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第1个月的工资
50年前,一位大学毕业生领到的第一笔工资,是56元整;50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翻了几十倍,达数百元甚至几千元不等。50年来中国大学生“第一笔工资”之变,小小的数字可以展示整个时代的发展进程。50年代:黄耀明 1955年大连海运学院本科毕业生,国家交通部内河局长江船舶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他在1955年10月7日这天上午,从机关财务室领取到了他平生的第一次工资,数目是人民币56元。那一年他22岁。
60年代:冯勋伟 1965年华东纺织工学院(现更名上海东华大学)本科毕业,现为博士导师。当时决定留校当教师的冯勋伟非常满意,因为教师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各类票证补助。那时候是按级发工资,冯老第一个月工资是58元5角,“好像是21级,反正就是这么多。”
70年代:许为国 工农兵大学生,1976年华中师范学院毕业,现任湖北省计委某处室处长。他第一个月的工资是52元,标准的行政23级。
80年代:黎秋菊 1988年湖北师范学院政治系毕业,现供职武汉市汉阳区交通局,病退在家。他一毕业就幸运地赶上了多年来头一回调资:第一个月黎秋菊领到了84元的工资。
90年代:地域不同起薪相差3000块。
受访者1:方伶俐 中南政法学院96届经济法专业毕业,现为湖北某报业集团办公室文员。工作地:武汉市。方伶俐1996年刚到报社的第一个月工资为376块,这是杂七杂八加起来的总和。
受访者2:胡坤 1997年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毕业,曾供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工作地:深圳市。“1997年我第一个月的正式月薪是4000多,是指税后的!工资单上有很多名堂,一大堆!比如,理发费、洗澡费、书本费!”
2000年世纪之交:起薪多少由市场决定。
受访者1:黄远锋(化名),2003年湖北大学法律系毕业,当前状况:上海东漂族。第一份正式工作,为广州一家媒体驻上海的办事处跑发行,工作就是每周负责到火车站提广州托运来的3000份杂志,然后分送到全上海市500多家分散在十几个区的报摊亭。一月四次,风雨无阻。2003年10月中旬,黄远锋拿到了平生第一个月工资:1100元。
受访者2:陈建刚,2002年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当前状况:自办公司。陈建刚第一个月拿到12000元工资,等到做满第六个月时他向公司老板递交了辞职报告,而且还主动交了30000元的违约金,没有任何争执发生。
中国大学生包分配的制度,从1996年起(特别是1998年之后)被逐渐打破;90年代末开始的扩招、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等因素,使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进入由市场主导调控时期。
大学生第一个月的工资,也从养家糊口,渐变成养活自己、包装自我、享受生活。大学生不再为第一个月的工资而斤斤计较或者裹足不前,而是开始从中分析自己的价值,预测职业发展的前景,并将它作为下一份工资的主要参考和讨价还价的资本。
我的观点!
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免费为公司提供劳动力,从而得到工作经验的说法又怎么讲??大学毕业生
研究生毕业又如何呢,可能还不如大学生呢意义?
看完本文,我不明白这有什么意义?几十年前跟现在的工资水平能这样对比吗?那当时的物价,当时的需求与现在又怎么去对比?要说对毕业生有指导意义,那就应该归纳一下现在一些职位在各地区的平均市场价,这样谈待遇时才有指导意义。it reflect
the job market has coming to free competitive时代变迁
工资当然也要变,变的不仅是工资还有物价呢!时世造人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市场准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