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01 发表于 2011-5-4 16:12:41

集团开展看《三国、学管理》的原创文章分享

看三国、学管理之                 组织的隐性杀手—内耗最近,新版的《三国》可以说是闹的沸沸腾腾。看的人很多,而看的角度也很多。我也跟着大家一起看了起来,今天将看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下。《三国》里面很多人物都是很经典的,但是我要说的不是曹操、不是刘备、不是孙权、更不是袁绍,我要说的是袁绍手下的几个军师。在《三国》中,袁绍开始的时候有三个军师,分别是许攸、田丰和郭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官渡之战》中,当袁绍决定起兵讨伐曹操的时候,田丰因为谏言太多已经被关,就剩下许攸和郭维了。袁绍与曹操进行喝茶谈论,其实曹操使用的是缓兵计策,尽量的拖延时间,而让自己的其他兵力能有更多的时间来从袁绍的后背进行包抄。此时许攸其实已经看出问题点了,建议袁绍的三个公子马上起兵开始攻打曹操,但是此时郭维的看法是先不要动,并举例说曹操与袁绍谈判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实袁绍正占上风呢,因为此次意见的不统一使袁绍错过攻打曹操的大好机会,为袁绍的大败奠定了基础。当袁绍大败后回到营地的时候,许攸就带兵晚上查看曹操的营地,并发现了曹操的弱点,粮草不足了,并准备飞报袁绍,而与此同时,郭维则正在给袁绍说,许攸自己建立了一些粮草,并且说许攸以前是曹操的老乡,这使袁绍对许攸有很大的不满。而此时郭维又举例说在讨伐之前,田丰就多次的告诉袁绍攻打曹操的一些注意事项,因为袁绍没有听取而导致袁绍出现了失败,并建议释放田丰并委以重任,而此时许攸的看法是此人不能久留,袁绍在许攸和郭维的左右中最后选择了将田丰杀害。最恐怖的是田丰知道自己肯定是死定了,在自杀之前给袁绍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说肯定是许攸在袁绍的面前说自己有问题而导致袁绍要杀他,并且暴露说许攸和曹操是老乡,并且在一段时间中和曹操进行信息的传递,有反叛之心,最可怕的是此信是由郭维当着许攸和袁绍的面念出来的。在袁绍大败的时候给念此信使袁绍对许攸失去了任何的信任,最后许攸选择离开了袁绍并投奔了曹操,在后来的战役中因为许攸提供的信息使袁绍大败。从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许攸、田丰和郭维其实在进行窝里斗,并且为了自己能够被信任,不屑牺牲大局的斗争。而这些,我们现在把他们叫做“内耗”,这也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经常看见的现象,往往很多时候同一级别的人为了使领导相信自己,不屑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笔者总结了下,企业里面的“内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很多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很多喜欢内耗的人往往使用的是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二、
相互猜疑,互相拆台内耗者使用的是看见一件事情没有在自己的手上完成就开始互相拆台;三、
人人相轻内耗者使用的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策略。四、
疑心大,不诚信内耗者使用的是散布谣言,使办理事情的人遭受打击,并损害他人的信誉等;五、
蔑视制度,并打制度的檫边球内耗者使用的是,研究制度问题,并在制度没有规定死的地方来做文章;六、
敏感度太高内耗者使用的是,看见某一项事情将要发生的时候,就敏感的认为此事情一旦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影响;七、
推卸责任等等。内耗者使用的是,看见某一项事情将要成功的时候,不是帮忙,而是告诉别人此时又那些问题,需要小心,并在提供建议的时候说明白此时不关我的事情,我就适当的帮你看看,出了问题我不承担任何的问题哦。以上是“内耗”者常见的现象,那么如何来治理组织的“内耗”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从时间上控制内耗进程

忙起来就没有时间说三道四,压力下工作任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每天事情忙不过来,您可以看看国外的IT公司员工上班时紧张的状况,时常忙得连上洗手间都在小跑,他们没有时间去搞内耗。
   2、从范围上限制内耗的扩散

既然在时间上可以限制,当然在空间上也可以隔离。限制他领导的部门的权利扩展,限制他的活动范围,这也是防止内耗的隔离办法。
   3、从利益机制上让内耗者失望

喜欢内耗的人一定有自己的利益期望值,如果他插手别人的事情没有利益,如果他搬弄是非的结果是适得其反,他自己就不得不偃旗息鼓。

从总体上讲,以上的办法都是有效的方法,也是传统的办法,但人们使用了这些办法后,效果不佳,老办法治表不治本,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4持之以恒是解决内耗的惯性力量

不要以为一次性地制定很多制度就可以根除内耗土壤。今天解决了问题,明天情况发生变化,如果您不能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就又有人出来“钻空子”,怕吃亏而争先恐后的内耗心理因素每时每刻都有可能被引燃,因此,要意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经常调查研究,修补相关政策的漏洞,要听取那些自认为吃亏了的人的意见,分析他们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同时再听听反对方的意见,这样您就找到了时时刻刻、长久遏止内耗的办法。5、合理的分工从岗位设计上解决内耗将对某一项事情有特殊能力的人放在相对应的岗位上去,这样减少其咨询和寻求帮助的环节,这样可以比较好的控制和解决内耗问题。6、领导在布置工作的时候充分的考虑问题点
很多领导在布置一项工作的时候会事先考虑跟自己时间较长的人,因为他比较信任,但是其实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的考虑执行者是否是此方面的能手,然后后面来一句,某某全力的协助此时,就这个“协办”就出问题了,协办的人其实才是真正能做此时的,而主办的人就起一个组织能力,此时如果主办者不能具备本好的沟通技巧的话,协办的就开始出问题了,这样内耗也就出现了。
7、领导发现有内耗现象及时沟通并处理。
很多领导看见了内耗也不说,并美其名曰的说是要看看到底谁能表现出更高的能力,但是请领导记住,这些内耗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是要牺牲企业的利益的,同时也会牺牲部门的信誉度的,更会给企业带来很不好的习惯的。此文已经在《管理@人》上发表,也欢迎大家到我的博客上去交流http://bbs.chinahrd.net/home.php?mod=space&uid=517434&do=blog&view=me&from=space

andy01 发表于 2011-5-4 16:13:26

从刘备收黄忠看如何沟通赞美人
三国》第49集里面,当关羽收复了长沙,刘备进驻长沙后在诸葛亮的组织下对以前的人员进行了一次清理。当问到黄将军在哪里的时候,关羽说黄将军说身体不适没有来迎接。刘备说那先不要打搅他吧,等他好点再去拜访,而诸葛亮则主张刘备立即去探望黄忠。

刘备见到黄忠的时候,黄忠正在练习射箭,其实我想并不是在练习,而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刘备见到黄忠首先是行礼,然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在下刘备,拜见黄老将军”。黄忠看刘备已经来了,不欢迎也不好,干脆就来一个“此地无茶,到屋里请吧”。此时再看看刘备,刘备说:“不妨,就在此地跪坐直谈”。于是和黄忠开始了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当刘备说我是来请将军出山相助的时候,黄忠的表现是我也老了,并且厌倦了这样的生活的时候,刘备这样说:“黄将军,您不老,您仍然很善战,您更是没有厌倦这样的生活,为何呢,您看,首先将军的名字是“黄忠”,里面有一个“忠”字,就代表您忠贞和忠义,其次您的大名为“黄汉生”,“汉生”啊,意为为大汉而生,而此时大汉仍然在动荡中,所以您肯定不会厌倦;其次,您和我的二弟关羽大战三百回合仍然没有分出胜负,关羽一直在赞您很勇猛啊,要是他在您的这个年龄肯定不是您的对手;而我的三弟张飞和大将赵云也大赞您的箭法非常的好,就连他们二人也自叹不如啊”。这也说明您没有老啊!刘备话说到此处,看看黄忠表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由开始的阴沉转为笑脸了。

刘备看时机已经成熟了,又卖了一个关子。说:“我们为了大汉的统一稳定而努力,请黄将军一定要仔细的想清楚在做决定,我们不会逼迫您做任何的决定”。然后准备离开,此时黄忠有反应了,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疑惑,事情到此结束了,就这样,刘备又获得了一员大将。

从这个场景中我们分析下刘备是如何沟通赞美人的,我分析了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很厉害的地方:

第一、柔和的身段很重要,切忌居高临下的姿态

场景中,刘备先是行礼,然后尊称了一句黄老将军,最后再使用了一句“在下”,看看这个身段多柔和,多有礼数,后面的尊称和自我在下的称呼,使用的多好;更厉害的是最后刘备说了无妨,就在此处跪坐而谈,看看“跪坐”,多经典。而在职场的沟通交流中,很多人在和别人的谈话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些问题,最后的结果是本来是一件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却将事情变的更加的复杂了。

第二、沟通前充分的了解对方的信息,越多越好

我们看看刘备对黄忠说的那些话,“您没有厌倦这样的生活,您看您叫黄忠,里面有“忠”,代表您的忠心和忠义;而您的大名为“黄汉生”,意为为大汉而生,此时大汉动荡不安,您的抱负还在,所以您一定没有厌倦”。看看,如果事先刘备对黄忠没有全面的了解,可能说出这些话不呢?

第三、拿对方和自己最有分量的人相提并论

我们再看看后面刘备的话:“您和我的二弟关羽大战三百回合仍然没有分出胜负,关羽一直在赞您很勇猛啊,要是他在您的这个年龄肯定不是您的对手;而我的三弟张飞和大将赵云也大赞您的箭法非常的好,就连他们二人也自叹不如啊”。看看此话堪称经典啊,三国时期谁不知道关羽、张飞及赵云的地位呢,就连这些厉害的角色都是这样说的,证明不但得到了刘备的认可,更是得到了下面几大人物的认可。当然,其实关羽、张飞及赵云并不一定就说了这个话。

第四、时机到时适当的泼冷水

最后我们还是再看看刘备后来的做法,当他看出其实黄忠已经露出笑脸后,知道时机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来了一句:“请黄老将军仔细考虑清楚,我们不会强迫黄老将军任何的事情”,看看,此话用意在哪里。用意为,我们已经认可你了,并且我们有很好的战略和发展方向,到底如何选择就看你自己,但是一定要冷静,不要不成熟就做决定。

总结:在以上刘备和黄忠的对话和行为中,我们分析出了这些东西,但是在职场和企业管理活动中,我们审视下自己做到了哪些呢?我们想想,我们为何沟通难,为何一般的事情也会变成很复杂的事情呢,也许可以从这里面找到答案了!

andy01 发表于 2011-5-4 16:14:05

品三国之—成功的途径之与成功者共舞
新《三国》的第一节孟德献刀,曹操就出现了,年轻有为的曹操非常明白自己现在的地位,也很明白要成就一番事业不能单独靠自己一个人去慢慢的努力,而要想办法来提升自己成功的几率,让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得到更快的实现。虽然曹操对于现在的那些大臣颇有微词,但是他非常的明白这些大臣能够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第一个目标,也就是进入这些大臣的视野,让他们刮目相看,也是就有了后来的孟德献刀的故事。

在故事情节中是这样描述的,曹操在打听到大臣王允将要邀请众多大臣给自己祝贺六十大寿的时候,就想到要利用好这次机会。当众多大臣都到齐的时候,曹操出现了,曹操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登场呢,他是有想法的。首先他也想过可能会被拒绝赴宴,但是他还是做了这个选择,因为他同时想到了王允在众多大臣心目中的地位,从这个方面来理解的话,王允为了保持自己在大臣们心中的地位,最后是完全有可能允许自己进场赴宴的;选择在最后时刻出场,也就是想用这个最后出场并且职位低廉的自己能够受到大家的注目。他的这个做法果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实曹操很明白,这些大臣并不是真正的成功者,也就是一些有怒不敢言的抱怨者罢了,但是曹操非常明白如果自己要有所作为的话,自己首先一定要能够进入这些人的视野,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他们来了解朝廷的某些动态,同时也可以通过他们的人脉或者是影响能力来帮助自己实现自己想达到的目的。

反观王允,在曹操提出来要借刀并借献刀知名刺杀董卓的时候,王允很爽快的答应了,为何要爽快的答应呢?王允也考虑过事情的后果的,成功,那么天下将是另外一个局面,就算不成功,曹操死吧,反正和我的关系也不大,也算是借刀杀人吧!

曹操的这个做法在今天来讲,也就是要成功,或者要很快的成功,与成功的人共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当然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为何我们很多时候作为职场人,到一些企业去面试或者是在一些企业的网站及相关的宣传册上会看到,某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与某某知名人物会晤,或者国家某某高官到某某企业进行视察等等的信息,从这个层面来分析的话,这个现象也就很能理解了。

曹操的这个做法其实是自己主动的寻找机会去接近那些成功的有地位的人,而我们职场中,很多人,特别是针对一些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其实有很多机会并不是要自己花多大的精力去寻找机会,本来机会就存在了,但是他们就是没有这样的思维,所以放弃和错过了太多与成功人共舞的机会。

我们来看看以下两种现象,最近几年,很多培训机构都在主推一些类型的课程,比如:某某总裁班、某某知名企业考察团等等,因为他们很明白现在的企业家对人脉的重视程度,那么某某总裁班的学员基本上都是来自企业或者相关组织的高层,能参与考察的人也是企业或者组织的高层人士,这些高层次人士之间就可以有一个扩大人脉的机会了;这是其一,其二呢,为何现在家长在给自己的孩子选择大学的时候,大家对清华、北大、交大、人大及复旦是比较关注的呢,因为大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能进这些学校的学生在智商上都会高一些,同时这些学校的老师的层次也较高,那么也就算是接近了两种成功或者可能成功的人,一就是老师,二就是自己的同学或者学友。

还有的做的更厉害的,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朋友在买房的时候将买房的地点选择在了贵阳的某一个高端楼盘,可以说价格相对一些普通的楼盘来看,贵了很多,但是他和我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这辈子可能也就到这个阶段了,做一个小老板,但是我考察过了,这个区域的业主都是老板,就算我不成功,那么我的小孩和他们的小孩以后成为朋友的机会很高,也算是给他搭建了一个相对高端的人脉平台吧!

综上所述,与成功者共舞确实是成功的一个途径,但是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利用需要做好系统的考虑和识别;特别作为刚进企业或者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可以说企业里面任何一个人都是成功者,因为他们对企业的了解肯定比你多,所以一定要主动的去和他们进行沟通,请教,这样你的融入才能更快,而你的成长也会更快一些!

andy01 发表于 2011-5-4 16:14:59

孟德韬略初显,获命、招聘一石二鸟
《新三国》第二集《曹孟德流亡遇陈宫》中,曹操在亡命天涯的途中,经过陈宫管辖的县城,被陈宫县令的人所抓获。在审判的过程中,陈宫回忆起去京城求官的时候曹操曾经说的话“当今奸臣当道,京官不做也罢”。曹操看陈宫还能记住这句话,心里就有了反应。当陈宫将曹操押入大牢后,晚上亲自给曹操送饭,并问曹操为何要刺杀董卓时,曹操说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鹊之志”,陈宫想知道为何,曹操于是将自己的抱负说了出来,并告知陈宫自己一直在忍辱负重,为的就是有机会刺杀董卓。陈宫听到这里就立即给曹操下拜,并告诉曹操自己也很痛恨董卓,并想杀之,只是一直没有好的机会。

最经典的是,曹操说自己已经对刺杀很后悔了,陈宫疑惑,曹操说自己应该召集天下壮士,振臂高呼,组建剿贼义军,挽江山于既倒,救苍生于水火,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这才是我应该做的,就算是董卓死了,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枭雄祸国殃民。其实曹操正在说他的战略,也正是体现曹操战略抱负的经典时刻。当陈宫问曹操此去何为的时候,曹操又说了“归乡里,发天子诏,召集天下诸侯,兴兵讨伐董卓,重振河山,再造乾坤。同样的也是曹操战略的体现。

其实从这一集中,我看到的是曹操不但有清晰的战略,更有很细微的观察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曹操其实看自己已经没有活命的希望了,这个时候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就将自己的战略和抱负说出来了,第一是想说出来,让自己好受点,第二其实也是为了活命。

二、当曹操确认陈宫也是一个痛恨董卓并想刺杀董卓的人后,其实在心里就已经知道了自己不会被杀掉了。这个时候曹操打起了自己的第二个如意算盘,那就是将陈宫招为己用,因为曹操知道自己现在孤身一人,首先必须要有人才。于是将自己的战略、抱负及思路全部都说出来了,果然,陈宫听完后非常的认可曹操的做法和想法,并立即表示愿意和曹操一起来完成这个大业。

从这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曹操第一个员工的招聘模式,也可以说是曹操的第一个高管。我们也知道,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的竞争,对于人才的招聘和培养是企业的一个重点,而作为企业高管人才的招聘也更是一个重点中的重点。而曹操就明白这个道理,知道高层次的人才有些并不是看中现在的薪酬和待遇,而是看中的是这个企业的发展趋势及潜力,看看这个企业有没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可以说曹操给我们上了一次用战略招聘高层人才的课程。高层次的人才可能某些层面来说缺少的不是金钱了,可能更加在意的是其一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空间,如果你有战略的话,可能薪酬方面他不会非常的计较,因为他们更看中的是能一起将企业带到什么地方的问题。

同样的现象,其实在企业的留才中也存在,可能某些企业高层次的人才选择离开,并不是因为对现在的薪酬不满意,而是感觉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今后企业到底会到哪里,也有的是完成既定的战略意图后,想到另外的企业去担当大任,挑战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之,企业如果能够有很好的很清晰的战略目标并有明确的行动计划后,既能运用这个战略目标来吸引和招聘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也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保留那些非常优秀的想干一番事业的人才。


andy01 发表于 2011-5-4 16:15:30

跟曹操学创业
新《三国》第三集为《曹操起兵》,在看这集的时候,受到的感悟很深。可以说整个第三集讲的就是曹操如何开始起兵,如何开始建立自己的规划第一站。而这个过程,在我们今天来说也就是所谓的创业,创业很难,创业有高风险,这些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

这里的创业并不是单指第一次下海做实体或者是其他形式的组织,也包括二次创业、三次创业及项目业务的拓展。

在本集中有一个地方非常能体现出曹操的创业思维。曹操逃亡回到家中后,将天下的大势分析了下并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同时告知了父亲自己的想法。曹操的父亲就告诉曹操,自己已经将曹氏的家产全部变卖了,全部给曹操作为创业的开支。这个时候曹操与其父亲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我们来看看,分析下这段话。曹操的父亲曹嵩说:“儿啊,我已将曹氏家产变卖,得金两万五千,你可用它招募兵勇、打造战甲旗幡”。曹操说:“不够、远远不够,成大事者不可无钱,却又不完全在于钱,首先是人,得一英雄豪杰胜过十万金银”。我们再看曹操准备起兵,很多有志之士来投奔后,大家在商议如何参加袁绍联盟事情的时候说的话:“而我,已经给十八路诸侯准备了一份大礼,而这,恰恰是十八路诸侯最要紧之物,它的价值胜过十万雄兵,而这个礼物就是天子诏书”。而其实这个诏书是假的,但是却是天下人的真实心愿。

从以上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对创业分的非常的清楚,其思路也是非常明确,他知道创业需要最起码应该具备哪些东西,哪些东西是是最重要的,而哪些东西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又是不能少的。

从曹操与其父亲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曹操对创业的基本条件的判断是:要创业首先银两(资金)是肯定要的,但是并不是有了资金就能完成整个的创业活动,曹操的话是:“成大事者不可无钱,却又不完全在于钱”。其次曹操谈到的创业的另外一个条件就是人才,并且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曹操的原话是:“首先是人,得一英雄豪杰胜过十万金银”,人才是创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人才某些时候不但带来的管理和经营能力的提升,也可能是人脉的强势购入。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要的并不一定是最强的人才,而应该是最合适的人才,在这个阶段最合适的人才就是能志同道合的人来一起创业。再次,曹操在后来与大家商议加盟袁绍联盟的时候说自己给十八路诸侯准备了一项大礼,而这个大礼就是天子诏,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名分,一个名分问题。而放在今天,我们不可能在国家或者相关的机构得到所谓的天子诏,但是我们应该给自己的企业一个明确的定位,给自己的企业一个名分。

分析完曹操说的话后,我们来看曹操为何要在这个时候选择创业,他创业的条件有哪些,他具备了没有呢?

第一,作为创业来讲,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项目,什么是好的项目呢,这个就需要我们去分析调研了,找到所谓的蓝海在哪里。蓝海有一般有两种产生模式,第一就是大家都没有发现的新的机会或者利润增长点;第二就是大家都看到了,也是大势所趋的东西,是顺应民意的,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比如三国的起义,就是大势所趋的东西,也是顺应民意的东西。所以曹操首先选择的项目没有错。

第二,创业对资金肯定是有需求的,虽然曹操说他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他确实重要因素中的一个不能缺少的,所以首先得用启动的资金和周转的资金,资金的获得有多种渠道,比如自己出资、招揽人才的时候通过合作或者合伙的方式也可以募集到资金,还有采取其他的融资方式也能得到资金,但是募集资金就需要考虑你的项目的吸引力怎么样了,你的创业计划书及你的战略问题了。

第三,创业中人才是很重要的,曹操把人才看成是最重要的,因为曹操明白,人才可能带来的不一定是简单的管理或者经营,更有可能带来资金,也能通过人才再带来人才,通过这样的方式创业的资金和人才就能很快的到位。同时曹操也明白,创业中需要的人才的第一特性是志同道合。创业到一定阶段后,可能企业里面会有部分人并不是志同道合的,因为人多了,某些需求就改变了,但是核心团队同样要具备志同道合的特性。

第四,创业的时候还需要名分问题,在那时候叫做名分,在今天我们将他叫做企业品牌,因为只有你有了品牌,别人才能迅速的知道你的存在。

第五,在创业的过程中,适当的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现在创业成功的例子,有些是具备技术技能的,比如腾讯的马化腾、联想的柳传志,还有那些不是很出名的企业的领导;而有些是具备管理能力的,比如一些咨询管理公司的CEO,他们就是具备了系统的管理能力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最近创办了一个新企业的高建华等。

当然,以上例举的创业的因素不是所有,但是确是必须的。

从三国中,我们感悟到太多的管理和做人的道理,与其说是一部大型的历史剧,不如说是一部活生生的创业及经营的盛宴!

andy01 发表于 2011-5-4 16:16:01

部队前进、粮草先行
在看新《三国》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是粮草。不管是刘备这边的诸葛亮、还是孙权这边的周瑜,又或者是曹操的那些军师。因为他们都非常的明白粮草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没有良好的粮草支持,部队的目标是不能完成的,一个国家的战略也更不可能得到实现。

追溯到今天国家的层面来看,也是一样的道理,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粮草的保持与开发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为何很多国家现在在大力的发展民生问题,因为这些执政党也是非常的明白粮草对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可能经常在新闻上看到保秋收、保田地这些事件,国家就对这些事情非常的重视。

我们再来看看以下这些现象,在汶川大地震中,国家和一些团体在做人员救援的同时,也会做一个工作,那就是要及时的运送人们生存的一些东西,比如水、粮食等一些衣食住行的必需品;而在玉树地震中,也是同样的结果。所有的这些,都能很好的体现出了粮草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是一个团队的重要性。

回想这些现象,我们来看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职业经理人或者是老板,又或者是CEO对于财务的关注也是非常的明显的。往往他们在关注现金流量的时候更会同时去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企业的利润这些关键的数据。因为从这些关键数据中能很好的反应出一个企业的粮草情况。一个企业如果粮草的状况不好,就算你的装备再精良,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很好看。下面会例举两个企业管理中的现象来论证粮草对企业的影响。

一、     从和俊集团的破产看粮草的重要性:

金融危机的时期,企业管理界讨论较多的一个企业是和俊玩具集团,这家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玩具OEM厂商在短短的几个月就走到了尽头,因为当时笔者也刚好在广东东莞,也清晰的在现场观看到了一些现象,员工没有工资罢工、供应商不断的来追债、合作伙伴的退出等等现象,都让和俊集团的高管难以招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资金链的断裂,导致了这样一个玩具行业的巨人倒下。

二、     小电子厂商为何难逃被吃掉的命运:

这是笔者亲自经历过的一个事件,XX电子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的有名气,当时XX到我所在的工厂谈订单的时候,我们就了解了一些他们的策略,曾经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的一个小企业,接了一批很大的电子设备订单,但是就是这笔订单让这家企业从此改名换姓。因为订单的数量及产生的费用已经严重的超出他能承担的范围,在延迟交货后导致整个企业全部用来赔付了这家电子行业的巨头。笔者有幸当时参与了工厂订单的谈判工作,在谈判的过程中,我们经非常的关注整个蛋糕到底有多大,我们如果吃了结果是什么样的,如果选择吃的话,我们还剩多少粮草去作为周转。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到,粮草对于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这也就是为何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不但要关注创业的启动资金问题,更要关注用于周转的资金有多少,周转期是多长的原因了。

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一定要清楚企业的命脉是什么?在市场经济的规律下,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商量的,但是企业的命脉是一定要坚持的,也是唯一不能商量的。作为企业的各层次管理人员,我们必须要在企业的命脉保证的前提下去开展我们的工作,而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也应该是直接或者是间接能作用于企业命脉,为企业命脉服务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我们的企业命脉的实现,也才能保证我们粮草的正常,在此基础上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andy01 发表于 2011-5-4 16:17:13

从温酒斩华雄看人才的沉淀
温酒斩华雄可以说是一次经典之战,当然此战不是团队之战,而是个人之战。也可以说此战其实也就是关羽的成名之战。当然,此战中,刘备也运用了一些自己的策略在里面,这个策略不是帮助关羽斩杀华雄,而是非常适当的控制了关羽出场的时间。

在新《三国》第四集中,袁绍的十八路诸侯正在商议如何进攻董卓的时候,董卓派了前将军华雄来讨伐。盟军刚成立之初,各路诸侯都想在袁绍的面前炫耀下自己的实力。各自纷纷的推荐自己的的爱将去迎战华雄,只有刘备表现非常的平静,一直静静的看,而当关羽准备请战的时候,刘备拦住了关羽。一直到盟军的几大将领都纷纷落马丧命的时候,关羽再度请战,而此时刘备没有做任何的阻拦。当关羽砍下华雄的人头并仍到袁绍的面前的时候,大家感到非常的震惊,震惊的是一个马弓手竟然有如此的能力。而唯一只有一个人还是面无表情,那就是刘备。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两点。

第一:人才是要靠平时的积累和沉淀的:

如果说关羽平时没有刻苦的锻炼自己的本领,他敢出战吗?肯定不敢,如果说关羽对于华雄这个人没有那么的一点了解的话,他会贸然请战嘛,肯定也不会。而这个道理也很适宜企业中人才的沉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个层次的人才,很多人会认为,企业没有做到能帮助我们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企业发展的下一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很多人都是看到自己眼前的工作,而没有想过一段时间后公司可能产生或者存在的空缺岗位是什么?因为没有去分析,所以也就不会去关注自己到底会往哪一个方向去学习。没有做好平时的学习沉淀,当组织中出现空缺、或者是机会来的时候,自己根本就没有准备好,所以也就根本不能像关羽一样自己请战。职场中很多人,往往就是只关注自己现在做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或者非常的关注这个工作曾经需要的核心能力,但是往往缺少去考虑管理在进步,企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因为没有及时的关注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或者技术,导致与企业的发展不能保持一致,这样,当企业中出现机会的时候,也就不能主动的站出来“请战”。

二、人才的成功要把握好“请战”的时机:

人才的成功中,除了平时很好的学习和沉淀外,更有一个因素是要把握好“请战”的时机。“请战”时机的选择需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是否具备,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一个岗位的需求,可能“请战”的结果也不会很好。从温酒斩华雄的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关羽的一战成名除了自己具备的真实能力外,也包括刘备对关羽“请战”时机的把握。

在企业中,因为发展慢慢的壮大,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作为中基层的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保持知识的更新,以保持能与企业一起发展的趋势,同时对于机会的把握也要非常的关注,在机会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分析后把握住机会及时的“请战”。

andy01 发表于 2011-5-4 16:18:31

未完待续!

红尘HR笑 发表于 2011-5-4 17:24:29

一口气读完了,发现自己真应该抽时间看看三国了

andy01 发表于 2011-5-4 20:47:40

强烈建议去看,你会很有收获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集团开展看《三国、学管理》的原创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