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ysos 发表于 2011-11-12 20:06:15

我的感受就是,企业是市场,市场就有规律,
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可违背的,
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分配权取决于处于资源支配权的企业家(老板)手上;
但是绩效考核的角度,我们应该是将本已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
好钢用在刀刃上!!
支持正方!

鲁东东 发表于 2011-11-12 20:47:04

我的感受就是,企业是市场,市场就有规律,# H"   E+ }
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可违背的,8 d0 M( b+ }7 m- E9 w# R# @- G
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分配权取决于处于资源支配权的企业家(老板)手上;/ u8 [+ m( a" w, j6 ^& U/ Z: m3 _
但是绩效考核的角度,我们应该是将本已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  B4 l; T8 j5 r1 t1 a0 B
好钢用在刀刃上!!
/ k) f  f) P( w2 X* _' T. W支持正方!
楼上的举人看来没听过下面这个故事吧:
《领导进球多算一分》

    这个规定实在是……

    某单位举行篮球赛,书记在的队拿了第一,主任在的队拿了第二。职工说,这是意料中的结果,因为比赛中“领导进球多算1分”。

    10个队参加比赛,书记带队的拿冠军,主任带队的拿亚军,简直就说明打球的水平与官位成正比了。这是什么道理?是他们的球技、体力、配合都特别好吗?

    原来是领导进球多加1分。知情人道出的原委让我们有点哭笑不得。而且在跟领导打球的时候,不管是有意无意,能跟领导稍微玩点“暴力”吗?再说领导如果没明显违规,裁判能轻易吹哨吗?

    一是其他人对领导会缩手缩脚,可能让球;二是裁判可能包庇领导,吹黑哨;三是领导进球得分高。原来,这个单位打比赛的规则可不一样,《篮球赛比赛竞赛规定》(下称《规定》)中这样说,为鼓励领导带头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本次比赛采取副处级以上领导和书记、主任上场得分加一的方法,即投中2分算3分,3分算4分的计分方式。这样一来,比赛结果就完全在预料之中了。

    请你不要难过,这就是按照权力大小分配一切社会资源,就是赢者通吃。这里的球场体现的是官场规则,并且把官员特权制度化了。

    一切都按照权力大小分配,甚至成了明确的规定。这是什么?是什么?又是什么?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有限的资源分配权取决于处于资源支配权的企业家(老板)手上”,是错误的。哈哈

天涯禅师 发表于 2011-11-12 21:53:24

我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没有绝对,资源究竟向绩效优秀者,还是向绩效差者,关键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取决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另外也与公司的发展阶段有关。
比如,企业成立初期,生存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追求短期利益,肯定将资源配置给绩效优秀者,这个时候企业欢迎孙悟空类型的天才。
但是发展成熟以后,企业不需要这种一人顶百人的超级天才了,超级天才很容易尾大不掉,一旦离职超成巨大的损失,这个时候公司更讲究规则化,流程,制度。会主动将绩效差者培养起来。

一叶碧云 发表于 2011-11-12 22:43:27

反方支持度低!偶来添把火{:5_263:}

锡城风 发表于 2011-11-12 23:06:16

一叶碧云 发表于 2011-11-12 22: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反方支持度低!偶来添把火

云叔光添火不发表意见啊。。。{:5_231:}

一叶碧云 发表于 2011-11-13 00:01:36

本帖最后由 一叶碧云 于 2011-11-13 00:03 编辑

资源不应该向绩优者倾斜
一叶碧云

       首先要说明,资源是用来配置的,不是用来回报的!薪酬、福利属于物质激励范畴,不属于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当然不应该向绩优者倾斜,相反,应该向新人或绩效相对差的人倾斜。
       一、组织追求的是整体绩效而非个人绩效。一个人绩效再优秀,也只是说明他的某一个职责履行得比较优秀,但组织不是某一个人的绩效秀场!组织追求的是整体绩效的提高……组织希望人人都是英雄,希望人人都是高绩效,而不是某一个人或几个人“木秀于林”!新人或者绩效不高者,在技能水平、工作条件、资金支持等方面,最需要组织的支持!对组织绩效来说,只有水涨才能船高!众人划浆才能开动大船,一个人浆划得再有力,船速也起不来……
       二、“木桶理论”要求“补短板”才能提高整体绩效。木桶理论大家都知道,这个理论很形象地告诉我们: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桶中之水就相当于组织绩效,那一块块桶板就相当于企业员工!长板是绩优者,短板是新来者或绩差者!把资源用在短板上,把短板补长,当然是组织的不二选择……否则,把资源都配置在长板上,长板再长,组织绩效不提高,或提高不多,效率何在?效益又何在?
           三、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递减”原理不允许资源总是向绩优者倾斜。在管理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边际效益递减”原理,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个原理谈的就是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配置在峰值之前,边际效益是递增的;但在达到峰值以后,边际效益呈现了递减的规律!所以,对绩优者的回报可以水涨船高,但在资源配置方面,不能一味倾斜,因为一旦超了一定的“度”,效益就会降低!就好比一个人吃饭,饭量大的再能吃,吃饱了就吃不下了……这时候需要把饭让给那些没饭吃的或没吃饱的人……
           正方的观点,说到底,根本上就是把“资源配置”当成“回报”看待了……有很强的“偷换概念”之嫌!

青竹仙 发表于 2011-11-13 09:05:33

绩优者渴望得到的就是荣誉、地位,也就是资源的分配中占到优势。你不给,就会挫伤积极性,考核也就失去意义,企业员工就会失去进取动力。

一叶碧云 发表于 2011-11-13 10:58:47

青竹仙 发表于 2011-11-13 09: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绩优者渴望得到的就是荣誉、地位,也就是资源的分配中占到优势。你不给,就会挫伤积极性,考核也就失去意义 ...

荣誉、地位属于回报、属于绩效结果的激励!资源配置是投入,不是回报,请不要偷换概念!

qd991 发表于 2011-11-13 16:44:48

二八原则,绩优者必定是那二,但分享的资源必定是那八!

一叶碧云 发表于 2011-11-13 17:44:22

qd991 发表于 2011-11-13 16: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八原则,绩优者必定是那二,但分享的资源必定是那八!

“二八原则”也不是在哪都能用的,特别是在强调团队协作的组织中更是不适用!
随便举两个反例:
一、某大型发电厂有员工400人,其中从事直接发电工作的人员约300人左右,这300人分5个班次进行轮流值班,每个班次的60个人又是分布在不同的岗位上,哪个岗位都缺不了人,哪个岗位都需要进行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培训资源一定是这300人共同分享的,而不是向绩效优者倾斜!因为如果倾斜了,一个岗位培训不到位,发电机组就开不起来,整个组织就没有绩效!同时,这5个班消耗的煤炭资源也都是差不多的……更谈不上倾斜!尽管每个班每年评比时也会产生几个先进,但在资源配置方面基本没有倾斜……

二、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企业,负责操作的普工占80%,这些普工为了能上岗,同样需要平均消耗培训资源……你不能说产量高的员工给你多培训、产量少的员工不给培训……

三、再说企业的培训经费,财政部、人保部明确下文规定,一线员工的培训费用不得低于60%……这和二八原则根本沾不上边……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辩论)资源应该向绩优者倾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