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al 发表于 2003-9-23 23:04:00

小情读书——浅谈鲁迅

我是不敢把鲁迅和尼采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化偶象,这样考虑也许有损影响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伟人形象。
    然而鲁迅前期的文学与尼采的超人学说确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因果关系。如果把鲁迅先生一生引述尼采的话收集起来,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大都出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鲁迅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注意,也就是对尼采哲学的注意,五·四运动时期,鲁迅正是接受了尼采关于创造者总要破坏的思想,用尼采反偶象的精神激励青年向旧势力、旧社会抗争,也因而成长为一名手握利刃的倡导者和战斗者。
    鲁迅感情生活的不稳定也导致了他性格的形成。幼年丧父,鲁迅对母亲一直怀有深深的感激,改随母姓取名迅,并在母亲的安排下与目不识丁的旧式女子朱安完婚,没有感情的婚姻给予了鲁迅长达二十年的精神折磨,也因此严重影响了与女弟子许广平的恋爱。“对于女性,我是爱的,但一向不敢”,因为无法给予所爱一个正式的名份,也因而给两人同居九年的爱情生活投下了阴影。一向以果敢、勇猛著称的鲁迅在感情面前畏缩不前,与许广平同居的九年当然也就不可能是举案齐眉,那是并肩战斗的九年,也是互相伤害的九年。
    鲁迅尖锐性格的形成与二弟周作人也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人相差无几,长兄如父,鲁迅对于二弟周作人的爱可以说倾注了一个长者的所有感情,在他的《别诸弟》一诗里曾提到过: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最是令人凄绝处,孤身长夜雨来时”。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使得两兄弟分道扬镳,几乎反目成仇。
    鲁迅常批评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铺张浪费,导致小女人怀恨在心而背后谗言,周作人轻信妻言,误认为鲁迅对羽太信子有倾慕之意,给鲁迅写下“不要再到后院子里来”的话,这场“家庭内战”深深地伤害了孤傲的鲁迅,并在两兄弟之间产生了深刻的信仰危机。鲁迅对二弟的误解感到深深的痛惜,与其长相知的愿望也成泡影,这种孤独而绝望的情绪在《野草集》里充分显露。
    鲁迅的烦恼和痛苦还来源于对世道人心的深深失望,他亲眼目睹了许多青年志士死后被世人漠世、遗忘甚至于误解的悲剧。《药》中的主人公夏瑜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鲁迅又何偿不以为自己就是夏瑜呢?一些人喝了他的血前进,但料不到活着不能喝他的血了,就要打杀来煮着吃,如此恶毒。“人们笑我瘦弱了,连饮过我血的人也来嘲笑我瘦弱了……,这实在使我愤怒了,怨恨了,有时简直想报复”。他觉得自己为别人做出了牺牲,为文学青年打杂,耗去了生命,但却遭人误解、背弃或是暗算,悲痛之余,使它变成了一尊怒目金钢,他举起了复仇的利刃。
    伏羲与女娲结婚,生了一堆天残地缺的儿女,伏羲死后,女娲被一群愚忠的臣民推为女王,共工大怒而撞不周山,于是天柱崩裂,洪荒泛滥,女娲无论怎样补救,天,始终不再完整。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出版不久,出版社砍掉了他们认为浅薄、庸俗的作品,而只推〈不周山〉为佳作,以封建卫道士的嘴脸维护他们自以为是的尊严。而当〈呐喊〉第十三次印刷时鲁迅却故意删除了〈不周山〉,以此嘲笑出版社批评家成仿吾的愚蠢和无知,给他当头棒喝。成仿吾批评鲁迅“所矜持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鲁迅就干脆把自己论战时期的文章改名为《三闲集》,鲁迅,这尊怒目金钢,终于举起利刃开始还击,捍卫了自己的立场。
    鲁迅的锋芒毕露,针针见血的作品戳痛了社会的神经,许多文人嘲笑他是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刀笔吏”,鲁迅不以为然,“就是偏要使所谓正人君子也者之流多不舒服几天,站着,给他们的世界多留一点缺陷”,浩然正气,浑沌的尘世挺立着如此一个凛然无畏的勇士!!
    看他的《呐喊》,《彷徨》,他的闲而又闲的《三闲集》,他的挥戈战斗的《不周山》,锋钊的语言,尖刻的讽刺,他从骨子里流露出的对于敌人的轻视和鄙薄,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孤独的斗士鲜明的爱憎所吸引,被他流血的热情所鼓荡……
    但是鲁迅的作品并不是完全接纳了尼采的哲学,他否定了尼采的关于“超人”学说,而对尼采“末人”学说抱有同感。如果说尼采的超人说曾经促使鲁迅去寻求一种坚强的、充实的人性,那么尼采的反偶象思想,才是鲁迅反封建反礼教反旧式最有力的诠释。事实上,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接受前代思想的同时也必然会加入自己时代的思相内容,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对前人的理论作改变。这种又有联系又有变化的状况,才是人类思想继承的常态。
    不能说尼采学说对于中国这个二十世纪的战斗者没有影响,鲁迅有选择地对尼采哲学作出自己的理解,才在批叛中吸取尼采哲学的同时增添进步的内容。
    否则,我们看到的鲁迅,将不会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ffaanngg6688 发表于 2016-4-3 20:02:58

有空时进来学习,充充电。。。多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情读书——浅谈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