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员工会是这样的执行逻辑呢?
我们看一个例子,当小王接到经理的指示买一本《为结果而战》书时,第二天早上的八点钟,刚好是上班时间就去市场购买此书,一直到下午5点,也就是公司下班的时间,小王才回到公司,气喘吁吁地跑到经理的办公室说,今天从早上八点一直到下午五点钟,跑遍了所有的大小书店,已经尽力了就是没有找到经理要的书。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假设小王是按日薪领薪水的,请问是否要给小王发当日的薪水?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要发薪水了。如果第二天经理打电话给一家跑腿公司购买此书,并且谈好相关报酬。也是第二天的下班前跑腿公司打电话告诉经理说,他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去买这本书,同样没有买到此书。请问这个时候经理是否要给跑腿公司付报酬呢?我想这个时候大家肯定地回答不要,因为跑腿公司并没没有买到经理要的书。情况完全相反了,同样的一件事情得到同样的结果,而因为两个不同的人去处理,对要求付报酬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为什么?这显然很矛盾。从买书这件简单的事情中,可以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是“苦劳”逻辑也就是说,只要按时上班,该走的程序走了,该说的话说了,至于有没有创造企业需要的结果并不重要,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在外部市场,企业是按照“功劳”的逻辑,凡是给客户提供的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是按照实际价值或预先谈好的报酬付费,只要未达成预定的结果,就是无效的。无论你多么劳累,企业也不可能对客户说因为加班加点地工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完成这个订单,所以要多付些报酬!如果企业遵循的是功劳逻辑哪会怎样呢?企业的本质是赚取利润,没有利润的企业不是真正的企业。利润从何而来,利润是由企业的员创造的,每个员工只有在每天的工作中创造价值才会有利润。那么创造价值成了员工工作的底线。执行的结果是什么?执行结果是指透过某种手段来创造价值的行为与结果。它具有可衡量性。没有创造价值的执行是无效的。 这个问题值得反思啊! 这和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又关系,如果企业倡导以结果为导向的文化,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个问题真的很值得讨论。 其实这个问题逻辑没有错。
雇佣员工,买的是劳动时间。要的是主要工作成果。
向专业公司,购买的是服务,是结果。
一家专门提供餐饮的公司,你购买餐饮服务了,理应得到回报付款。
可你不会要求行政类的员工,说今天有加班的,你给大家做顿饭,让大家吃好吧?
另外,所付的报酬的多少也是不同的。专业公司,有批量优势,虽然单价不一定高,可相对来说,还是很贵的。因为他的单价里,包括了他的人工费、房租、利润等等。可付给员工的,只是日工资。 企业到底是该注重结果还是注重过程呢? 最主要的,经理应该引导小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导向不同,结果不同,
企业应该来深思诸如此问题的了。 所以要绩效考核啊,在多长时间内,安排多少任务,完成率是多少 所以要建立以能力/绩效为导向的薪酬,晋升(淘汰)体系。
短期看似乎存在一些不合理,长期来说必定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