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出自《易经》。初见这句话不是很理解,但又觉得很好,担心忘记了,遂记下来,慢慢看。偶尔一日,朋友问我,写此签名何意啊?答不上来,百度一下,吃了一惊,解释的内容很多,很杂,不夸张的说,无花八门。心想,既然标准答案没有,那就自己理解了,手边恰有本曾仕强的百家讲坛版易经,看了几个晚上,略微懂一点了。
这句话表面上看讲了两层意思,两个方向,完全相反,而实际上是在讲一个命题,这同易经的逻辑风格是一致的,世上最普遍也最为核心的道理往往就是这样的,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正如太极一词,就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太极本意是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既非常大,又非常小,大到没有外面,小到没有里面,这就叫太极。
为学日益,就是做学问一定是越多越好,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有家财万贯不如诗书千卷之说,都是此意;为道日损,是讲追求真理一定是越到核心越是精炼,所以要逐步摒弃,才能渐入佳境,比如儒家学说,小可修身,大可治国,说来说去,核心东西只有一个字,仁。这一个字就包罗万象,就是全部儒家文化的精髓。那么为学和为道又是如何统一呢,其实也很简单,有个成语叫厚积薄发,逻辑上有点类似,在追求学问和道理的过程中,就如读一本书,每天读一点,知识就会每天增加一些,这就是为学日益,但是读书不能读死书,要有所得,所得依靠的是思考和分析,在读书的阶段,书在逐渐变厚,表示知识在逐步积累,在思考和分析的时候,书又在逐步变薄,表示对核心的提炼和精简,当我们把一本书先读厚,再读薄,那么我们就已经掌握了这本书的精髓了,那么继续下去每一本书的精髓都掌握了,众多书的精髓也累加的很厚了,再把这些精髓继续的提炼,这就是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了,终极境界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反复为之,这就是为学的境界。
收获了,谢谢!我要借这个做签名了。 抽象的东西,看了两遍,貌似懂了点,呵呵,境界这种玩意儿太虚,需要去慢慢的悟,从明天起开始打坐参禅~~~ 额,有点深奥. LZ解释很精辟,我理解上还是感觉有些吃力 文章妙筆生花 本人愚鈍 理解上還是有一點難度 不錯的解釋 老板永远赚大钱,学历不高,却赚钱。这是什么原因? 蛮深奥的 回复 7楼 sunking11 的帖子
因为老板明白了“为道日损”
呵呵,感谢分享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