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协议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通常企业和工伤职工私下达成的赔偿标准都要低于法定标准,而根据二OO七年一月十二日印发的《江苏省劳动仲裁案件研讨会纪要》第十条,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在已认定工伤和评定伤残等级的情形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伤待遇达成赔偿协议后又提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应按照工伤保险待遇,裁决用人单位补足原先双方协议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差额部分。以上规定是否就意味着除非是通过仲裁委或法院调解,否则任何私下的工伤赔偿协议都不能真正起到减少企业损失的目的,更不要说没有做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评定情况下的协议。
那么工伤赔偿协议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本帖最后由 我爱书 于 2010-9-13 14:05 编辑
很有借鉴性,期待回复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私下与员工的赔偿协议本身不符合工伤保险赔付条例要求的,如果员工提出异议是会被支持的。 期待回复 我也想知道 我也想知道 也好想知道 不同的地区处理劳动案件,都有不一样的思路,毕竟,实践案件很复杂,而法律规定可能就有滞后,为此,各地都出台了自己的《研讨会纪要》或《指导意见》,以指导当地的审判。
依据09年4月的《深圳中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102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了解决纠纷协议,一般应认定该协议有效。但个别确实显失公平,劳动者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撤销的,应当支持。
因此,该类型案件,在深圳,工伤私了协议在已认定工伤和评定伤残等级的情形下是有效的,只要不是显失公平。显示公平的,也不认定为无效,劳动者可以在一年之内申请撤消。但是,工伤私了协议,在未评定伤残等级的情况下,因不具备私了的事实基础,毕竟,在未明确伤残等级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员工真正的赔偿数额,这样的私了协议可能会伤害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实践中,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要签定私了协议的,有可能会存在着协议无效的风险。为此,单位可以在协议中加上这样的条款:本协议以员工某级伤残等级为基础商谈,员工明确知悉该级伤残的法律赔偿标准,自愿放弃与法定标准的差额部分。如此一来,即使员工要求认定协议无效的,只要员工的实际伤残等级不高过商定的伤残等级,加上是员工自愿的,实践中有被认定协议有效的可能性。
但是,这样的做法并不适用于江苏地区。毕竟2007年1月的研讨会纪要,实质上将工伤私了协议一概认定为不具有法律效力,其主要理由是工伤认定、赔偿是国家强制执行的范围,必须通过劳动保障部门来处理,协议破坏了国家关于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应属于无效。根据该规定,工伤私了协议即使是双方自愿的,只要赔偿金额低于劳动者应得金额,不论差距多少,劳动者都可以通过公权力予以补足。当然,如果用人单位赔偿的金额高于劳动者应得待遇,则不存在再行补足的问题,但用人单位也无法再行要求劳动者退回。
个人是不支持江苏省的该条规定的,国家对工伤事故的行政管理带有强制性,但工伤赔偿仍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应当适用合同法、民法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如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或变更协议,在未撤销之前,私了协议应当有效。
但没办法,别人就这么执行的,执行的初衷也是出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一般来将,内容对于劳动者不利的,就不会被认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