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以成败论英雄
本帖最后由 贾惜春 于 2011-12-14 14:49 编辑作为管理干部,我们每天从事的工作就是解决公司、团队或者业务运营中的问题,无论对象是人还是事,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方式、方法。然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恰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之初,各种相应的学科知识体系尚未健全,各类经验理论尚未很好地检验论证。于是就注定了在某种层面将是一个百花齐放,成王败寇的时代。但是,作为有着职业追求的我们,在这样一个自身不能选择的时期和阶段该如何清晰而又理性地看待呢?在现实工作中,谈到企业管理,谈到某些具体事件的观点和态度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习惯于某某公司因为用了什么管理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以前的公司在什么方面是这么做的等等……是的,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我们所举的这些公司的方法、理念就一定是对的吗,就一定是适合现在的公司和环境的吗?须以“毒”攻“毒”时当服“毒”, 然而渴之所止却非“鸩”也,当我们脱离现实载体,脱离问题本质来生搬硬套的时候,就注定了结局。就说众所周知的武侠经典《射雕英雄传》吧,欧阳锋也是绝世高手,那是不是他的那套修炼方法就是武林正宗?江湖中人都应该按他那种方式修炼武学方臻化境?郭靖在江南七怪的苦苦教导下仍然只能时时挨打,江南七怪也都说这小子是个“蠢材”,自己的武学功夫和严厉教导绝对No Problem。可这“蠢材”到了洪七公手里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小龙女绳上睡觉,可号称武痴的绝顶高手老顽童却摔到最后只好作罢。大家会说,欧阳锋也好、郭靖也罢,那是只小说家杜撰的人物而已,没有真实的可比性。那我们看一下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吧。赵子龙单骑救主,美名天下扬。明燕王朱棣(靖难后为永乐帝)靖难时东昌之役中被围,大将张玉见朱棣被围,不知是否想起了赵子龙,也来了那么一下,一骑冲入敌阵,结果呢,出不入兮往不返,让人围着乱刀砍了个稀巴烂。赵子龙能单骑救主,那是因为曹操下了免死令:不得伤他!而张玉呢?盛庸是给了免死令,但那是给朱棣的。子龙虽勇,然得以美名是因孟德爱材;张玉亦勇,然未遇孟德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同样的方式却是不同的结局。 王安石最终郁郁而去,是因为他的变法主张不利于治国安邦吗,不利于民富国强吗,很显然不是。他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其操之过急,缺乏方法,而宋神宗又大和稀泥,结果可想而知。王安石变法失败了,我们就批判是他的变法主张错了吗?是理论错了吗?其实不然,也许换一个人、换一个朝代,亦或是神宗能掌控大局,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在这个浮躁而又功利的时代,我们经常陷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过老鼠就是好猫的惟成功主义论,盲目崇拜论,都是片面的,由结果而反推的方法成功主义者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中石化,中石油每年都有大量的钞票入袋,他们的经营之策就都是正确的、完美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吗,就都适合我们所有企业吗?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在不停地积累,沉淀,从而形成自己的经验、知识和主张。因为环境的不同,所以难免会有很多观点上的差异,但往往我们很多人总是迷信过去曾待过的企业,迷信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进步,总认为那一定是对的。总觉得在以前的企业用自己的方法、理念取得了成功,于是乎这套方法、理论就一定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实不然。团队不同了,文化不同了,甚至企业都不同了,还有什么可比性?当载体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如何能谈依附于载体的理论、方法?成功的案例不一定是适用于我们的,失败的案例也不一定不能指导我们的工作。三聚氢胺告诉我们不能唯利是图,房地产的暴利也未必人人能干,小作坊生产的摩托车在赛场上、销量上打败了本田,那我们是否也就抛却那份对产品对质量本身的严谨与追求? 不以成败论英雄,是脚踏实地精神,是现地现物精神,是职业化精神,是企业家精神。
说的在理,有些人往往只看结果忽视了过程 zuodapeng520 发表于 2011-11-14 19: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的在理,有些人往往只看结果忽视了过程
谢认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