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其 发表于 2011-8-11 14:56:12

久违了-招工

      最近,我们国企准备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招工。范围是面向国企职工子女,年龄是18-28周岁,文化是高中。
      提起“招工”两个字,我想恐怕记忆最深的应该是50岁左右的人了。这两个字曾盛行于70年代和80年代初,曾经冲击过多少人的心扉,也曾经让多少人实现了进城当工人,吃商品粮,端铁饭碗,拿固定工资的梦想。同时,也令无数人梦想毁灭在这两个字上,成为了个体户,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批“万元户”、“暴发户”、甚至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那个时候,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一边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边在翘首以盼“招工”信息,以便更快的脱离“苦水”,回到城里;城市里大批的待业青年,期盼着“招工”进入到国企和事业单位,以便成为正式职工,就连那些户口是农村的青年也不安份守己,幻想着国家出台新政策,打破“招工”禁区,允许农村户口的人和城镇户口人一样进行“招工”竞技。可以说,那个时候除了少得可怜的大中专,技校生毕业后被国家分配到国企事业单位,有幸端上铁饭碗外,唯一的途径就只有期盼“招工”了。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经济改革政策的出台,国家逐渐取消和停止了国企和事业单位的“招工”,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批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到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加之国家支持和鼓励城镇无业人员自谋职业,自我经营。因此,进工厂当工人,进事业单位当干部的梦,渐渐地被先富起来的“万元户”,个体“暴发户”(即第一代富豪)所唤醒,人们开始不再迷恋和看重进国企“当工人”,进事业单位“当干部”,于是出现了百万国企和事业单位员工“下海”经商,千万城镇和农村青年南下广州深圳“打工”的浪潮。由此,在中国南方和东南沿海城市,孕育了一个个大中型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同时,也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和CEO。
      当岁月进入到新世纪后,招工进国企进事业单位谋求一份固定工作的传统观念和思维,首先被新一代成长起来的80后所唾弃,甚至耻笑。他们不再满足父辈们每个月拿那么一点固定工资,端个铁饭碗,在没有活力,死气沉沉环境中混日子的历史陈迹,在他们身上更多的体现了时代的叛逆和鲜明的个他们选择了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知识和才能,能够有更多的成长机会和能够拿到更多薪水的民企、私企,进而催生和造就了中国大地无数的白领、金领、企业家、CEO。使民企私企像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生根,开花,结果的感人局面,从而使中国民企私企的GDP一下子占到了国民经济GDP的30%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地呈上升趋势。
      已经多少年没有听过国企招工这件事情了,就连“招工”两个字也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退却了。如今突然听到“招工”,还有点感觉新鲜和不适。
     “一石激起千层浪”。“招工”信息一公布,立即在我们国企职工中引起热议,是啊,我们国企也是二十多年没有进行过“内部招工”了,许多职工正在考虑让自己已经考上大学正在读书的子女回来参加这个千载难逢的“招工”呢,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子女即便将来大学毕业也未必能够找到一份工作,也未必能够进入到国企端铁饭碗。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进入国企你的子女是不是就一定进入了“保险箱”,就不会面临失业,是否想过也许自己的这个决定就会葬送儿女成为“科学家”、“企业家”的梦想呢?只是为了一份国企的工作,只是满足让他们回来当一名普通的岗位操作工就断送孩子本来该有的美好前程吗?我想,绝大多数父母都不会的。也许在国企,为官者可以为自己的子女安排一个不错的工作,但是谁也不可能把官做到死。
      “招工”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字眼,引发了我无尽的思绪: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的哥哥在八十年代初通过招工进入到了粮食局,这个在外人看起来很不错的国营单位,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家体制的转型,如今的粮食局早已经不姓“国”了,而成为私企老板经营下的生产企业了,我的哥哥也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手捧“泥饭碗”的打工者了。
     事过境迁,物是人非,社会就是这样的残酷。谁又能预料以后的事情呢?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拾起我国70年代这个词的恐怕全国也只有我们这个国企才会有这么大的胆量,才会在新时代推出这个创新。

nini5460 发表于 2011-8-11 15:06:30

恐怕这算是另类国企吧!多数企业还是实行近亲回避。

凊伈 发表于 2011-8-11 17:17:19

国企准备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招工。范围是面向国企职工子女

招工的辛酸楼主是体会不到了 本帖最后由 凊伈 于 2011-8-11 17:22 编辑

子其 发表于 2011-8-29 15:11:18

国企招工中每一个流程,我都是亲身经历者,毕竟招工都需要通过我们做人事的这个部门来执行,谁的心酸和看不见摸不着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久违了-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