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五味杂陈 且听阿拉细说
关于培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不管是企业入职培训,还是员工业务培训,或是更高级一点的心理辅导、文化修养提升,或是非常专业的MBA课程,但凡你我,或是身边的朋友,多少都接触过。
纵观整个培训市场,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培训课程不胜枚举。从知名大学到私教小课,形式多样,让人眼花缭乱。
有人想选个适合自己的培训班,却最终挑花了眼,决心难下;有人参加培训,一边听课,一边拓展了人脉;有人为了事业,参加培训为给自己好好“充电”,打开思路;而有人却因为培训,让自己喜欢上了这样一种提升自我的有效方式,变成了生活方式……
每个人参加培训,目的都不一样,感受自然也大不相同。从这些故事中,可以品位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喜乐哀愁,也可以找到一些共鸣,或是一些启发。而这些参加培训的经历正像电视剧一样,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剧情。请看:
上集 想选个合适培训班咋这么难?
谭的故事:
去年底很顺,我升职,加薪,带团队。不过像我这种天天跟电脑打交道的人,跟人打交道却开始出现问题了,很多时候我没办法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似乎下属们总喜欢跟我作对。我怀疑是我的领导能力出了问题,于是兔年春节刚过,我决定利用周末的时间参加个MBA的培训。
紧接着,我开始上网查资料,到底哪一家性价比比较高。可是搜来搜去,发现很多都是培训广告,真的能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很少。更可恶的是,有些培训机构还找托儿,在网上发些假消息,说参加了培训有多好多好,我一看就知道那是骗子。
后来,我在网上联系了一家自称是北京大学下属的培训学校,加了对方用来咨询的QQ号。可是,还没等我多问几个问题,对方上来就让我快点报名,说人很多,时间有限。我这人性格挺怪的,越是说让我急着报名,我就越不想报。
没过两天,那位负责咨询的张老师在QQ里呼叫我,问我报名的事,“谭先生,您怎么还没来报名啊?我们马上要截止了。”我不耐烦地回她,“我再想想,我估计周末不一定有时间。”其实我周末有空,但就是不想答复她而已。
于是,张老师开始磨人了。“那这样吧,您先交个订金,如果决定报名我们再给你打九折,如果不来我们就退您钱。”当时我一听,就觉得不靠谱。我说,算了,不报了。
可这位张老师却很执着,“这样吧,您留个地址给我,我给您寄点资料过去看看,免费的。”我说,“不用了,谢谢。”
过了几天,我按着网上说的学校招生办地址,找了过去。那是在海淀区北大南门附近的一个小楼的一楼,看上去很不起眼。我进门后,那位自称张老师的原来是一位小女生,年纪20来岁,毫不客气地看了我一眼,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问到:“你找谁啊?”。
我自称住在附近,刚好看到,进来咨询。她这时笑了,问我想报什么班。她根本不给我太多说话的机会,就开始介绍他们的课程是国家知名专家某某某、北大知名教授谁谁谁作为授课老师。
我怀疑地插了一句,“能保证这些人一定来授课吗?”她说没问题。后来在她介绍的过程中,我认真地打量了一番这个所谓北大下属培训机构的招生办公室。一个破木桌子、两台电脑、地上一堆文件资料类的东西……总之,一个让人无法相信的招生办公室。
随后,我怕他们敲诈,赶紧离开。回到家后,我打开QQ,张老师又跳出来了,我没回她什么,直接拉到黑名单。
半个月后,在我大学老师的推荐下,我报了一个MBA培训,学的也挺好。只是因为自己找培训班,前前后后花了一个月,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不禁要问,想选个合适的培训班咋就这么难?
中集 课堂内外好热闹,人脉资源结识不少
黄的故事:
我是一个有家长作风的老板,厂里厂外的事情都由我一人拍板,有时还冲员工发点脾气。几年下来,工厂的产值始终徘徊在300万元左右,如何使工厂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了我最费脑筋的事。
2006年初,我们当地工商联组织老板进京培训,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问我报名的原因,我回答说,“感觉自己文化素质低,想不出个道道来。”
3月7日,中央党校来了一批新学员。这批学员共计121名,是来自广东、辽宁、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的民企老板。他们中,个人拥有的资产总额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此次中央党校之行,主要是参加第65期全国民营经济理论和实务培训班。
3月8日,培训正式开始,地点安排在中央党校办公楼东侧的教学楼206房间。在接下来一周时间里,有13位专家教授了“如何实现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生命周期与管理重组”等课程。
记得同学们谈起课程表上这些专业科目时,一位辽宁的老板在饭桌上很有感慨地说:“不虚此行。”“以前困扰自己的一些问题,到了这里都解决了。专家们对一般性规律的认识,比我们把握得更深刻、更准确。”
培训每天6小时,时间不算短,但晚上的座谈会、联谊晚会等活动却让大家觉不出辛苦,反倒是很热闹,认识不少人。由于授课的老师有大学的,也有政府部门的,所以通过这次培训,不仅仅学到了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很多“重量级人物”。有同学直言:"结交了朋友"才是最大的收获。”
在7天内,我没有缺席一堂课,并且详细做了笔记。更让我兴奋的是,此次北京之行让我结识了一帮朋友。我心想,以后到外地办事就有熟人了。
3月14日培训结束那天,同学们纷纷在中央党校门前合影,我想:“能在培养党和国家中高级干部的学校里学习,自感"不胜荣幸",总结此次培训,一个字:值。”
下集 遇到“瓶颈”及时“充电”,弥补不足还能扩展思路
阮的故事:
1989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到浙江。此前我曾在一家建筑公司做了10年的工程预决算工作。1999年,我以50万元注册一家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
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每年保持着20%到30%的增长速度,但看似平稳快速的发展背后,却有过一个大坎儿,那是2006年前后,公司的产品结构单一,公司的日子过得不错,但我明显感觉顶到了“天花板”。
怎么办?以后的路在哪儿?我选择了先埋头学习。我先后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EMBA研修班及其他专业课程,重回学校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不仅开阔了视野,更接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我把它们带回企业,与管理团队分享。学习、进步、提升,公司发展的脚步也越来越稳,2010年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
如果当初不调整产品结构,管理团队不通过学习提升运营水平,今天我们公司的年销售额应该还在三五千万元徘徊。
冯的故事:
我叫冯长青,2003年我辞去印刷厂工作,开始自谋生路,自主创业,借助园区的市场环境投身于内衣制造行业,经过5年的打拼,已是拥有20多个员工的小企业老板,年产值100多万元,自己感觉没多大发展,认为丰衣足食就已满足了。
2008年元月18日是个值得记忆的日子,程方工业园区来了政府扶持我们的第一步创业培训班。
通过10天的学习,我体会到了:微小型企业的发展正为中国的经济注入活力,而微小型企业的发展依赖小企业家的成长,因而,微小型企业家的成功需要政府相应的帮助与扶持。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需要创办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今天,我获得了这个好机会,我们必将从中吸取养分,将创业激情转化为理性的思考,取长补短,成功创业,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通过10天的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三点:员工是企业的生产力、顾客是企业的根本、发展是企业的命脉。
大结局 培训竟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栾的故事:
拼搏了大半辈子,终于事业小成。企业稳定了,子女成人了,丈夫有女儿照应,我可以脱身了。获得了“自由”的我,终于可以圆梦了。2006年我走进了北京大学,走进了北大乾元国学课堂。
一晃4年过去了,从读哲学到读国学精读班,每个月都来哲学系四院或治贝子园上课,感到很充实。听专家教授们讲课,引经据典,博学多识,谈谈笑笑中充满了知识和智慧。不仅启蒙了自己的思维,也使自己体会到这是一种精神享受。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爱国学了。与知己朋友聊天时,竟会情不自禁地聊到国学,聊到人生,聊到如何处理一些棘手的人和事。不知不觉中,一种难以割舍的国学情怀,已然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种不能放弃的生活方式。
其实,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在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设计上,我早已发现《周易》好用了。我不是用《周易》去占卜、去算卦,而是用《周易》的原理、原则、思维和方法去作决策。
我是做企业的,我自然关心企业如何做大、做久的问题。读了老子的《道德经》我受到启发,把老子的思想用于企业实践。依据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了集团发展战略,实施了战略转型;并积极培养企业的接班人,让新人出任企业法人代表,自己只出任董事长。脱出企业看企业,看得更清楚、更明白了。
篇幅有限,就写到这里吧。关于读孔子、读孟子、读荀子……还有很多很多的感悟,可以后续。也许是年龄的关系吧,近六十岁的人了,对人生的感悟或许深刻一些。
学习会上瘾 有意思,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