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su500 发表于 2009-12-16 10:19:00

回复:招聘区周二论战台004期(091215)——每周一个小论题

个人认为现在证书的水分相当大,而且绝大部分证书都是可以花钱买的,所以我在招聘的时候一般是不太看重证书的,在面试的时候也只要求严格审查应聘者的身份证明文件;而工作经验是应聘者社会阅历、工作技能的沉淀与积累,它与应聘者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等密切相关,所以个人还是比较看重工作经验点。<BR>当然,现实中也有些人频繁更换工作岗位,甚至变更行业,每个岗位的在岗时间多则3、5个月,少则10来天,对于这样的人,我把他的工作经验基本视为0,而且是肯定不会录用的。<BR>不管是证书,还是工作经验,都不能代表某人全部的能力,在招聘实践中,更多的还是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评估,以找到最合适的岗位人选。<BR>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请各同仁指正。

墨秉 发表于 2009-12-16 10:22:00

回复:招聘区周二论战台004期(091215)——每周一个小论题

        现在证书泛滥,对于技术性、核心知识型职务是需要证书的,对于特别工种上岗资格证书是一定要的。比如锅炉工 大货司机等。那些个硬件是开门的钥匙,没有不予通行。现在有很多可以用经验来弥补的,不过要在某个行业达到比较高端的位置。需要后天学习和培训的。有培训就有证书,现在培训部门发证就像大街上的传单,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假作真时真亦假啊。可苦了我们那些做HR的,有火眼金睛也架不住证多啊。

yuanyuan_eva 发表于 2009-12-16 10:25:00

回复: 招聘区周二论战台004期(091215)——每周一个小论

<P>如果是技术人员,我提倡是不拘一格,当然啦一般都要求本科(和不拘一格有点矛盾?),可选择余地挺大的,所以我更看重经验,证书这东西都是考试考过的,不代表实际水平。</P>
<P>如果是非技术的,我还是更看重学历,虽然说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吧,但我觉得学历好一点(证书啊)或者说是个人还是比较努力的,尤其是年轻人。比如你应聘个行政助理,多少人都可以干,我怎么看到你和别人的不同,至少你证书多,可以代表曾经很努力。</P>
<P>&nbsp;</P>
<P>和昨天一样,我还是很纠结。</P>
<P>&nbsp;</P>
<P>版主出的这个问题吧,是个好辩论题目。不过现实中,聪明的hr们招聘的时候一般是不会把自己逼到这种二选一的状态的哦。想到这儿,我轻松多了,哈哈哈。</P>

茅坑里的石头 发表于 2009-12-16 10:31:00

回复:招聘区周二论战台004期(091215)——每周一个小论题

对于这二者,个人认为,不能完全割裂:
证书体现一个人的从业资格,至少证明他在某一领域的理论体系到达的高度(当然,证书是实打实的),这对于工作的系统化和创新都有更高的保障;而经验,主要指个人处理实际事务的积累,对于一些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显得特别重要--他们面对的常规事务最多,经验,显得很可靠。
工作中,发现很多领导都有一种这样的倾向:自身学历不高的话,也更多看重具有实际经验的;学历高的领导,更喜欢给高学历的人更高的评价--心理学上投射效应的典型!
实际工作中,工作团队的组合还是需要互补!
我们自身的成长也要看重各方面素养的互补。

无神堪培拉 发表于 2009-12-16 10:36:00

回复: 招聘区周二论战台004期(091215)——每周一个小论

<P> 原帖由 <B>fengsu500</B> 于 2009-12-16 10:19:00 发表<BR>个人认为现在证书的水分相当大,而且绝大部分证书都是可以花钱买的,所以我在招聘的时候一般是不太看重证书的,在面试的时候也只要求严格审查应聘者的身份证明文件;而工作经验是应聘者社会阅历、工作技能的沉淀与积累,它与应聘者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等密切相关,所以个人还是比较看重工作经验点。<BR>当然,现实中也有些人频繁更换工作岗位,甚至变更行业,每个岗位的在岗时间多则3、5个月,少则10来天,对 </P>
<P>1、“每个岗位的在岗时间多则3、5个月,少则10来天,对于这样的人,我把他的工作经验基本视为0,而且是肯定不会录用的。”这一处理方式相当赞同,不过个人还是认为应该在面试中进一步询问,以避免误差。</P>
<P>2、不得不再次强调一下:目前的有很多证书水分确实大。</P>

无神堪培拉 发表于 2009-12-16 10:39:00

回复: 招聘区周二论战台004期(091215)——每周一个小论

<P> 原帖由 <B>墨秉</B> 于 2009-12-16 10:22:00 发表<BR>&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现在证书泛滥,对于技术性、核心知识型职务是需要证书的,对于特别工种上岗资格证书是一定要的。比如锅炉工 大货司机等。那些个硬件是开门的钥匙,没有不予通行。现在有很多可以用经验来弥补的,不过要在某个行业达到比较高端的位置。需要后天学习和培训的。有培训就有证书,现在培训部门发证就像大街上的传单,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假作真时真亦假啊。可苦了我们那些做HR的,有火眼金睛也架不住证多啊。 </P>
<P>&nbsp;</P>
<P>1、“可苦了我们那些做HR的,有火眼金睛也架不住证多啊”别说火眼金睛了,就是变成孙大圣也搞不定啊。</P>
<P>2、不过个人感觉作HR的还是要经常去了解一下各个证书的含金量,不过这个难度比较高。</P>

无神堪培拉 发表于 2009-12-16 10:49:00

回复: 招聘区周二论战台004期(091215)——每周一个小论

原帖由 <B>yuanyuan_eva</B> 于 2009-12-16 10:25:00 发表<BR>
<P>如果是技术人员,我提倡是不拘一格,当然啦一般都要求本科(和不拘一格有点矛盾?),可选择余地挺大的,所以我更看重经验,证书这东西都是考试考过的,不代表实际水平。</P><BR>
<P>如果是非技术的,我还是更看重学历,虽然说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吧,但我觉得学历好一点(证书啊)或者说是个人还是比较努力的,尤其是年轻人。比如你应聘个行政助理,多少人都可以干,我怎么看到你和别人的不同,至少你证书多,可以代表
<P>&nbsp;
<P>1、呵呵,被我的题目逼成这样,其实我也很纠结啊。
<P>2、这个不拘一格降人才偶还是非常赞成的,当然这个也很难做到完全不拘一格,制度是死的,还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由针对性的处理。
<P>3、最后一句话真不错,太赞了,也给了我很多信心,</P>

无神堪培拉 发表于 2009-12-16 10:50:00

回复: 招聘区周二论战台004期(091215)——每周一个小论

<P> 原帖由 <B>茅坑里的石头</B> 于 2009-12-16 10:31:00 发表<BR>对于这二者,个人认为,不能完全割裂:<BR>证书体现一个人的从业资格,至少证明他在某一领域的理论体系到达的高度(当然,证书是实打实的),这对于工作的系统化和创新都有更高的保障;而经验,主要指个人处理实际事务的积累,对于一些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显得特别重要--他们面对的常规事务最多,经验,显得很可靠。<BR>工作中,发现很多领导都有一种这样的倾向:自身学历不高的话,也更多看重具有实际经验的;学历高的领导,更 </P>
<P>&nbsp;</P>
<P>“工作中,发现很多领导都有一种这样的倾向:自身学历不高的话,也更多看重具有实际经验的;学历高的领导,更喜欢给高学历的人更高的评价--心理学上投射效应的典型!”这个观点非常有道理,在实际中也经常会出现。不过也有完全相反的情况,越是学历低,对学历高的人越在乎,呵呵,不过这个尤其是暴发户最常见。</P>

甄命天子 发表于 2009-12-16 11:01:00

回复: 招聘区周二论战台004期(091215)——每周一个小论

&nbsp; 原帖由 <B>无神堪培拉</B> 于 2009-12-16 10:08:00 发表<BR><BR>
<P> 原帖由 <B>甄命天子</B> 于 2009-12-16 9:41:00 发表<BR>:Z 这个怎么说呢,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拼命的考证书,拿下了三级助师的证和一个准二级的证(因为本科就是HR,所以考这个东西比其他的有优惠条件,毕业就是管理员的),最近也在纠结要不要考二级证去,可是这天杀的居然要求26周岁以上:@ 还有两年啊,哭死……<BR>抱怨完毕。<BR>但是大学毕业进入实际 <BR>
<P><IMG alt="" src="http://bbs.chinahrd.net/editor/images/smilies/default/13.gif" border=0 smiliecode=":D">&nbsp;被表扬了哈<BR>
<P><BR>&nbsp;
<P>因为大学时候考证真的是很方便的一件事情,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有足够的场地学习。如果这样的条件都不能促使作为大学生的你去做出一些努力的话,这四年的大学根本就是虚度啊,现在我就是有点小后悔,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啊……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未来的敬业态度是怎样的,但是我觉得对待证书也是要区别对待,比如有的学生考证是只找自己专业相关的资格认证和培训认证,而有的就是乱考一气,什么流行考什么,比如我一同学,有助师证、物流证、托业的英语认证,甚至还有个营养师证,这明显看出就是对自己的未来毫无职业规划啊,进了单位也一般就是随波逐流,这种人是万万不敢用的。<BR>
<P>&nbsp;</P>

无神堪培拉 发表于 2009-12-16 11:28:00

回复:招聘区周二论战台004期(091215)——每周一个小论题

很多大学生之所以盲目的乱考证,本质就是对自己的未来缺少规划,但是这种情况学校和社会舆论也有自己的责任,鼓吹这个有用,鼓吹那个有利于就业,所以,唉。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招聘区周二论战台004期(091215)——每周一个小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