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小吃四——鱼丸与光饼
福州临海,自然海产品就比较丰富。不过对于过去艰难的日子里,即使有靠海的优势,日子也得紧巴着过。于是老百姓就想了很多方法,充分利用各种鱼类资源。比如把海里的小螃蟹用糟(也就是酒糟)腌制成下饭的小菜,又比如虾油也是如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福州的虾油是我吃过最最好也最最正宗的,晶莹透亮,极鲜美。不过似乎制作起来就不是那么卫生了,好象是什么小鱼小虾的都丢在一起,连同苍蝇之类的,最后渗出物就是它,又叫鱼露。福州人基本上煮菜都要加上一点,堪称一绝。
福州另外一个比较有名的小吃就是鱼丸。
在福州,很久前就是猪肉比鱼贵重。于是鱼就沦为了包在猪肉外面的陪衬。鱼丸就是用各种鱼(据说以鲨鱼肉最好)的肉剁成鱼丸酱,调和上地瓜份,搅拌成鱼羹糊,然后用来包肉馅。煮出来以后鱼丸漂浮在清清的汤上,加上葱花和虾油等,极尽味道鲜美之能事。福州的小店经营鱼丸的无计其数。但是真正好吃的并不是特别多。原因是随着物价的调整,盈利空间就越来越小。很多人只能选择倒闭或者偷工减料。鱼丸里的鱼肉倒是越来越少了。而福州比较有名的如大福星鱼丸,经营也是每况愈下,倒是一些小店经营得比较有特色的,生存下来倒是热火朝天的。就我所知道的,福州比较好的去处是黄巷。好象是叫什么永和鱼丸吧,比较适合外地人的口味。不过我经常去的倒是交通路与茶亭街交叉路口的地方。那里的鱼丸店人总是挤的,除了鱼丸还有鱼滑和燕皮。鱼丸很便宜,2块钱4粒好大的,吃的时候多加一点清汤,另外一定要加一点胡椒粉和醋在里面,味道又鲜美了许多。我刚到福州的时候,这家店每天晚上只做到5点多鱼丸什么的就都已经卖得光光的。有时候晚上去吃还都煤得吃呢,怎么样,够NB吧?
福州还有一个特色叫光饼。光饼不是说会发光的饼,而是因为它的发明者是戚继光。就是抗倭的那个。光饼是用纯面粉制作的,小小的象杯子口大小。火烤而成,原理有点象新疆的馕,表面也有芝麻。不过比馕要薄很多。重要的特点是中间有一个小孔。据说当初戚继光带领抗倭的时候粮食不方便带,于是用线将烤好的面饼挂在士兵的脖子上,吃起来也很方便。于是就流传下来。想想当初条件也够艰苦的。不知道当初那些倭寇是怎么样解决后勤问题的。还传说戚继光的士兵进城的时候由于其军纪严明,好多老百姓都烤好光饼冲着队伍丢过去,光饼很硬啊,估计很多人被眼冒金星的砸个半死。可见吃顿饱饭也确实不易。
光饼店我知道的属一个地方最好,那是在北大路南段,一家小店里面四五种,有带肉的有不带肉的,经常好多出租车司机特地挺下来买上几块钱的,他们一吃,我们坐车的口水也跟着流,真的很香。
其实光饼是福建建瓯的好,而鱼丸是连江的好,不过距离福州还都不算远,于是就都算做福州特产了。
关于光饼的故事倒是很久前就听过
现在再听还是感觉很亲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