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巴的鱼
发表于 2011-8-29 08:57:51
16、 前次写如何管理上司,今天凑巧又看三国杨修那一段,心有所感。杨修素以聪慧过人著称,却不懂低调谦让,常常炫耀,做事缺少分寸,这是上司忌讳的。我们不能期望每个上司都因为爱你的才能就能容许你自作主张、没有分寸、逾越、高调,这样的上司可遇不可求,因此,我们必须能做好事,还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chenyixinkai
发表于 2011-8-29 15:06:29
回复 41楼 蟹蓝 的帖子
很赞同!
吴中集团
发表于 2011-8-29 15:39:05
说得不错 有点意思
hjde
发表于 2011-8-31 14:19:31
回复 49楼 大尾巴的鱼 的帖子
孔明和刘备,很难界定是下属和老板的关系,很有点亦师亦友的感觉,刘备死时孔明放声恸哭,我想如果孔明先走,刘备也会悲痛欲绝!
这种关系,已经超越了责任、忠诚、敬业的范畴,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千年以下,曾有几人做到?
steven4ever
发表于 2011-8-31 15:31:21
回复 44楼 蟹蓝 的帖子
说得太好了!~曹操一直在考虑,甚至将曹丕的意识中也注入这样的思想。但人算不如天算。司马懿的忍,战胜了曹氏两代君主的猜忌。
蟹蓝
发表于 2011-8-31 16:30:07
回复 49楼 大尾巴的鱼 的帖子
刘备在没有遇到孔明之前,说难听点就是流寇,说好听点就是落难英雄.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四处投奔,他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发动战争,曹操和孙权是为了地盘,为了天下而发动,而刘备是盲目的,没有一个战略目标,孔明给他指明了方向,美其名曰恢复汉室,其实也为了一己之利.所以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三个帮绝对不能都是武夫,要不好汉永远成不了好汉.
蟹蓝
发表于 2011-8-31 16:51:21
回复 48楼 大尾巴的鱼 的帖子
诸葛亮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性的结局,诸葛亮属于那种极其负责,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而且他信奉脚踏实地做事,决不用阴谋诡计.导致有很多次可以奇袭敌方大本营的时候都没有抓住,用三国志里的一句评价他的话来总结,原话忘了,翻译过来是他善于理政,军事上弱于治国才能上.
jasonhrs
发表于 2011-9-12 23:31:18
收藏、支持、关注!
晓义
发表于 2011-9-17 17:59:57
赞一个 {:5_208:}
古月11
发表于 2011-10-25 20:29:42
个人不怎么喜欢诸葛孔明,我喜欢曹操,期待关于这两人物的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