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南华宝刹 沐六祖佛光
本帖最后由 zhou_stones 于 2011-11-5 10:43 编辑http://bbs.chinahrd.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111/02/214212r0ozo147z4rhi0ko.jpg
礼南华宝刹 沐六祖佛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首偈语,终使惠能得五祖弘忍密传衣钵,成为佛教禅宗六祖。
“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身何处是真依?”——一首七言诗,表达了一代大家苏东坡对南华寺深挚的向往之情。 曹溪,因居住过曹操的裔孙曹叔良及其后代而得名;而曹溪终以六祖惠能及南宗祖庭而流传于世。
曹溪宝林
南华寺之所以名扬天下,并不是缘于其地理位置,亦不缘于几个帝王的赐名,而是因为六祖惠能大师在此设坛讲经,弘法三十余载,并在此创立了禅宗,南华寺也因惠能在中国佛教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着无以计数的僧俗人众。
据史料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航海至粤,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美异常”,见此地“山水回合,峰峦奇秀,叹如西天宝林山也”,遂建议在此建寺。时韶州牧侯敬中将此议奏明梁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额“宝林寺”。隋朝末年,宝林寺毁于兵灾。此后,比丘尼无尽藏发动乡绅重建宝林寺。
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六祖惠能回到曹溪宝林寺,大开法门,设坛讲经,在此说法三十七年,此间群贤毕至,前来求法学禅者,络绎不绝,使南宗禅法大播于天下,宝林寺也迎来了全盛时期,并与嵩山少林寺并称为禅宗祖庭。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女皇帝武则天特赐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等物。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将寺名赐改为“中兴寺”;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再改“法泉寺”;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太祖赐额改称“南华寺”,沿称至今。 元末,南华寺三遭兵火,颓败不堪,众僧日散,祖庭衰落。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憨山禅师大力中兴,僧风日盛,然至明末,南华寺又复荒废。清康熙七年(公元1688年),平南王尚可喜将全寺重新修饰,使禅宗名刹焕然一新。1934年,虚云和尚重修南华寺。 仰慕六祖,故心系曹溪南华寺。九月二十八日一早,从东莞出发,过广州后,走京珠,上午十一时许,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高速公路,抵达韶关境内,自曹溪出高速,转至106国道,前行数公里,抵达南华寺。
南华古殿
曹溪门正对106国道,背倚宝林山,面对曹溪河,青山滴翠围绕,是南华寺第一山门。门前一片开阔的广场,门上方高悬一匾,嵌“曹溪”二大字于其上,门口还悬有赵朴初老先生所题“南华禅寺”,门旁有一副对联,联曰:“庾岭继东山法脉,下联曹溪开洙泗禅门”。 作为南华寺的第一道山门(又称头山门),曹溪门并不大,但进入之后,古木参天,气势磅礴,豁然开朗,整个殿堂在同一中轴线上,结构严密,主次分明,使人能感受到禅宗祖庭的气势。曹溪门不远处,即是南华寺的一方土地神,又称樟树神,然后放生池,池为椭圆形,上建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五香亭。初看五香亭,不知何意,回来后搜索典籍,方知五香亭表述的五分法身香即代表最殊胜供佛之香,五香谓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过了五香亭,便见一山门,门侧书“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联语,横批是“宝林道场”,这便是南华寺的第二道山门——宝林门。宝林门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清代及1912年重修。自宝林门进入,钟楼、鼓楼相对,立于两旁,正对面是建于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的天王殿(原为罗汉楼)。殿正中央供奉弥勒佛像,后面塑韦驮像,两边塑四大天王像天王殿。在弥勒佛的两边,悬挂着一副对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一副对联,几多禅意,道尽了人间的烦忧皆为自身所致:解脱由你,束缚由你;奋进由你,沉沦亦由你。
穿过天王殿,眼前出现了一座高大雄伟的殿堂,它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每个寺院中最主要的建筑,也是寺院僧众早晚上殿及日常佛事的主要场所。南华寺的大雄宝殿修建于抗战时期,整个大殿气魄宏大,雄伟壮观,里面主要供奉释迦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及彩塑五百罗汉、海岛观音世音菩萨,这全是泥塑作品,佛像的形态和艺术显得雍容华贵,大气却不失活泼,走入殿堂尤如走进了佛国世界,感觉非常亲切和庄重。 从大雄宝殿一侧拾级而上,看到了一颗菩提树,枝叶出奇的繁茂,根须突兀于地表,呈错节之势。当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南华寺的菩提树就是当年释迦佛悟道那棵菩提树的后代,由南华寺的开山祖师(智药三藏)从印度带过来,当时带了两株,一株种在光孝寺,另一株种在南华寺。菩提是佛教音译词,指觉悟的境界;或许这菩提圣树俯视芸芸众生一千多年真的菩提了吧,人们都说他极具灵性,绕行一周能生“菩提心”,于是也双手合十绕行一周。此间,猛然领悟了一点禅机:绕行菩提树一周,便是自我以菩提为圆心作一个圆,那一过程中,我心即菩提,菩提即我心。
六祖祖庭
绕行菩提之后,再经过藏经阁和灵照塔,来到了六祖殿。六祖殿中央三座仿阿育王式木塔佛龛分别供奉着三具肉体真身菩萨:左为明代丹田和尚真身,右为明代憨山德清和尚真身,居中者则为禅宗六祖惠能和尚真身。六祖坐像通高约80厘米,六祖结跏趺坐,头部端正,面向前方,双目闭合,面形清瘦,腿足盘结在袈裟内,双后叠置腹前作入定状。据考古学家和南华寺僧人考证和研究,这座六祖造像的确是以六祖惠能的肉身为基础,用中国独特的造像方法——夹纻法塑造而成。
六祖惠能,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俗姓卢,父名行瑫,早年做官,后来遭贬,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惠能三岁时,父亡故,“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一日,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人读诵《金刚经》,“一闻经语,心即开悟”,便萌生学习佛法之念;惠能辞别母亲,跋山涉水,风餐露饮,晨行暮宿,前往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 五祖见惠能,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祖,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五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注:这是当时中原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侮称),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安排惠能先当了八个月的舂米行者;虽然天天舂米,惠能将劳作与修持相结合,用功修行。 后来,五祖弘忍大师将要选择他的衣钵法嗣传人,就命座下弟子每人作偈一首呈给他,即是“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看谁的偈最能“悟大意”,则“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于是,大弟子神秀作了一偈,并写于南廊墙壁,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但可惜的是,弘忍大师说:“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其时,惠能在寺中打杂,闻之,口诵一偈请江州别驾张日用代为书写,便是广为流传的《菩提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偈用“无相”破“有相”,以“顿悟”破“渐悟”,宣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五祖知惠能大有禅心佛性,但恐有人加害惠能,便暗中传授禅宗衣钵,并云:“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并时与猎人随宜说法,凡经一十五载。后,惠能至广州法性寺,授具足戒,正式出家。公元677年,六祖惠能回到曹溪宝林寺。 佛教禅宗衣钵从祖师菩提达摩,至二祖慧可,至三祖僧璨,至四祖道信,再至五祖弘忍一脉相承。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惠能在南方传,建立南宗。北宗神秀不久渐趋衰落,而惠能的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惠能也因而成为禅宗实际上创始人。
卓锡泉铭
拜别六祖,离开六祖殿,到了寺后。四周古树繁茂,绿树环绕,溪水潺潺,环境幽静,鸟语花香,令人顿觉心旷神怡。如果说前面寺中,香雾缭绕的殿堂,络绎不绝的善男信女,在提醒我们俗世的存在;那么,眼前的幽幽胜景,则使人感悟到佛门的幽静。那几株高数十米,直插云天的古老水松,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也突显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孱弱。 寺后不远处,就到了著名的“卓锡泉”,因后来在泉水出口处修筑一道雕刻有九条龙的墙,故又名九龙泉。相传六祖当年浣洗袈裟,苦于没有美泉,见四周林木葱葱,瑞气盘旋,就用锡杖卓地,泉应手而出。卓锡泉两旁墙壁,嵌着数块碑刻,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北宋苏东坡的《锡泉铭》了。 据史料记载,苏东坡南贬时入南华寺,时任南华寺主持的辩长老特请苏东坡题写《卓锡泉铭》,苏东坡为虔诚佛教信徒,游览卓锡泉后,被六祖惠能的善举德行所感动,挥毫题写了南华寺六祖《卓锡泉铭》并序,将六祖卓锡泉造福后世的功绩善德,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读来朗朗上口,寓意深刻。碑铭写道:“六祖初往曹溪,卓锡泉涌,清凉滑甘,赡足大众,逮今数百年矣。或时少竭,则众汲于山下。今长老辩公,住山四岁,泉日涌溢,闻之嗟异。为作铭曰:祖师无心,心外无学。有来叩者,云涌泉落。问何从来,初无所从。若有从处,来则有穷。祖住南华,集众须水。水性融会,岂有无理。引锡指石,寒泉自冽。众渴得饮,如我说法。云何至今,有溢有枯?泉无溢枯,盖其人乎!辩来四年,泉水洋洋。烹煮灌溉,饮及牛羊。手不病汲,肩不病负。匏勺瓦盂,莫知其故。我不求水,水则许我。讯于祖师,有何不可。” 看过铭文,掬一捧清泉,细细擦净双手和面庞,洗一洗人生征途的尘土。坐在泉旁,再看旁边的那副 “一勺甘泉开智慧,了知烦恼即菩提” 对联,收拾起满目疮痍的身心,歇息一下人生匆匆的脚步,享受片刻这宁静致远的意境。 从卓锡泉出来,又去了后山虚云老和尚纪念堂,因急于赶路,只是虔诚合十绕塔一周。 返回路过六祖殿时,怀着崇敬的心再次礼佛,在梵音萦绕中,与佛祖道别。
净心自悟 “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 出了寺门,站在寺前广场,穿过络绎不绝的人群,遥望香雾缭绕的殿宇,回想《六祖坛经》中的法语,似乎真的生了一点禅心。六祖惠能大师,为弘佛法,历尽艰险坎坷;虽不识字,却了悟禅机,肉身成圣;不著书,而宏大佛法,清涤世人。我等未必有六祖之智慧,然立身创业自当力效六祖:出身卑微不自生菲薄之念,步履艰难不动摇必胜之心。
http://bbs.chinahrd.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111/02/214225uz80rbz81031dsdu.jpg
http://bbs.chinahrd.net/data/attachment/album/201111/02/214247atpa8qto8bzkom1a.jpg
中人第一主题帖,自己抢占沙发。哈……
如果大家回复积极,此沙发留作图片占位。 站板凳,咔咔···
对这些个东东云里雾里的···{:5_252:} 佛在心中
中人第一帖
难得啊
不过对这个还真云里雾里 第一帖,你已经有这么多钱了,你是怎么做到的{:5_252:} 楼主很热衷佛学,我也想学,可惜没耐心。 {:6_288:}给力 谢谢楼主分享,经常来心情驿站区!这里需要你这样的才华之人! 我也曾去过雍和宫,感觉我的虔诚不够啊,佛祖不会怪我吧,阿门{:5_278:}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