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k 发表于 2003-8-12 16:46:00

才难

无论企业或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有人认为是资金、技术和体制之争,然而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但是才有三难:育难、辨难、用难。
育之难:需要外部要素——时间、环境、明师和内部因素——慎思、力行、体悟完美配合,如有所偏废则所得之才也有所不足。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
辨之难:才有高下、偏废、真伪。所谓高下:有举重若轻者,有虽小事亦不堪其负荷者;有豫立不劳者,有疲于奔命者。所谓偏废:耿直的人原则性强,做事一丝不苟,但是不善于变通和人际交往;善良的人以宽恕之心待人接物,真诚相向,与之交往如沐春风,但是不善长于谋略,没法应对狡诈嬗变的状况;好奇心强的人为探求未知之事想尽办法,无所不用其极,却不愿意做规律性很强或重复性的工作。所谓真伪:大奸似忠,大伪似真,痴近于勇而非勇,愚近于直而非直,武断近于果断而非果断,或外表恭敬而内心欺慢,或外表勇狠而内心怯懦,或外表忠厚而内心奸诈。白居易曾经写了一首诗《放言》来论述辨才之难: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辩才固然很难,只要人生阅历丰富,又有相关的知识,辩才也非不可为之事。孔子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峻,比变化无常的天还要难以了解。天有春夏秋冬、白天黑夜等变化规律。但是人却深深掩藏真实的情感,以伪装的容貌示人。所以会有道貌岸然,口是心非等情形。然而还是有办法了解每个人的真实心态:微察问之以观其辞,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与之间谋以观其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远使以财以观其廉,试之以色以观其贞,告之以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庄子》上说: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杂之以处而观其色。辩才之忌:以貌取人;以己之好恶取人。
古云:“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臣者亡。”人非圣人,不可能事事皆懂、行行精通,即使是圣人也没办法独自处理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舜设立官职、量才任用共同治理国家。汉高祖刘邦在立国论功行赏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子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得才而不能用或用非所长,就跟没有获得人才一样。百里奚在虞国官职是大夫,虞国却被晋国吞并了,后来百里奚在秦国建立了不世功勋。并不是因为百里奚的才能在虞国和秦国有什么不同,只是用与不用的区别。用人之要在于用长避短。诸葛亮说:商鞅长于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却不能从事教化人民的工作;苏秦、张仪长于游说,却不能結盟誓;白起长于攻城略地,却不能以德行亲附聚集众人;伍子胥长于用谋略攻取敌国,却不能保全自身;尾生长于守信,却不能应变。即使是世人眼中一无是处的人,也有其可用之处。商朝开国功臣伊尹修路的时候,委派弯不了腰的人背土、眼睛残疾的人推车、驼背的人平整路面,既保证了工程如期完工,又让不同的人各尽所能。
才虽然有三难,但是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无论和平时期还是战乱频生之时,都有无数的人才推动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

zjhour 发表于 2003-8-12 22:26:00

问题挺尖的哟

这也是HR们特别头痛的事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