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施 发表于 2004-8-19 17:06:00

学习型组织的策略选择二(转帖)

3.个人学习策略
    个人学习策略强调个人的培训与教育。其重点在于提升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本的价值。通过企业所属大学教育、管理开发培训、在职培训、学徒培训或是建立各类非正式的指导项目等机制,企业可以实现其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机会的最大化。
    有效的个人学习策略要求同时注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个人学习策略的概念基础是: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传播,而最广泛意义上的个人学习还应包括隐性知识的交流。隐性知识的传播“无法被编码,只能通过其应用来了解、通过实践来获得”,特别是存在于专家思想的那部分知识。这一策略通常既包括正式培训,也包括能使个人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及实践来获取知识的在职培训。
    儿童教学法与成人教育法差别很大,这表现在对学习者的定义以及学习者的经验、就绪状态、动机和定位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一般而言,在实施基于成人教育法的个人学习策略时,总是更多地强调学习者的作用,更多地强调学习者的学习责任,因而对于企业的成人学习者更为有效。
    个人学习策略的重点和目标是通过显性及隐性知识的传播来创造更高价值的人力资本。其实施过程和系统由一系列经特别设计的教育和培训项目构成,目的在于使成人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4.组织化学习策略
    企业采用组织化学习的策略来创建学习型组织,这听来似乎有些多余。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化学习之间是一种相容的关系,但并不完全一致。
    在一个组织的诸多能力之中,组织化学习是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也是最难被人理解的一个方面。如果把组织化学习看做是一种适应性的行为,那么企业则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企业的目标、搜寻注意力模式、标准操作程序、决策规则以及其它各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学习行为。
    组织化学习,有时亦称适应性学习,显然与个人学习有关。实际上,早期关于组织化学习的研究并没有将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严格区分开来。而现代的观点则认为,“一个社会系统的学习并不等同于诸多个人学习过程的总和。”
    组织化学习的重点是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注重“社会系统学习”,使企业在知识、价值观、规范的标准、行为模式等方面进行共享,以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中眼前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因而这种策略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创建“社会资本”的过程。
    社会资本通常表现为小组、组织的各种资格和能力。组织学习策略的概念基础是:企业可以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开发、提炼和提升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与需求。组织学习策略的目标就通过各种组织程序来促进这种学习。 组织程序可以有多种,包括非正式培训、有效的团队协作实践、实施组织发展、变化管理、案例管理、权力下放,以及有关持续改进的各种方法和计划。其它各类工具在本质上都是管理型的。如创建职业发展道路,它使企业通过建立工作组来促进组织化学习,工作组内的所有团队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团队成员持续不断地重构它们的知识以更有效地工作。
    5.知识管理策略
    知识管理策略的重点在于对基于特定任务的专业知识的获取、解释及传播。这类专业知识具有针对性、相关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对于组织成员而言,它在本质上主要是隐性的。“核心”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隐性知识可以部分地显性化。与此有所冲突的还有另一种观点,即认为隐性知识是个人学习策略的关键,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知识传递的最佳方式。
    知识管理策略的概念基础是:通过各类知识管理项目、活动及系统的开发和运作,可以将基于特定任务的专业知识显性化及共享,使其得以更有效地利用。 支持这一策略的过程和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侧重于将专业知识显性化,有些则侧重于为此建立各种系统。有些知识管理系统用于前者,如提供“常见问题解答”数据库或关于“最佳实践”的描述。另一些知识管理系统则用于后者,如提供一个对知识领域进行详细分类的目标,并将每一目录都与某一具体的个人相关联,从而使此人能回答其下某一子类内的相关问题。例如,微软的此类系统就是由一个300级的系统开发流程模型构成,每一级都有一个或数个职业专家支持并负责解答相关问题。
    确保知识管理策略取得成功的文化是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而这种知识共享的文化也许是一种最难创建的文化,因为它要求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社会共识转化为欣赏与奖励知识共享。
    6.创新策略
    创新策略的概念基础是:组织的创造力--亦即组织成员产生新点子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创新策略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提升创造力活动的开展使企业创新最大化。创新策略注重新产品、新工艺、解决问题新方案等方面所产生的新点子。

    提升创造力的活动既包括一些小组形式的活动,如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类比、比喻的运用,也包括一些面向业务的活动,如建立新产品收益目标、为新点子的初期研究提供种子基金,为员工建立“点子集市”或“共享集市”。

    能支持创造力提升的系统包括以产生新点子为目的的小组支持系统和灵活的小型项目筹资在线申报与审批系统。

    支持这一策略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具有下述这些特性:容忍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小的失败、重视新点子的产生(即使不加以实施)、“跳出思维框框”的意愿、推迟新主意的评价直到其发展成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型组织的策略选择二(转帖)