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sj 发表于 2004-2-19 14:09:00

人才竞争,中国还缺什么?2


北京浩竹猎头公司总经理王长江也强调,责任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他说,一个人对社会也要有起码的责任感。如果你去国外做一个调查就会发现,在同样的能力情况下,80%以上的企业都会选择有公益事业经历的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牛雄鹰认为,从聪明才智上讲,中国有的是人才,但中国人的诚信却是非常令人担心的。可以说,诚信是中国人才的稀缺资源。话说回来,既然诚信是稀缺资源,如果一个人尽力使自己的诚信度比较高,他的机会就比别人多。


牛雄鹰说,一个人的诚信受三方面影响:一是个人的价值观;二是其所在组织规范程度;三是环境,包括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社会风俗习惯等。因此,中国人诚信的缺乏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甚至和我们的民族性有关。正因为中国目前缺少诚信,而诚信又是如此重要,所以,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诚信的人得到奖励。


改善人才考评、教育环境


纪云说,对人的评估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相当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比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岗位描述、考核方式和水平等等。通常人们都知道管理人员需要决策能力、预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敏感性、成熟度、感染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但怎么把这些能力量化?有多少机构和方式可以量化?


王长江认为,入世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借鉴国外企业用人方面的经验,比如国外企业用人时可能考察人才是否热心公益事业、是否有过志愿者经历,如果是会优先录用,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才更容易有责任感、更容易与人合作、更容易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复杂的企业市场环境;再比如国外企业在用人时往往需要人才提供以前企业的推荐信,往往考察人才在原来的企业是否出色,这就会促使人才在每个工作阶段努力工作,担负应付的责任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他说,当前国内的猎头公司在人才评估和推荐时,不得不迁就中国企业的要求,必须推荐行业、专业、经验都符合用人单位目前情况的人才。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能风险比较小,这实际是一个误区。相比评估,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


从职业经理人来说。目前,作为“管理者摇篮”的中国MBA教育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人们对此并不乐观。


纪云说,中国MBA的理论素质很高,但实践能力不行。而实战经验又不是两年MBA教育中能学到的。


王长江认为,MBA是培养企业领导人的,如果学员原来没有任何等管理实践,没有在市场化企业中的实际感受,没有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是很难达到培养目标的。不仅在MBA的教育方面,在中国的教育体系目前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现在就有很多企业不招高分学生,而看这学生在学校里做过什么社会活动,参加过什么社团组织,参加过什么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可以反映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企业更喜欢对工作有责任感的员工。


林泽炎从更广泛意义上对知识型人才在职培训提出建议。他的建议包括:将发展规划和战略规划融为一体;加强职业生涯开发与其他人力资源系统的联系;让职业生涯开发系统更具有开放性;通过技能培训和责任制加强管理人员在职业生涯开发中的作用;开发与推广互教互学方法及其他集体性发展方法;强调在岗发展,淡化传统的培训方法;重视工作内容的丰富和平级调动;发现和开发转岗的能力;在职业生涯开发中纳入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分析;将职业生涯开发与质量创意联系;全球环境中员工职业生涯开发的实践。


林泽炎说,人力资源管理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其重点是如何开发与管理知识型员工,对知识型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使用人才,仅有一纸合同,便会显得如此脆弱、苍白无力。如今人才寻求的是一种“价值共鸣、远景共建、事业共干、发展共求、利益共享。”因此,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不仅有纸面契约,还应发展心理契约、情感契约、价值契约等。为此,企业只是员工共同搭建的一个舞台。舞台上的所有人都是以价值为纽带的战略伙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是“利益共同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才竞争,中国还缺什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