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留人三层次
前几天公司组织学习马明哲先生的《平安心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好的人才是用心请回来的。平安银行的理查德先生就是被平安的诚意打动,在事业的上升期离开花旗银行,加盟了平安。得人才者得天下,周文王姬昌曾经为姜子牙驾车,刘备为了孔明三顾茅庐,曹操为了一个许攸竟然光脚出迎,没有一个不因为得遇大才成就英雄伟业。可是,平安银行仅有理查德行吗?周武王如果没有一干大奖,仅凭一个姜尚能建立800年的周国?刘备有了孔明加上五虎上将,才开创了蜀国盛世,没了五虎上将,孔明也是空有妙策,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国败亡;曹操如果仅有一个许攸,而没有张辽等文臣武将,又怎能纵横天下,成为一代枭雄?经天纬地的大才巨匠毕竟是少数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来自于普通的员工,这些人,便是这载舟之水。如何留下这些企业的骨干?第一,一定是待遇问题。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已经说的很明白,生存是人类的第一种需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连生存都没办法保障,怎么可能要求员工天天为企业无私奉献?何况,待遇不但是生存的需要,还体现着他的价值、被人认可的程度,这涉及到了员工更高层的需要了。但是,待遇高就可以了吗?待遇还要看怎么设计、怎么发。面对不同的员工,除了岗位工资设计的更有策略(要知道,加工资容易,降工资可就难了),比如年终奖金、比如其他的物质激励是否可以更加具备个性化,面对不同的员工采用灵活的方式。比如,有的员工,属于表达型,喜欢人前显摆,喜欢被公开赞扬,面对这样的员工,简单把奖金发到卡上,1000元和2000元基本没区别,可是,如果是当着全公司的面,举办一个表彰会,封上一个1000元的大红包,领导还要表扬说:小张啊,感谢你为公司作出的杰出贡献。再加上一个晶莹剔透的奖杯,效果定然不同了。在中国,物质激励依然起着最大的作用,如何设计我们的薪酬,并更具个性化,是留下骨干的不二法门。第二,解决了待遇,那就是发展问题。一个骨干员工,在一家企业混了好几年,没啥变化,就算员工不想走,企业也想让他走,但是让他走了,不还得招聘,培训,花费大量的发展成本?何不如企业帮助员工发展?员工还要对企业千恩万谢,谢谢组织的培养,谢谢领导的重视,多好!发展可以分成两方面,首先是员工的技能发展,同时帮助员工设计晋升通道,让员工时时看到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其次可以拓展员工的工作范畴,比如策划部门的经理可不可以做做培训部门的经理呢?说白了,就是企业要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这才是对员工负责。第三、发展问题解决了,还留不下,就是文化问题,个人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文化留人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每个人也都必然会受到周围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具备这个企业的共性特质,而这种特质和其他企业是不同的,一个人离开进入其他企业,或者不适应,或者有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加深自己企业文化在员工身上的烙印,润物细无声,厚积而薄发,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采用合适的方式唤起文化认同和情感凝聚。比如,有这样一家公司,一直以来提倡“简单、快乐、学习、成长”,公司的所有领导也都是这样做的,在这家企业里面,人事关系很简单,我不开心就是不开心了,我觉得你说的不对,我也会当面指出,对事不对人。很多员工习惯了这种方式,如果不是诱惑特别大,跳槽的很少。比如,还有一家企业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以横坐标为时间,以纵坐标为事件,让一些老员工分享企业发展中的一些感人瞬间。这是非常高明的方式,苦难往往让人更团结,就像军人的感情深厚是因为共患难一样。其实唤起的是自己的记忆,而人是很少背叛自己的历史的。情感宣泄了,感情融洽了,历史更加鲜活了,人,也就不走了。这叫图画历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普通员工,他们是企业的基石,做好待遇、发展、文化三个命题,企业留住骨干员工,这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好帖子不错 好贴,支持一下. 待遇留人、发展留人、文化留人 好帖,说的很到位,但是现实操作中总会遇到问题 第三个最难操作,一直都觉得企业文化是个很虚的东西,很难落到实处。 其实道理是这样,但是真正要做到这三点好像就没那么容易了哦。 要看上层的意志啊 帖子 不错。。看上层社会的意志! 不错的贴子啊{:4_78:}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