒋英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从此开始了她在欧洲学习音乐的漫长旅程。而钱学森,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对艺术也很热爱。书法、绘画、写作、小品,尽显才艺。</P><BR>
<P>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钱学森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P><BR>
<P>&nbsp;</P><BR>
<P>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BR>一个在美国苦攻航空机械理论,一个在欧洲畅游于声乐艺术的海洋之中。当蒋百里赴美国考察把蒋英在欧洲的留影拿给钱学森看时,照片上那动人的微笑和儿时就依稀可见的美丽,在钱学森的心里掀起了微澜。</P><BR>
<P>1947年的旧历七月初七,是钱学森刻意选择的良辰吉日。钱学森终于下定决心,向蒋英求婚。钱学森来到蒋家,走到蒋英面前恳切地说:“英妹,12年了,我们天各一方,只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多么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携,互相安慰!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还要相逢,我们却一别12年,太残酷了。这次我回来,就是想带你一块儿到美国去,你答应吗?”</P><BR>
<P>钱学森与蒋英终于在上海喜结良缘。</P><BR>
<P>&nbsp;</P><BR>
<P><BR>在软禁中相濡以沫</P><BR>
<P>在美国工作的十多年里,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8月,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P><BR>
<P>整整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蒋英弹一把吉他,两人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虽然说竹笛和吉他的声音并不那么和谐,但这声音是钱学森夫妇情感的共鸣,它是一种力量,它代表了这对不屈的夫妇的一种意志,一种品格,他们从这音乐中领悟到的是一种发自心底的信心和动力。</P><BR>
<P><BR>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承<BR>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但当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永刚、5岁的女儿永真在机场最后登机时,美国政府又无理扣留、没收了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期间积累下的研究笔记。</P><BR>
<P>在回国以后的四十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中国新闻网</P><BR>
<P>&nbsp;</P><BR>
<P><BR>钱学森:家世深厚</P><BR>
<P>钱学森的祖父是钱的第三十二代子孙,和清末大商人胡雪岩同代,也是在杭州经商,以贩卖丝绸为业,手腕、魄力不及胡氏,家境还算宽裕。父亲钱均夫,早年就读杭州求是书院,毕业后留学东洋,研修教育,归国后在上海成立“劝学堂”,以施展其“兴教救国”的抱负;1911年,也就是钱学森诞生的那一年,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母亲章兰娟,为杭州富商之女,清逸温婉,知书识字,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超群,具有数学天资。这样的女子,在清末是凤毛麟角。有人说,钱学森惊人的天赋,正是来自他母亲的遗传基因。北国网</P><BR>
<P><BR>岳父:传奇人物蒋百里</P><BR>
<P>蒋百里将军(1882-1938),名方震,晚号澹宁,以字行,硖石人。1901年留学日本,4年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名列全校之冠。翌年回国,即投身军界,一生以建立现代国防为职志。他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国民党高级军事顾问、陆军上将。蒋百里是把近代西方先进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蒋百里学贯中西,为现代著名军事家,于文学、史学也都有很高的造诣。由于成绩优异,蒋百里、蔡锷、张孝准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中国新闻网<BR>&nbsp;</P><BR>
<P>&nbsp;</P>

woju 发表于 2009-12-11 10:12:00

回复:无法忘怀的纪念:1911年12月11日 “中国航天之父”钱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zgx6868 发表于 2009-12-11 10:20:00

回复:不回不是中国人:1911年12月11日 “中国航天之父”钱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hsnjfhr 发表于 2009-12-11 10:23:00

回复:不回不是中国人:1911年12月11日 “中国航天之父”钱

   

被风吹跑 发表于 2009-12-11 12:57:00

回复:不回不是中国人:1911年12月11日 “中国航天之父”钱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别样红 发表于 2009-12-11 13:03:00

回复:不回不是中国人:1911年12月11日 “中国航天之父”钱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深深怀念。

jhzhuzy 发表于 2009-12-12 08:12:00

回复:不回不是中国人:1911年12月11日 “中国航天之父”钱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中人网总经理 发表于 2009-12-13 15:03:00

回复:不回不是中国人:1911年12月11日 “中国航天之父”钱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rose

lxxl 发表于 2009-12-13 16:06:00

回复:不回不是中国人:1911年12月11日 “中国航天之父”钱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行者悟空 发表于 2009-12-14 11:55:00

回复:不回不是中国人:1911年12月11日 “中国航天之父”钱

缅怀钱老,学习钱老!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不回不是中国人:1911年12月11日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诞辰(请回帖为钱大师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