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排辈“潜规则”要不要打破?
百度一下“论资排辈”,在百度百科出现了这样的解释词条。论资排辈
【发 音】 lùn zī pái bèi
【解 释】 论:根据;资:资历,资格;辈:大小或前后顺序。根据资历深浅、辈份的大小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
与论资排辈相对立的是“不拘一格”
同样的岗位,老员工的薪资要比新员工高;同样的能力,老员工会优先提升;同样的节日,老员工发的礼金比新员工多;同样是员工,老员工有股权激励,新员工只能先熬着……在很多利益分配面前,老员工总是享受优先权,这就是有人爱,有人恨的“论资排辈”。
“论资排辈”无疑是一个“但见旧人笑,那闻新人哭”的利益分配规则。新员工,老员工,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打破,新人抱怨没有用武之地;打破,老员工悲叹“飞鸟尽,良弓藏”。
“论资排辈”从某种程度来讲有点像“潜规则”,绝不会作为企业管理制度写进劳动合同以及任何书面文件,但又作为一种公开的现实长久存在,即便是在“绩效管理”盛行的今日也无法撼动其根基。
据明末清初的史学家顾炎武考证,“论资排辈”的由来始于北魏崔亮推行的官场制度。当时崔亮担任吏部尚书的时候,正赶上武官得势,太后下令要选拔武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做官。但是僧多粥少,各地方政府争相举荐本地人才,前任吏部尚书被迎来送往的“公关战”折磨得焦头烂额,结果还惹得众人都心怀怨恨。于是崔亮上奏,建议采用新办法,不问贤愚,完全根据资历任用官员。资历不够,即使其才能完全胜任也不录用。庸才下品,资历够长就提拔任用,这套方法为选拔人才的吏部减轻了压力。
崔亮的政策在当时也遇到质疑,认为这种方法会打击后学勤勉上进之心。而崔亮则为自己辩护说,礼部尚书要了解天下人才,无异于以管窥天,未必能选得真才,况且在高层各利益集团争相塞人的压力之下,这无疑是规避争议的最保险之法。
现代企业无疑面临与“吏部尚书”一样的难题。
从现代舆论上来看,对于“论资排辈”,喊“打”的比喊“好”的多,不过这不代表反对者比支持者多。因为喊“打”的是求贤若渴的机构和企业,或怀才不遇、发展受压抑的职场新人,他们不平则鸣;而“论资排辈”的既得利益者——职场老人们,很难站出来公开为其辩护,一方面有“得了便宜卖乖“的嫌疑,另一方面,大家对这个规则本身的合理性也心存犹疑。
“两利相权择其厚,两害相权择其轻”,在孰厚孰轻,破与不破的问题上,作为企业,到底该如何取舍?
沙发吗??沙发啊?!!!{:5_203:} 论资排辈在有些方面是可以体现出来的,比如薪酬上的年功工资,福利品发放方面多一点、带薪休假长一些等等,但岗位工资我认为应该是一样的,对岗不对人,能力一样的拿的就一样。 其实我觉得这个东西未必是不好的,有些国家采用这种文化,不也经营的很好么。
只能说论资排辈的好坏,取决于企业的性质、行业的习惯、企业的文化、老总的个人风格和整体的宏观文化环境。 我觉得论资排辈是有着典型的中国特色,可能这种情况在外国也是很少出现的.怎么说呢,就像水稻最适合种在南方,小麦最适合种在北方一样,换了地方,它就可能就不是同一样的东西了.我个人看来论资排辈非常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导致一些新鲜的理念都被一些所谓的经验所阻碍,经验固然重要,如果没有牛顿的一个苹果,也许人类的科学还无法发展到现在的高度.今天刚看了一个德鲁克的PPT,感受颇深,他说我宁愿找一个犯过错的人来当总裁,也不原意让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来担当高层.所以,论资排辈的潜规则必须打破,但是中国传承了这么多年的规则能那么容易打破吗,我抱悲观态度. 中国特色.
福利还这样的,就有点过了 回复 1楼 威哥1号 的帖子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都一直强烈反感排资论辈的行为。谁要是在我面前说谁谁谁老资格老前辈很出名,第一印象我就对这人没好印象,哈哈,没办法,源自于自己切身经历。
曾经年少轻狂时,工作不到2年,得知局里可以报名考经济师、经济员、政工师等职称,就去报名,一下子被打回来,干部部的人说不够资格,NND的,刺激是相当的大,拿到政工师或者经济师的职称,待遇可是不一样的啊。从那时候起,就对这个论资格的行为有反感。
后来,加工资,调薪的时候,满一年调多少,MD!那时候我的工资才63元,可是拿了2年,加一次才给73元,加10元。跑去找领导,领导说:这是规矩,历来都是这样的。一点也不安慰一下,我就直杠杠地回:那我就玩,什么时候加到我满意的时候,我才工作做事,反正是铁饭碗,混的起。于是真的不管工作,跑去学习,哪里有图书馆就钻进去,任凭单位怎么找人,就是找不到,最后被图书管理员告密说我在图书馆睡着了。
我一直认为:资历≠才能;能力≠辈分,哪怕是资历资格能反应实践经验,但是,经验那玩意,最能让人固步自封!{:5_228:}
说到这里,倒是想起来海尔的“首席工人”。
“首席工人”在海尔可能做的久了(多久我忘记了),就可以享受和张瑞敏一样的待遇:被别人称呼为“主席”,意思就是:工人没有很高的行政地位,但是有很高的专业地位。
这就提示了我们做HR的人要注意:对Human中的“H”要大写,不要小写。哈哈
什么意思呢?
H就是两条腿走路,就像上面首席工人,走管理路线、专业路线、技术路线等,几管齐下,百花争艳。
h就是一条腿走路,就是排资论辈,让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论资排辈要打破,但是打破谈何容易呀? 有理,能完全抛弃吗?当你变成老员工时如果一个新员工享受和你一样的待遇你的心里是什么? 现在的潜规则太多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但是说打破,却是很难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