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决定绩效(5)—糟蹋原著
最近在影视界挨板砖最多的莫过于《新三国》的导演高希希和新版《红楼梦》的导演李少红了,片子甫一播出,声讨之声顿起,板砖、口沫横飞,原因就是大家认为他们糟蹋了原著,拍出来的东西不是大家心目中的样子。且不说每个人对于著作的理解存在着差异,即使没有这种差异,我们也几乎不要指望能够看到完全忠实于原著的影视剧,即使是给大家留有好印象的老版《三国》和《红楼梦》同样有许多不尽如大家心目的地方,更遑论后来张纪中大侠雷晕“金迷”的系列金庸剧集,还有就是前面所说的两部新版名剧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看从事影视剧工作的人都有哪些人格特质,从事影视剧创作的绝大多数人,他们最重要的主导特质应该属于霍兰德人格理论中的艺术型,艺术型的人是倾向于关注想象和创造的,喜欢构思新方法来解决问题,他们是乐于独立思考、创作,不喜欢受人支配的。他们崇尚理想,不从众,不重秩序,独立,情绪化。在霍兰德区分的六种人格类型中,艺术型是属于最“不顺从”的。事实上,您只要稍回顾一下您所认识的艺术人士,就很轻易的发现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因此,任何原著到了他们手里,他们总会是去“创新”的,而不会被原本的套路所限制。
另外,艺术型的人希望工作环境是非常鼓励创意以及个人的表现能力的,希望可以无拘无束的创作,没有上、下班时间的束缚,来去自如,而且也要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虽然我们许多人都希望没有约束,但如果是在艺术型这种缺乏结构的环境中,有些人是会崩溃的。我的一位朋友,他是注重规则的,一次有幸到一家传媒创作公司任职,结果试用期还没结束他自己就先举手投降了,因为他对公司中许多的随意、无规矩性完全难以容忍,只好先走为快。
这个例子对您的工作有什么启示?
您们公司的组织人格是属于哪种类型呢?
在工作中您考虑过人格和组织环境的匹配关系吗?
您曾经考虑过根据工作特性以及匹配的员工人格特质来创造一个更加适合的组织环境吗?
如果您的组织中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某个部门是艺术型的,而其它部门是常规型,或者是公司中只有某个职位使用了而且也只能使用艺术型的人,这个部门或者这个职位的人是与大家格格不入的,您们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呢?
注意:人格并无好坏、对错之分,如何运用取决于您对个体以及所处环境的理解。
为卓越管理订制的课程《人格决定绩效》,欢迎联系。
本帖最后由 corter 于 2010-7-22 12:58 编辑
原来是广告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