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绩效管理中的目标、策略与KPI的区分
撰文:廖祐呈,台湾培训讲师暨资深分析师在上海,MBA背景,11年咨询与培训经验,运用教练技术在团队建设培训、金融交易与销售上
一、目标-策略-KPI的概念
在绩效管理当中,目标、策略与KPI三者是不同的观念:
1、目标:目标为考核我绩效的指标,达到目标等于贡献了价值。
2、策略:依照目标而展开,所选择往目标前进的路径为策略。
3、KPI:主要目的在于验证策略的有效性,还有必须是事中指标,能够依此修正。而目标是事后指标,已经无法行动。
所以在绩效管理报表中,这三者是分开叙述的,依照用途不同:考核用、努力方向、行动修正依据,依序填写,如此主管与部属能够依此进行沟通配合,合力提升部属绩效,如能激发部属潜能将更得到部属衷心合作。
二、目标-策略-KPI的案例
举例来说,今年度目标希望提高销售额30%,依照不同的策略有不同的KPI:
1、可以增加新客户,所以KPI为衡量新客户的增加情况,简单衡量可用到年底或者年中时的新客户家数。
2、可以增加标案的成功率,所以KPI为衡量提高标案的能力,例如有业务员标案成功率为8成,则可以推广他的经验到全公司,KPI可衡量推广复制的比例。
3、可以增加重复购买的回头客,所以KPI为增加购买两次以上的客户数量比例。
不管KPI为新客户家数、推广复制的比例、重复购买客户数量比例对我们来说,都是我们可掌握的、可努力的,并且即时回馈努力的程度的,原则上只要我们达到了KPI,策略的效益就会显现,所以我们的焦点放在KPI是否达到。
三、KPI的可用性与低成本性
如前所言,KPI的选择和策略有很有的关联,不同的策略有不同的KPI,而当选定KPI时,还有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1、有没有更好的指标,可以更具代表性。
2、有没有更好的指标,更容易取得数据。
3、有没有更好的指标,可以更低成本搜集数据。
为了避免为了考核而花费做正事的时间,应该将KPI的搜集与回报所耗费的精力降到最低,实务上需要简单有效的指标,能够做为修正行动的依据。
四、KPI用在个人生活
同样的观念可以用在个人理财,例如理财目标为3年后希望存30万,策略为每月存12500,KPI为每月可用余额,本月可用余额就是我按照每月储蓄目标储蓄后,支付生活必需开销后,我还有多少钱可以自由花用,如果剩的钱多,我可以花的自在些,如果剩的钱少,就必须缩衣节食,所以这个KPI为我花钱的依据,行动的依据。当控制好每月可用余额后,则不致于入不敷出,三年过后,则会达到目标。
恩,要好好学习。 简明但是需要推敲的三个定义和概念 定义上,我觉得还需要斟酌。 学习了,谢谢! {:5_257:}学习了 说得非常好,{:5_257:} 可以把生活当做一份工作,然后设计考核项目.呵呵,不错学习了 要好好学习 非常的详细,解决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