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确定劳动案件的赔偿金额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如何准确确定劳动案件的赔偿金额</FONT></P><BR><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一、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 </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1、因克扣、拖欠工资引起的纠纷。对于企业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劳动者在提起劳动仲裁和诉讼时,不仅有权要求企业返还克扣、无故拖欠的全部工资,而且 可以要求企业加发25%的赔偿金。依据是劳部发(1995223号文第3条,此规定带有惩罚性质,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违反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行为。因此如果企业克扣或拖欠工资无理的话,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一般都会支持25%的工资赔金。这里应当明确的一点是“工资”的含义,很多劳动者误以为工资就是指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基本工资,这是对法律条文的错误理解,不管是按照国家统计局还是原劳动部的有关文件,“工资”不仅仅是基本工资,还包括奖金、加班费、补贴等等。因此,对工资一词含义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用人单位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工资性收入,而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实际工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这就要求劳动者在劳动仲裁、诉讼前要准备有关工资数额的证据,最好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明确约定。掌握了这一点,劳动者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权益。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2、因发放加班费引起的纠纷。对于实行标准工时的企业,安排劳动者加点、加班的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应当按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如果是综合计算工时的劳动者,在一个计算周期内超过标准工时的工作小时数的,同样应该支付加班工资,其中法定节假日的工作应当支付三薪。 </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在计算加班费时主要区分以下3种情况: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支付不低于150%的工资;休息日安排加班而没有补休的,应当支付不低于200%的工资;法定节假日安排加班的,应当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如何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准?具体计算公式是:用月工资总额除以月工作天数或小时数可得出职工日平均工资和小时平均工资,作为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月工资总额同样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是由6个部分组成: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而不是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基本工资。<FONT color=blue>还有一点,月工作天数和小时数应当按照根据劳社部发(2000)8文的规定计算,分别是20.92天和167.4小时。注意到以上两点,在计算加班工资时就不会少算或漏算了。(2000年的标准了,现已更新,仅供参考) </FONT></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劳动者在进行加班费追索时,如果企业还存在克扣、拖欠加班工资的情形,劳动者同样可要求额外支付25%的工资赔偿金。为了避免诉讼请求不当,劳动者也应当注意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加班费的特殊情况:劳动者自愿加班的、计件工资没有完成工作量的、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种的(主要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3、因用人单位辞退造成工资损失的纠纷。这里的损失包括因误工造成的本人工资损失和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25%的工资赔偿金。如果司法机关认定企业辞退不能成立,一般会支持劳动者期间的工资收入损失。 </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问题在于此类争议劳动者是否也可以要求25%的赔偿金?法院在处理实践中,主要是把握企业的辞退是否成立、劳动者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程度等因素。如前所说,工资赔偿金具有惩罚性质,因此如果劳动者存在过错,法院可以不判赔25%的工资赔偿;如果劳动者没有过错,企业应当支付25%的工资赔偿金。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BR>--------------------------------------------------------------------------------</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二、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代通知金的案件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1、经济补偿金纠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或者按照有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在索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时,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放1个月工资,按照本人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标准计算。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如果地方规定和原劳动部规定不一致的,适用较高标准。应当明确一点,除了企业依据《劳动法》第25条做出的过失性辞退不成立时无需支付而外经济补偿金以外,其他情况下没有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的,还应当增加50%的额外经济补偿金。实践中很多劳动者不注意灵活运用这一点,损失了一笔不小的数目。 </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这类纠纷有两种比较特殊的情形需要特别注意:一是企业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依据的,也应当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二是对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实践中各地处理方式不大一致,如果属于解除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属于解除合同期满没有补签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法院一般视为劳动关系终止,不支持经济补偿金。 </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2、提前通知金纠纷。企业没有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关系的,除了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以外,还应当支付劳动者代通知金(提前通知金),标准是本人一个月工资,计算基数同经济补偿金。实践中并非各地都执行这条规定,劳动者在进行劳动仲裁或者诉讼时,需要看当地法规政策有否要求。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BR>--------------------------------------------------------------------------------</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三、要求赔偿违约金的案件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1、明确约定违约金的案件。劳动合同是双方真实、自主意识表示,如果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已作出明确、合理的约定,则企业违法或者违约时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执行,支付劳动者违约金。同时,如果赔偿实际损失金额超出约定的,劳动者还可以要求增加赔偿金额。 </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但在实际处理中,一些法院可能会认为,经济补偿金性质属于法定的违约金,既然支持了法定违约金,就没有必要在判用人单位支付合同违约金了。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2、没有明确约定违约金的案件。双方对违约金额没有约定的,企业应当按照劳动者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比如,企业违反规定或约定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在提起劳动仲裁、诉讼时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赔偿停工造成的损失及仲裁和诉讼增加的费用(包括仲裁费,诉讼费,交通费,律师费和证人出庭费等);也可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经济损失,甚至包括合同期未满的工资损失等等也是可行的,实践中也有判例。 </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3、用人单位反诉经济损失和培训费的纠纷。在一些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中,用人单位为了减少损失,可能会反诉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和培训费等。司法机关主要也是根据双方过错责任大小划分责任,进行认定处理的。如果企业辞退不成立,劳动者没有责任的,那当然不需赔偿经济损失;至于培训费,如果劳动者不愿意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没有违反公平原则的,法院也不会支持企业的主张。但是,如果涉及较大数额的经济损失或者培训费且劳动者有部分过错的话,当事人有必要了解本身是的过错大小、培训费数额及服务期等情况,以便准确、完善的提出请求和相应的理由。 </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涉及的培训费用问题可以参照原劳动部的规定:如果双方有劳动合同或者培训合同约定培训费、服务期的,一般按照约定处理,但培训费必须是单位实际出资并要求有凭证。如果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不必赔偿培训费;如果是在试用期满后的劳动期内,合同有约定服务期的,按服务期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服务期限递减支付;没约定服务期的,按劳动合同期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合同期限递 减支付。没有约定合同期的,按5年服务期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服务期限递减支付;双方对递减计算方式已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BR>--------------------------------------------------------------------------------</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四、社会保险费案件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1、要求补缴社会保险费纠纷。如果当地已经开展养老、失业、生育、工伤和医疗保险,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企业没有按照规定为劳动者办理参保手续的,劳动者可提出补缴全部社保费。具体缴费时间按照劳动者入职之日起到离职之日至止计算,缴费工资基准按照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收入计算,缴费比率按照当地的规定和企业性质确定。仲裁和法院一般都认同社会保险不受60天仲裁时效限制。还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在试用期内签订劳动合同,因此此期间也没有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但是按照国家规定即使是在试用期内企业也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2、要求企业赔偿社会保险待遇损失纠纷。如果企业没有办理失业保险,可要求企业赔偿解除劳动关系后再就业前根据失业保险政策可取得的失业救济费,此外还有医疗保险待遇损失,工伤保险待遇损失等,都可以要求企业赔偿。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BR>五、要求享受工伤待遇的案件 </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1、医疗待遇的纠纷。劳动者因工受伤或者患职业病,在医疗期内可以享受如下待遇:含挂号费、治疗费、药费、检验费、手术费、住院普通床位费、就医路费等,由社会保险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如果企业没有为工伤职工办理工伤保险,上述医疗费用全部由其承担。企业还应当承担职工住院治疗的伙食费2/3,标准按照当地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支付。果由于企业的原因没有订立劳动合同,或订立无效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2、工伤津贴待遇纠纷。从受伤之日起到医疗期终结时止,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工伤工资,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标准按照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如果企业还存在克扣、无故拖欠工伤工资的情形,同样可以要求额外支付25%的工资赔偿金。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3、其他各项工伤待遇纠纷。包括一次性残疾补偿金、残疾退休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工伤辞退费)、安家补助费、遗属抚恤金和供养直系亲属、配偶生活补助费等,以上各项具体工伤待遇项目的比例按照国务院新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和当地的法规政策执行。广东省范围内的地方法规政策仍然按照《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处理工伤、工亡待遇纠纷时有几个问题需明确:要求各项工伤待遇必须先经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则应当赔偿所有工伤待遇。如果用工方不是劳动法合法主体,则不属于工伤,其赔偿范围可以参照工伤处理。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BR>六、要求各类补助费待遇的案件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FONT> </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1、患病医疗补助费纠纷。已参加当地医疗保险的,按照当地规定的标准享受待遇。由于企业原因没有参保的,其损失由企业承担。企业在劳动者医疗期满后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规定支付3-6个月的医疗补助费,重病的还应当增加50%,癌症等增加100%。 </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2、生育保险待遇纠纷。主要包括产假工资、生育津贴、分娩营养补助费和生育医疗费(包括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及生育出院后产假期内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等等。按国家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企业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因此引发的争议按照工资争议处理。其它的产假待遇赔偿具体要按照国家或当地的生育保险政策的规定处理,如果因用人单位逃避生育保险义务造成劳动者损失的,同样可要求其赔偿全部损失。 </FONT></P><BR>
<P><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3、非因工受伤补助费纠纷。如果地方有规定的,按照当地法规政策执行。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至今仍然有效,按照其规定,非因工受伤待遇含: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一)医疗费:包括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及普通药费;贵重药费、住院的伙食费及就医路费则由本人负担。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二)病伤假期工资:医疗期间连续6个月内的,按月给付病伤假期工资,其标准如下:本企业工龄不满2年者,为本人工资60%;已满2年不满4年者,为本人工资70%;已满4年不满6年者,为本人工资80%;已满6年不满8年者,为本人工资90%;已满8年及8年以上者,为本人工资100%。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三)非因工负伤救济费:医疗期间连续超过6个月的,病伤假期工资停发,改为按月给付非因工负伤救济费,其标准如下:本企业工龄不满1年者,为本人工资40%;已满1年未满3年者,为本人工资50%;3年及3年以上者,为本人工资60%。此项救济费付至能工作或确定为残废或死亡时止。 </FONT></P><BR>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四)非因工残废救济费: 非因工负伤医疗终结,确定为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除领取非因工残废救济费、本人死亡时的丧葬补助费及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外,其他劳动保险待遇应停止享受。 <BR></FONT></P>
回复:如何准确确定劳动案件的赔偿金额
哗,这个好啊!希望我占的是头坑!:Z
回复:如何准确确定劳动案件的赔偿金额
:coffee 很好,非常感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