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建设
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建设 什么意思啊,老是文件太大 如何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一、员工培训:人力资本再生产的重要方式
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T.W.Schultz)在20世纪60年代依据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突破性结论:在现代社会,人的素质(知识、才能和健康等)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劳动(指非技术性劳动)的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而人的知识才能基本上是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的产物。按照这种理论,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而且人力资本投资不再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是边际收益递增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焦点不仅是资金、技术等传统资源,而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范围更加广阔,市场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于是,增加对人力资源不断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的和实现战略规划,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强化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将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满足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充分发挥培训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
二、有效员工培训体系的特点
培训体系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是该培训体系是否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1、 有效的培训体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企业培训体系是根源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体系之下的,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
2、 有效的培训体系着眼于企业核心需求
有效的培训体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前为企业需求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3、 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员工培训说到底是一种成人教育,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使得培训方法和内容适合被培训者。
4、 有效的培训体系充分考虑了员工的自我发展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最高需要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按照自身的需求接受教育培训,是对自我发展需求的肯定和满足。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这个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另外,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也使员工认识到,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是其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肯定这一需要的正当性,并给予合理的引导。
三、建立有效培训体系的基本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员工培训要坚持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与职位的特点紧密结合,与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紧密结合。
2、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的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在职的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同时,应重点培训一批技术骨干、管理骨干,特别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
3、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每个人员的实际技能、岗位和个人发展意愿等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培训方式和方法切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
4、讲求实效的原则
效果和质量是员工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必须制定全面周密的培训计划和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和手段。
5、激励的原则
将人员培训与人员任职、晋升、奖惩、工资福利等结合起来,让受训者受到某种程度的鼓励,同时管理者应当多关心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四、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1、培训需求分析与评估
拟定培训计划,首先应当确定培训需求。从自然减员因素、现有岗位的需求量、企业规模扩大的需求量和技术发展的需求量等多个方面对培训需求进行的预测。对于一般性的培训活动,需求的决定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法:
(1)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sis)
通过探讨公司未来几年内业务发展方向及变革计划,确定业务重点,并配合公司整体发展策略,运用前瞻性的观点,将新开发的业务,事先纳入培训范畴。
(2)组织分析(organization analysis)
培训的必要性和适当性,以及组织文化的配合是及其重要的前提,否则培训后,如果造成公司内更大的认知差异,就得不偿失了。其次,对于组织结构、组织目标及组织优劣等也应该加以分析,以确定训练的范围与重点。
(3)工作分析(job analysis)
培训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工作质量,以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表为依据,确定职位的工作条件、职责及负责人员素质,并界定培训的内涵
(4)调查分析(opinion survey)
对各级主管和承办人员进行面谈或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其工作需求,并据实说明训练的主题或应强化的能力是什么。
(5)绩效考评(performance appraisal)
合理而公平的绩效考核可以显示员工能力缺陷,在期末绩效考核完成后,反映员工需要改善的计划,能够激发其潜力,因此绩效考核成为确定培训需求的重要来源。
(6)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
员工提升过程中,为了确保选择人选的适当性,利用评价中心测定候选人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可以兼而测知员工培训需求的重点。对于特殊性的培训,可以利用自我申请的方式,以符合工作专业的需要和时效。
培训需求反映了员工和企业对培训的期望,但是要将这些需求转化为计划,还需要对需求进行评估。对培训需求的评估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培训需求是否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只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培训需求才会得到满足。培训需求至少应当满足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态度的转变其中任何一个目标。
(2)培训需求是否和企业文化一致
如果某种培训需求与企业文化相冲突,会造成企业文化的混乱,其结果是得不偿失。
(3)培训需求所涉及到的员工数目
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对于企业大多数员工的培训需求,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4)培训需求对组织目标的重要性
如果通过培训能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效益,这样的培训应该得到优先满足。
(5)通过培训业务水平可以提高的程度
通过培训业务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的需求,应当得到优先满足。
培训需求评估可以界定培训需求是否应当得到满足,将需要按轻重缓急组成一个序列,为设计培训体系创造了条件。
2、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1)培训机构
企业培训的机构有两类:外部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外部机构包括专业培训公司,大学以及跨公司间的合作(即派本公司的员工到其它企业挂职锻炼等)。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则包括专门的培训实体,或由人力资源部履行其职责。
企业从其资金、人员及培训内容等因素考虑,来决定选择外部培训机构还是企业内部培训机构。一般来讲,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如摩托罗拉公司的摩托罗拉大学和明基电通的明基大学等。规模较小的公司,或者培训内容比较专业,或者参加培训的人员较少缺乏规模经济效益时,可以求助于外部咨询机构。
(2)培训对象
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和工人培训。应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一般而言,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应以灌输理念能力为主,参训人数不宜太多,采用短期而密集的方式,运用讨论学习方法;对于中层人员,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引导,参训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延长培训时间,采用演讲、讨论及报告等交错的方式,利用互动机会增加学习效果;对于普通的职员和工人培训,需要加强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大班制的方式执行,长期性的延伸教育,充实员工的基本理念和加强事务操作。
(3)培训方式
从培训的方式来看,有职内培训(On-the-job Training)和职外培训(Off-the-job Training ),职内教育指工作教导、工作轮调、工作见习和工作指派等方式,职内教育对于提升员工理念、人际交往和专业技术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职外教育指专门的培训现场接受履行职务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非在职培训的方法很多,可采用传授知识,发展技能训练以及改变工作态度的培训等。职内教育和职外教育相结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灵活进行员工培训。(4)培训计划
员工培训的管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障。培训计划涵盖培训依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课程内容、师资来源、实施进度和培训经费等项目。
有效的培训体系要求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当因循拟定的管理程序,先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培训主管单位)分发培训需求调查表,经各级单位人员讨论填写完毕直属主管核定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汇总,拟定培训草案,提请上一级主管审定,在年度计划会议上讨论通过。在培训方法方面,应当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对演讲、座谈、讨论、模拟等方法善加运用,可以增强培训效果。同时在培训内容上,最好能够采用自主管理的方式,有员工与主管或讲师共同制定培训目标、主题,场地开放自由化,可以增加员工学习意愿,提升学习效果。
(5)培训实施
培训计划制定后,就要有组织计划的实施。从实际操作面上讲,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a)执行培训时最好与考核相结合,重视过程控制,观察培训过程中参训者的反应及意见。培训是持续性的心智改造过程,所以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的社会化改变比训练结果更值得关注。
(b)培训计划执行时应当注重弹性原则和例外管理。对于一般性的训练,可以统筹办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于特定性的培训,应采用例外管理,由各个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弹性处理。
(c)培训活动应注意事前沟通,塑造学习气氛,从而加强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建立学习性组织。
(6)培训评估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成效评估的方法分为过程评估和事后评估。前者重视培训活动的改善,从而达到提升实质培训成效的作用;后者则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决策参考。从合理化的观点来看,最好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成效评估的方法有实验设计法,准实验设计法和非实验设计法。具体而言,根据Kirkpatrick的培训目标层次,成效评估方法采用以下方法:
(a)如果培训的目的在于了解参训者的反应,可以利用观察法、面谈或意见调查等方式,从而了解参训者对培训内容、主题、教材、环境等的满意程度。
(b)如为了解参训者的学习效果,可以利用笔试或者心得体会,了解其知识增加程度。
(c)如为了解参训者行为的改变,可以对其行为观察及访谈其主管或同事。
(d)对工作实绩的测定,这种方法较为困难,它可能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实例教你构建及完善你的企业的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尽管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也初步建立了企业的培训制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培训计划经常不能按时实施;有些管理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培训对于公司及个人的意义,甚至产生一些诸如“培训浪费我的时间”,“培训没有用”,“闲人才去培训”等观念;培训产生的效果不能被准确的衡量,企业在培训投资方面的犹豫和动摇等,都使得看似简单的企业培训工作显得越来越复杂难做。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去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措施建立一个适合于企业情况的培训体系呢?
一、企业培训现状分析
K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注册资金过亿元的制造型企业。公司对培训很重视,历年都投入了不少经费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公司每年都制定了培训计划,采用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如进行公司内训、参加各种公开课、名企参观、海外留学等),对实施情况进行了月度跟踪,并花巨资建立了一流的培训室。然而K公司的培训状况并不乐观,培训实施率远低于公司的目标值(如下图所示),人员参与培训的热情并不高,培训的效果未能得以有效的评估,培训工作在K公司并没有起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而陷入了不尴不尬的局面。
K公司在培训方面与国内大多数企业比起来,应该算是好的了,愿意投入资金,培训方式多样,也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跟踪反馈。那么为什么K公司的培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呢?
通过调查,发现K公司在培训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虽然做过培训计划,却没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而是通过发放表格让各部门自己提出各自的培训项目及计划,各部门也未重视此工作,有的只是随便填填就交了,使得培训工作在内容上产生偏差,导致后期的培训实践缺乏实际效应,并不能引起员工参与的兴趣,培训从一开始便偏离了目标。
第二,在培训计划变更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发现,由于培训机构的延误导致培训未能按时进行的次数竟然占到了总数16%,这一现象表明,K公司根本没有对培训的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导致有培训需求,而找不到培训机构的现象。在培训机构多如牛毛的今天,这种现象的存在,多少让人有点觉得不可思议。
第三,K公司在培训方面做到很好的是入职培训,但未在企业内部建立讲师队伍,没有对企业内部的知识经验进行归纳开发。这对K公司这样规模的企业来说,是有点不相称的。企业应该建立起内部知识传承的管理机制,这也是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K公司并未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过有效的评估,仅仅是通过培训后的调查问卷了解一下情况,所谓的培训跟踪只不过是检查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至于培训产生的效果似乎没有予以强调,造成许多不需要的培训进入了企业的课堂,造成培训经费的巨大浪费。
第五,在培训职能整合方面,K公司没有采取措施将培训与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绩效管理等职能联系起来。这使得培训流于形式,对员工的工作并未产生激励的作用,反而成为他们工作的额外负担。
……
企业培训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培训投资的巨大浪费。也难怪许多企业的老板在培训经费的投入方面总是斤斤计较。因此,要想使企业对培训投资恢复信心,使企业的培训工作真正产生激励员工、促进公司发展的作用,就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一步步地将培训的管理工作做到位,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
二、构建企业培训体系的三个着力点
1.“好钢花在刀刃上”——整合及完善企业的培训管理流程
要想使企业的培训投资产生效益,一个畅通的培训管理流程必不可少。细致的培训需求调查、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质量上乘的培训机构、实用高效的课程内容、科学客观的效果评估和记录,从需求到计划、执行、再到评估,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培训管理成败的关键。
整合培训管理作业流程,就是要弄清楚每个环节间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各环节之间如何紧密衔接起来,如何规范作业方法,形成制度。
企业可以通过整合培训作业流程,重视每个环节对培训工作产生的影响,逐步建立了培训管理作业的各项制度,如培训需求调查采取什么方法、从哪些角度切入,如何依据需求调查进行判断,甄选出企业和员工共同的培训需求等;如怎样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如何与各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如何根据企业的生产进度排定培训进度,确保计划按期实施;如怎样进行培训供应商的管理与开发,如何健全各培训机构的资料库,慎重地选择培训机构;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培训课程进行细致的评价,确定课程的有效性;以及如何评估效果,如何进行档案记录等等。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得每个步骤都遵循较为合理的章程,而不是随意盲目地执行,以使得企业的培训投资真正落到实处。
2.“人走了,知识留下”——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传承机制,扩展企业培训的功能
企业进行培训的首要目的是维持并发展员工的工作能力,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在知识管理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企业培训的功能得以扩展与丰富,有些企业将培训作为吸引人才的手段,也有些企业将培训作为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看来培训已经具备了吸引、开发、留人等功能。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企业能够将培训工作与知识管理结合起来,那么培训至少还应该拥有内部知识传承功能。
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人员,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这些是他们作为职业个体所拥有的宝贵资源,也是他们工作价值的体现。随着员工能力和价值的不断提高,企业中的一些优秀人员会选择离开公司,开始新的职业生涯,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企业如果能够建立起内部知识传承机制,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地将其能力转移到其他员工身上,那么在优秀人才离开公司时,就会将损失减化到最少。
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传承机制,形成一种制度文化,促使所有的人员都乐意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既分享经验,又锻炼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公司必须规范员工的权利义务,协助员工进行知识经验的归纳总结,帮助员工提高分享技巧能力,并在制度上确定分享的周期、方式、以及晋升的条件,从各种渠道激励员工不断地学习成长,进行知识分享的欲望,从而达到保留企业智力资本的目的。
通过企业内部知识传承机制,还可以塑造出一支优秀的企业内部讲师队伍。从知识分享中发现企业的人才,为企业的培训增添活力。这就需要企业规范内部讲师的甄选、培训及晋升制度,需要企业对内部讲师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开发。
因此,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传承机制,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企业达到“人走了,知识留下”的目的,这是一个企业培训体系充满活力的象征。
3.“敞开激励大门”——整合培训职能,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我们一向认为培训就是一个激励的过程,而忘记了培训只是短暂的激励。培训给员工带来的或许会有能力的提升,或许会有短暂的激动,或许会对公司有更强的认同感。但是这些都只是短暂的激励。如何在系统的范畴内保证培训激励的持续性,整合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显得格外重要。
从上图可以看到,培训的激励可以通过员工提高绩效来持续,而绩效提升的结果可以使员工得到物质的满足或职务上的提升,职务的提升又将会产生新的培训需求等等,它们是一个永无终点的循环过程。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这些职能之间找到衔接点(如培训后员工能力提升后,以何种方式承认其新价值,如何对员工重新评估,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等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培训激励能够长久的持续下去。
三、如何使培训更有效、使企业更成功?
前面所讲的都是关于培训体系构建的制度化因素,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脱离企业和人而独立存在。为了使培训体系更加有效,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还有很多。如:
1.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采取适当的方式说服企业领导进行培训投资,取得高层的支持和信任;
2.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各部门意识到哪些培训责任是应该由他们来承担的,并配合人资部在培训系统上作有效的协调、沟通、配合及落实培训计划;
3.引导各部门主管及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归纳整理成系统化的知识管理教案,督促各部门开展经验交流,分享心得,人人参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人力资源部门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及完善现有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方式,如创建培训中心、进行网络学习,进行网络会议等各种形式;
5.系统地看待培训的作用,作好长期激励员工的计划,进一步加强员工学习的自主性。
……
总而言之,培训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从系统的高度审视培训的功能,以理性的眼光梳理培训的流程,用客观的方法去制定培训的制度,以热忱的心态去构造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机制,同时,还需要企业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共同努力,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及完善起卓有成效的培训体系。
作者:黄岳钧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实际操作的内容少了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