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费用如何构成如何认定
培训费的构成有法可依《中华人名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培训费用,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改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
如何认定培训费用?
TIP1:有的企业夸大培训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第六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企业职工培训规定》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将职工培训列入本单位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培训经费和其他培训条件。”由此可见,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并承担正常的业务培训费用,是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用人单位不得将这一义务转嫁到劳动者身上。只有当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时,才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及违约金。对于培训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有严格准确的界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有意夸大培训费用,因此员工在接受培训时应明确培训费用,比如讲师费、场地费、差旅费等等,特别注意的是这些费用应该是符合市场标准且有凭证的,员工可以要求单位出具支付凭证。另外培训期间员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算在培训费用之内。
TIP2:什么是专项培训费用?什么是专业技术培训?
劳动合同法对于专项培训费用和专业技术培训的概念均未作规定。
一般来说专项培训费用是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费用,上岗前关于安全生产、操作流程等的培训不在此列;一般来讲值得使公司每年从工资总额中划拨的培训经费,即只有对员工提供了培训经费,才能认定为专项培训费用。
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但是,一般的上岗职业培训不包括在内。对于专业技术培训的概念应当作广义理解。培训的形式也可以多样的。可以是脱产的,半脱产,也可以是不脱产的。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民主程序,依法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中对专业技术培训的定义和培训费用做出明确规定,满足本单位劳动用工管理的需要。
TIP3:培训费怎么分摊
培训费的分摊形式应该是用人单位与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或培训协议时约定而成的。培训费可以完全由一方负担,也可以是随服务期的递减而递减,也可以随服务期的递减而递增。通常情况下,依据员工的后续潜力不同,公司会与其约定不同的服务期期限和培训费的分摊形式,员工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用人单位协商培训费的分摊形式。
{:5_208:}咱也是这么认定的 好像也可以是工资总额的5% 前几年流行的法律事实说,现在不是已经被客观事实说取代了吗?既然有证据支持,当然要实事求是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