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灵魂的门有一扇是音乐—记张铭音乐与人文素养讲座
打开灵魂的门有一扇是音乐——记张铭“音乐与人文素养讲座”2008-03-31 18:36:51 蒋鸣人/求是潮
编者按:音乐是一条河流,淌过生命的每一个细节,折射出灵魂的每一次感动。没有什么能像音乐一样触及到我们心灵的最深处,让我们忘却所有的卑微,接近崇高。
3月29晚,国际会议中心, 张铭,一位执着的音乐人,用自己对音乐的心灵渗透带我们一起领略音乐的无上境界,徜徉音乐的绚丽海洋。
“美好的音乐就像阳光、像雨露、像空气,生命中怎么能够没有美好的音乐呢!”
张铭老师先给同学们放了他最热爱的音乐家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一边教大家如何欣赏这首曲子,一边鼓励大家说出听后的直观感受。乐曲旋律悠扬,瞬间将同学们带入了美好的古典音乐世界。张铭老师借用了周国平的一句话:优美的音乐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追求美的同时找到了真,追求美的同时提升了道德修养,是善。几百年里,没有哪种艺术形式能代替音乐,特别是古典名曲。她们穿越了时间、穿越了民族与国界,可以洗净每一个灵魂,穿透每一颗被苦难和物欲蒙蔽的心灵。
谈起中国大学生的音乐修养,张铭老师表达了他的担忧:“你们错过了太多好东西。你们甚至都不曾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这并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由于中国美育教育的严重缺失。“你们听的流行音乐,甚至理查德·克莱德曼,都不过是快餐文化。流行音乐仅仅是走马灯,5000后莫扎特却依然伟大。”“音乐不是一种消遣,而是一种可以深入你灵魂的东西!”
张铭老师还说到了指挥家舟舟。一个个耳不聪、目不明的残疾人都可以被音乐如此巨大的改变,何况幸福得四肢健全如我们的这些人呢。“每一个正常人的灵魂都可以被音乐救赎,只要你也有一颗朝圣般的心,只要你愿意。”
“音乐是我终生的追求,而普及和推广古典音乐,是我生命的一个理想。”
普及古典音乐是张铭坚持了22年的理想。他说他最喜欢算一笔账:如果每年都能保证有1万人听他的讲座,那么10年就是10万人。如果他坚持满50年,就是50万人。这50万人,青年人占了绝大多数。他们会成家,会有自己的孩子。那么喜爱古典音乐的人,在50年后,将增长到150万。
“音乐是我人生的惟一精神寄托。这是种福气。我不敢独享。我希望用更快的速度把它传播开去。”
在普及古典音乐的道路上,张铭是孤独的。但他始终怀有激情,以音乐朝圣者的姿态追寻着他心中的香格里拉,仿佛一位古典音乐传达者,一直进行着他的边缘试验。投资上百万创办音乐图书馆,组建民工合唱团,给整个灵隐寺更换音响设备——这都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和一份佛心。
也许你觉得他的“疯狂”有些不切实际。但他的人生里有另一种非凡的真实与充实,他还能把这种真实与充实描绘出来,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在共鸣中把它升华起来,再传递出去。其实这也是心灵沟通的最美好的一种方式。
“音乐的本质,是怡情、教化,是启迪智慧的宝藏;音乐能使人超凡脱俗,音乐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我们的心灵不能没有音乐。
后记:
偌大的报告厅只坐了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张铭老师说,这就是古典音乐在中国的现状,我们没有必要回避这一点。但是来听讲座的同学,都是他的知音。哪怕只有一个听众,他也会把讲座进行下去。
整场讲座,张老师非常投入,充满激情,即使他今天发烧到38度。他时而激动,时而深沉,眼眶中闪烁光亮。每位同学都深受感染,被他普及古典音乐的执着精神感动。记者触电般地感觉到,眼前是一位有着刻骨铭心的宗教般信仰的老师,这在当下的中国是极可贵的。
三年前,我曾经经过断桥边的张铭音乐图书馆却只是在门口留连了一小会。讲座之后,我想我会去弥补这个晚了3年的遗憾。生活在杭州,浮华笼罩的西湖,经常能不经意间步入一片灵魂的殿堂,一方心灵的净土,对我来说,是幸福。
张老师每周四晚7点在紫金港建筑系馆203-1教室有古典音乐系列讲座。他真心希望,有更多同学来听他的课,将生命中的一小段时间托付给他,他会和你一起创造一点辉煌。
附录:
张铭,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2002年,他倾其所有,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民办音乐图书馆——张铭音乐图书馆. 5年下来,音乐馆经历了最初的入不敷出和现在的勉强收支平衡.对于这些,他只报以淡然一笑. 2006年,他又组建了“民工合唱团”,广受市民群众好评。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人,张铭始终保持着平静的心态,摈弃种种诱惑,真诚地、默默地、执著地从事着用高雅音乐提高素质、陶冶情操的事业,将普及、传播音乐艺术作为他的毕生使命。
本帖最后由 五自斋主人 于 2011-6-4 19:08 编辑
张铭和他的音乐人生
(2005-04-21 09:24:08)
序曲
五岁的时候,他想捉住那些坠入红尘的精灵
1958年的春天,小张铭5岁。他安静地趴在窗台上,仰望蓝天。
阳光是一张金色的五线谱,悠扬的乐声在上面轻快地雀跃着。细风吹拂过和平里的每个角落,
那些灵动的音符仿佛一群落入凡间的精灵。
小张铭扭头对妈妈说:“我想捉住它们。”之后的12年里,他一直跟随中央乐团和中央音乐
学院的老师学习小提琴。
在最后一堂课里,老师对他说,音乐可以净化人的灵魂。
张铭睁着大眼睛问,是净化所有人的灵魂,还是净化一个人的灵魂?
老师摸着他的头说,首先,你要把音乐放在心里。
间奏
这一堂音乐讲座,所有的人都听懂了。原来,古典音乐可以分析得如此生动。
1985年,杭钢中学的音乐教师张铭,调往浙江省团校艺术教研室。
他开始为那些年轻的团干部们讲课。
第一堂课。他说,从莫扎特的音乐开始吧!这个4岁就懂得作曲的音乐神童。
讲台下的年轻人都善意地笑了。他们说,张老师,我们连五线谱都没有学过,您怎么讲呢?
张铭略略地怔了一下,然后笑道,没关系,我们可以先来说说莫扎特的故事。
莫扎特在16岁的时候,彻底脱离了对贵族的依附。这是奥地利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独立音乐家。此后的生活,穷困潦倒。他心无旁鹜地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坚持创造乐观、流畅、充满阳光的乐曲。35岁,病逝。埋葬在修道院的贫民墓地里。而且,没有墓碑。
在年轻人安静的注视下,张铭说,那么我们就从《安魂曲》开始吧。
这一堂音乐讲座,所有的人都听懂了。原来,古典音乐可以分析得如此生动。
一个来自新昌的团干部对张铭说,张老师,您愿意送“莫扎特”下乡吗?只是环境恶劣一点,只有露天的戏台。
张铭说,讲授音乐,我是当仁不让的。
从这一年起,张铭就仿佛是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他觉得守住了讲台,就像农民守住了肥沃的土地。
这个播种音乐的农民,最喜欢算一笔账:如果每年都能保证有1万人听他的讲座,那么10年就是10万人。如果他坚持满50年,就是50万人。这50万人,青年人占了绝大多数。他们会成家,会有自己的孩子。那么喜爱古典音乐的人,在50年后,将增长到150万。
他常常为这个算法激动不已,等不及地想尽早迎来收获的季节。
1985年到2002年,张铭奔波在学校、机关和广场之间。共做了800余次讲座,听众超过30万人次。张铭超额完成了自己的预定目标。
1998年,每个周末的傍晚。浙江大学的草坪上总坐着数百名学生,等待又一场新的音乐讲座。
在那尊巨大的*像下,张铭一个乐章一个乐章地讲解着大师的作品。
他尤其喜欢解析《梁祝》。当化蝶的乐段奏响,主旋律荡气回肠地盘旋在这所百年名校的上空,张铭常常会激动得不能自已。他从不忌讳为了音乐而流泪。
高潮
35岁以后 ,当灵魂成为被放逐的对象,什么是人生的精神寄托?
2002年,张铭开始和妻子商量创办“音乐图书馆”的事情。
他说,到明年我就50虚岁了。可是,我依旧痛恨那些将时间浪费在无聊消遣上的人们。
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在接受严格的古典音乐训练。这12年的光阴,竟然成为我此后人生的惟一精神寄托。
这是种福气。我不敢独享。我希望用更快的速度把它传播开去。
妻子说,散福,就是为将来聚福。只要你愿意,我就支持你。
2002年8月8日,中河路上的一座大厦的四楼,“张铭音乐图书馆”正式落成。
他将家中的3000张CD全部搬进了图书馆。
其中,那张格里格精选集尤其陈旧。这是他买的第一张正版CD。1987年,在上海静安路的一家音像店里,他流连了很久,最后掏出150元,将其带回家中。
图书馆的总投入达60万元。张铭几乎倾其所有,但不管怎样,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他给每张桌子都配了高保真的音响。
在红砖砌成的墙壁上,挂着贝多芬的头像。愤怒的卷发与暴躁的眼神,仿佛一只桀骜不驯的狮子。张铭就在这堵墙下,开办他的音乐讲座。每个周末,雷打不动。
第一次讲座,出乎意料地客满。除了年轻人,还有老人与孩子。
张铭大受鼓舞。他说,我们先来听贝多芬的《命运》。这是一首英雄赞美诗,开篇第一句是,我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常常整夜整夜地冷清。张铭会独自来坐坐,舒伯特的《小夜曲》悠扬似春风。
他对在图书馆工作的年轻人说,没事的时候,你们也别总是发呆,要多看点书。有什么音乐上的问题,都可以问我。夏季,生意略有好转。有一些单位会来谈包场听讲座的事情。
1500元的包场费,还是有人觉得贵了。张铭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解释关于成本核算的事情,他只会说,那你们看着给吧。
曾经有人给张铭出主意:你不是艺术学院的老师吗,把那些小姑娘叫过来嘛。把讲台撤了,改成舞池,肯定有人捧场。
不愉快的插曲。比冷清更让人觉得不堪。
1998年的夏天,他和儿子顺黄河漂流而下。
浑浊且粗鲁的风,裹挟起激流中的朵朵浪花。岸上有农民在唱歌,质朴浑厚的歌声,引发了整条河床的共振。
在燕北高原,他们进入了一个不知名的盆地。一辆重型卡车顺公路飞速地开下来。四面山体,发出隆隆的共鸣声。
张铭回头看时,夏末秋初的太阳,距离地平线还有一米的距离。半边的天空被染透了。所谓残阳如血。
张铭手持相机,不停地按快门。他听见自己在毫无停顿地说话。
这一刻,也许再不能碰到。但现在,我就在这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眼泪。在夕阳里,折射出晶体般的光彩。
2005年,房东通知他,场租要上涨。但2003年,图书馆完成营业收入11万元,日常开支为10万元。
张铭不得不面对,他在不停地赔钱的这个事实。
在考虑了很久以后,2004年10月,张铭向政府发出了第一封求助信。他把自己称为“三步一磕的音乐朝圣者”。
杭州是一个过于讲究实惠的城市。杭州人最津津乐道的是南宋时的繁华盛景。他们像古人一样,喜欢喝龙井游西湖。强大的市民化生活方式,将本应流传开来的高雅艺术拒之门外。
张铭不觉得因为开了这个图书馆,自己就成了商人。他始终坚持,自己是在从事一项公益事业。他把这个200平方米的房子,当成了自己战斗的据点。张铭告诉政府官员,我非常希望这个图书馆能够成为“市民音乐沙龙”,在这个美丽动人的城市为音乐普及而奋斗。
尾声
在昏暗的偏厅里,张铭看见一尊涂满黄漆的人像,一个被风干了的男人。
1978年,25岁的张铭揣着一纸调令,由石家庄赶赴杭州。
途中,他忽然决定先去庐山。但是误打误撞,却进了九华山。
他在大殿里按照佛家的礼数磕头。一个和尚对他说:“施主,您是有缘人。请跟我来。”
这一天是地藏王菩萨真身出土的日子。在昏暗的偏厅里,张铭看见一尊涂满黄漆的人像。一个被风干了的男人,极其瘦小。两颊深深地陷了进去,却毫无凶悍吓人的感觉。他双手合握,举于额前。
2005年初,张铭接到市有关部门的通知。“音乐图书馆”被安排至六公园圣塘居。
5000多张馆藏CD,将在5月搬入新家。一所掩映在绿色中的二层木楼。
张铭音乐图书馆,全国第一家民办音乐图书馆。对生命价值的探索,正在进行。
(文/王恺华 都市快报)
张铭心语(2007/12/18 18:57)
·我把自己比作一步一磕的音乐朝圣者,只有这样,
我才能到达心中的布达拉宫,心中的香格里拉。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爱无疆,大爱无痕。
·艺术保存了人类深刻的人文精神,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人文情怀。
· 心中有,便能得以相见。
·流行音乐就像走马灯,但5000年后莫扎特依然是经典。
·美好的音乐就像阳光、像雨露、像空气,生命中怎么能够没有美好的音乐呢!
·音乐的本质,是怡情、教化,是启迪智慧的宝藏;音乐能使人超凡脱俗,音乐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在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所有的矛盾都化解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黑格尔曾说艺术最接近信仰;我却认为,音乐可以超越一切肤色、种族、宗教和信仰。
·人类所拥有的各种宗教、信仰的表达,很难达到人类在聆听伟大的音乐时所能体验到的精神的、心智的极其微妙、丰富、复杂的满足。
·历史是我们思维存在的视界,信仰是我们投身世界的承诺;前者是心灵的开放状态,后者是对生活现实的凝聚世界。
·在我们探索未来的视界、承诺和快乐时,我们将不再服从任何独断的声音,人类有着与身俱来的自由翱翔的空间,我们希冀着去追求宗教、科学之外的生命意义。
·音乐或许能为人类的心灵创造一个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我对自己的目标有信心,用生命传播永恒的音乐,并由此享受生命的意义、价值和本质的快乐;由此拥有了我自己;由此与涅磐成了最好最好的朋友;由此希冀着来世的美好与灿烂......
·你心里想着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人想着你!
·我建立了这样一个逻辑,并试图以此去影响客观世界:
1、以音乐艺术为起点、基础(音乐是人的本能、音乐由情感使然、音乐愉悦自身);
2、用音乐塑造情感世界(塑造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态度。追求情怀、普世情怀、人间性。);
3、培养、呼唤人文精神(呼唤对客观世界的呵护,呼唤以人文本、人性化,追求全面发展、本质和谐);
4、渴望并期待本质实现(价值体现、本质幸福、终极目标)。
·一般的观点常常认为,我们痛苦的根源都是外部世界造成的。人们不容易认识到,其实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们更不容易认识到,我们所有的快乐其实都根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而不是来自外部世界。
·我思考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做自己理想的、有兴趣的事就是快乐。快乐比成功更应该成为我们的最终目标。
·中国若想有出色的下一代,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育体系。
·这几行词,每每吟唱,总是让我泪流满面,不能自己: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
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孙楠《红旗飘飘》)
·与听众形成有激情、有灵魂的联系。
·我的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和终极目标永远不会改变。
·始终保持我们的激情、风格创造力和个性。
·我们必须随着心灵前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内心的指南。对于什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所在,能有一个出自内心的、本能的理解。这个理解是对激情、对责任的承担。
·找到回馈世界的路径,伴着真诚、敬意和尊严,实现梦想的追求。
·不管周围多么喧嚣,我都必须保证自己仍然能听到向往的音乐之声。
·是音符之间的空白造就了音乐。
·我们必须学会常常停下来,去倾听空白。
·在这个道德建设的过渡期,人们渴望着心灵被触动。美好的音乐无疑是我们周围喧嚣刺耳的聒噪中的清新之音。我们需要的就是一段不在噪音中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不像有些人那样苟且于世,我们坚持奉献世界的愿望和行动。必须关注的是你以何种方式达到目的,你的终极目标定于何处。
·有着心存高远的目标,就将永远沉浸在生命的欢愉之中。与人共享成功是最最幸福的事情
· 儒家是治世治人,佛家是救世救心。
心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心的问题是最难解决的,既很抽象又很具体,很复杂。
佛家把善放在最高层次,甚至成为唯一目标,唯一价值取向。大慈大悲,可以成为解脱人的非常重要的方式。这一价值取向在当今社会也是非常有必要加以强调的。
善、爱这一思维体系,可能对每一个微观世界的人有针对性,对中国当前社会走向有针对性。
我们的经济逐渐发达起来了,但是道德水准却明显下降了。我们每个人的钱比过去多了,但是幸福感却少了,这是因为缺乏善、爱的温暖。
心灵抚慰是一个大学问。
赵朴初曾说佛不是神,佛是人修行到达的一个境界。佛是觉悟了的众生。
现代生活把大部分人弄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中国有农耕文明的传统,突然进入都市文明,这种经验是前所未有的。既回不到过去,新的又接不上来,这个问题很严重。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之后,确实,需要认真面对的主要就是主观世界的命题了。
------张铭
这介绍详细,偶再来看一次
音乐让我们体会不同的人生~~ 音乐的本质,是怡情、教化,是启迪智慧的宝藏;音乐能使人超凡脱俗,音乐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音乐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